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
让知识带有温度。
寒食节是几月几号整理
2023寒食节是几月几号
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
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
就要换取新火。那么2023寒食节是几月几号呢?
2023寒食节是几月几号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
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寒食节于公历(阳历)4月2日,农历(阴历)四月廿五,星期六。
干支为:丙申猴年辛卯月甲寅日。
裁衣、经络、伐木、开柱眼、拆卸
祭祀、嫁娶、出行、上梁、掘井
或:
寒食节于公历(阳历)4月3日,农历(阴历)四月廿六,星期日。
干支为:丙申猴年辛卯月乙卯日。
祭祀、会亲友、立券、交易、裁衣
裁种、动土、安葬、掘井、修坟
寒食节的来历
第 1 页/共 4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般认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
离开晋国,流亡十九年。一次重耳饿昏,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肉烤熟
给他吃,重耳得以保住性命。重耳很感动。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回忆
起旧事,想封赏介子推,而介子推已经和母亲到山西的绵山隐居。晋
文公派人上山搜寻,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子推,
但最终发觉介子推母子抱着柳树被烧死。重耳非常懊悔,便规定每年
此时不得生火,一律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以纪念介子推。卢象有《寒
食》诗,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直到
今日,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旧对此深有记忆,实际节日这三天已
没有吃寒食的活动,但晚饭仍旧有不生火做饭的习俗,一般晚饭会喝
开水,而不是平常喝的各种面汤。
但后人多所考证,寒食节禁火习俗的起源与介子推无关。介子
推割股的史实也存在争议。现今学界认为应是季春时要换新火。
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
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
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在当时是件大事。寒
食节习俗,有扫墓、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寒食节浅谈
寒食节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禁火、吃冷食,二是附会性地
纪念介子推。当该节日增加了扫墓和游乐的习俗时,说明该节日的属
性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也就是在向后来的清明节转化。
寒食节的习俗主要有三项:禁火、扫墓、郊游。唐宋时期人们
所过的和所说的寒食节其实是现在所说的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混合。寒
食与清明只差一天,三日禁火完毕,到清明这一天要换新火,以柳条
或榆木乞取新火。这样清明与寒食就连在一起,清明的换新火活动成
为寒食活动的一部分。
第 2
页 /共 4
页
让知识带有温度。
其实,唐宋时期清明前后的一系列活动是连成一片的,在当时
人们的观念里清明节是寒食节的一部分,作为换取新火的一天也被当
作重要的日子。由于清明前几天是禁火的,到墓地上烧纸上供也应当
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些诗文所记载的寒食扫墓烧纸的事其实是在清明
之日。在名称上,称寒食的居多,如唐梅尧臣诗《湖州寒食陪太守南
园》写郊外游春的盛况;有称清明的,如杜甫《清明诗》描写唐代大
历五年长沙清明节游春的喧闹场景:着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
出。渡头翠柳艳明媚,争道朱蹄骄啮膝。也有并称寒食清明的,如白
居易《寒食野忘吟》:乌嘀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有些诗文
将二名混称,有的诗题为 清明,下面的诗句又说成寒食;或题为寒食,
诗句说成清明。据《唐会要》,在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朝廷有敕
令:自今以后,寒食同清明。
晚唐、宋代以后,禁火食冷之俗转衰,到元代此俗大体消亡,
寒食的名称自然越来越少被人提及,而原来是节气名称的清明突显出
来,以之概括这一段节期的人渐多。到明清,清明之称多于寒食,成
取代后者之势。到现代,大多数地方的百姓只知清明节,不知道寒食
节之名了。但还有少数地方有禁火或食冷之俗,如山西、山东的一些
地方。
寒食节的.详细日期:
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在4月5日左右)。当前山
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
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
为小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
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子推绵山焚身”
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
第 3 页/共 4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
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
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
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
成俗。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
面,仍旧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
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难,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
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
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进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
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
需要的人。
第 4
页 /共 4
页
更多推荐
寒食节,寒食,介子,禁火,习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