2024年5月30日发(作者:)

过午不食是什么意思

过午不食的意思是:“夏至”这天,民间百姓们都要“过了中午

就不再进餐”。从夏历来看,五月是“小暑”节气,六月是“大暑”

节气,而七月则正值立秋时节。从立秋到处暑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

点逐渐北移,由此造成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也随着下降。所谓“秋

后一伏热死牛”,即是指初秋酷暑与末伏秋老虎相加于一身的情况。

根据天文学家的测定,八月二十七、八号左右开始进入白露,至九月

九号则到了寒露。因为天气转凉,古代医家认为脾胃属土,胃肠功能

衰弱的人会受到影响,应该多注意健康保养和饮食调理,因此便把每

年的农历七月称作“秋季养长”或“养长月”。按照中国传统阴阳五

行的观念,五月份又对应着“巳午未”三个时辰,其中的“巳”属火,

五月五日的午时又是“未”当值。从夏历来看,五月份虽然处于春季

和冬季之间,但阳气已经逐渐升发到了极致,天地万物开始接受阳光

雨露的滋润,并借助大自然提供的养料茁壮成长。

古人为什么要提出这种养生之道呢?原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曾经

饱尝过饥饿之苦。在几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粮食的获得

主要靠狩猎,或者采集野果、捕捉昆虫等,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花

费很多的体力。可是现在早已不用这样辛勤地去打猎采集野果或捕捉

昆虫了。农业机械化使庄稼产量越来越高,收割、脱粒机器替代了手

工操作;畜牧业的规模扩大,家禽饲养、家畜交易,也省却了许多体

力活儿……总之,机器设备能够帮助人类克服过去那些耗费体力的艰

巨任务,同时又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这就不免让有远见卓识的先

- 1 -

哲担忧起来:假如人类失去了那种劳动创造世界的精神,变得懒惰怠

慢,还有没有能力再继续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满足更好的衣食住行

呢?

据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说“夏至这一天的三个庚日”

是全年最炎热的日子。这样算来,“小暑”节气正处在五月份,而五

月“巳”属火,“未”属土,正是“火克金”,所以是最炎热的时候,

而且午时刚好是在夏至之后的“午”上,这时候的“天气者,太阳之

中气,人气也”(《灵枢·天年篇》)。到了“小暑”节气的第一天,

也就是夏至日这一天,气候非常炎热,因此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最难熬

的“三伏天”。

- 2 -


更多推荐

人类,劳动,开始,时节,相加,借助,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