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
年的山东曲阜导游词3篇介绍曲阜的导
游词
年精选的山东曲阜导游词1
天贶殿后面是后寝三宫,中为正寝宫,面阔五间,两边为配
寝宫,各三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诏封泰山神为
“天齐仁圣帝”后,考虑到还缺个皇后,便于同年封了一个“淑明后”,
并为“她”修建了后宫,从“嫔妃”则居住配寝宫。封建统治者为了
达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谓“用心良苦,处心积虑了”。
天贶殿两侧为东西碑廊,各种碑碣汉画像石琳琅满目,泰山
历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这里。这些碑刻几乎集中国书法之大成,
上追晋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隶篆,体例俱全;颜柳
欧赵,风格各异,其中有七大汉碑的《衡方碑》、《张迁碑》;晋代
三大丰碑之一的《孙夫人碑》;造形新颖,书法相异的《双束碑》;
泰山佛教记事名碑《大唐齐州神宝寺碑》等共19块,均具有很
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西侧廊内陈列的48块汉画像石是自1960年以来,几次清
理大汶口和旧县东的汉画像石墓而集。这些汉画像石,内容丰富,
取材广泛,有的反映车马出行、乐舞百戏等社会生活;有的描述神
话故事;也有反映历史人物的,画面图案工整,造型生动,在雕刻
技法上,把中国传统的画技同线刻、浮雕揉合一体,体现出古拙
质朴、雄健壮美的特点,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和东汉社会生
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出碑廊,过炳灵门,是“汉柏院”。院内原有“炳灵殿”,毁于民
国年间。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桠交错,若虬龙蟠旋,相传为
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禅泰山时所植,距今已有两
千多年,“汉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汉碑亭”是1959年在炳灵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
立在三层石砌的高大台基上,十分壮观。台基壁上镶嵌乾隆五十
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县何人鳞所书杜甫的《望?gt;和《秋兴》
等名人诗刻。登上亭子极目四望,天光云影,心宽臆阔,岱庙全
景,泰城全貌尽收眼底。
汉柏院内碑碣林立,约计90余块。其中有后人隶书的东汉
张衡的《四愁诗》、曹植的《飞友篇》,有后人篆书陆机的《泰山
吟》、谢灵运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书法家米芾《第一山》、明
崇祯年间陈昌言、左佩铉题篆的《汉柏图赞》、乾隆皇帝御制的
《汉柏图》和当代众多名人留下的墨迹。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读
了一部中国的历史,接受民族的熏陶,会给每一个严肃的观赏都
留下不尽的思索。
由汉柏院向北行,穿过幽静的小花园进入一个小巧玲珑的四
合院。这里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时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东华门内,
故称“东御座”。其建筑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称
迎宾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称驻跸亭。东御座由长城
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厢房组成,院内建筑精美,绿树掩映,
清静幽雅,给人以超世绝尘之感。五间正殿高筑台基之上,殿内
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乾隆帝腊人座像,有龙墩、龙椅、立
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纹饰和金丝锈古器型的挂屏
以及文房四宝。著名的“温凉玉雕花圭”、“沉香狮子”和“黄地兰花
瓷葫芦”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时的供品,并称泰山
“镇山三宝”。大门和殿堂里身着清代古装的“卫士”、“宫女”以清庭
礼仪迎接游客,使游人仿佛回到远古的时代,浮想联翩。
殿堂台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护罩,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名山
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镌刻秦始皇功德铭和秦二世诏
书,为丞相李斯书写。他以简练秀雅的小篆代替了当时笔画繁赘
的大篆,字迹刚劲挺拔,一扫众家肥呆之气,碑文共222字,后
渐泯灭,明嘉靖年间还尚存29字,原立在岱顶玉女池旁,后经
沧桑沉沦,几次失而复得,今唯剩10个残字,完整者七。堪称
稀世之宝,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出寝宫向北,为岱庙的最后一进院落。东西两座花园内各种
盆景千姿百态,艺术地再现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异草。西南
方西台上的铁塔铸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为13级,
现仅存3级,造型质朴,仍不失当年风采,与铁塔对峙的东南方
台基上的铜亭,又称“金阙”,为全铜铸造,仿木结构,高4.4米,
阔3.4,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铸于岱顶碧霞祠,为供奉
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灵应宫,1972年迁入岱庙,是
目前国内仅存的三大铜亭之一。
“厚载门”是岱庙的最后一道门,是1984年重建的。门上有
“望岳阁”三间,黄瓦明廊,红柱隔扇,犹如空中琼阁。站在阁上
仰望岱岳雄姿,青山绕白云,绿树生轻烟,天门云梯宛若游龙浮
挂天边。
出厚载门北行为红门路,过岱宗大街不远即到登山之起点,
泰山的山门——岱宗坊,由此起步,将步步登高,饱览泰山的最
佳风景,直至登“天”。
年精选的山东曲阜导游词2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
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
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另外,文学史上,也
有“三孔”之说。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
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千年礼乐归
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
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
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
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
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
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
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人尊
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2007年5月8日,曲阜市明故城(三孔)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
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
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
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
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
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
界三大圣城之一。
年精选的山东曲阜导游词3
各位佳宾:
不知道您读没读过论语,那上面开篇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那么我就以孔子的这句名言,热烈地欢迎您来
孔子的故乡曲阜参观游览。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览并进行导
游服务,非常感谢您的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对我的工作多提出
批评意见。
在来曲阜之前,许多朋友可能已对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
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并不十分详细,现在,我就在进入景点之前,
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曲阜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现有人中62万其中城区人口
10万,面积约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
应邵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
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
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7年(公
元1129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个小城,然而,
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这片神圣而又古
老的土地上,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这里留下
了踪迹。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
自穷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现在曲阜城东8里,仍
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坟墓__少昊陵。中国有句俗话说道“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这
里,从黄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黄土高原迁徙的过程,而我们的母
亲之河,黄河、长江,从黄土高原之上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
后汇入大海呢!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
际上,江北的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皇帝
赐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
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都出生在曲阜,
后两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
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现在曲阜地上地
下文物众多,文化灿烂,有国家级文物古迹4处,省级11处,
市级100余处。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
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
产。由于曲阜对东方文化的重要贡献,不少人称曲阜为世界三大
圣城之一:“东方的麦加”。在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
奋,因为这里深扎着中华民族的根,深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国,在东方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土地
上,你也许读不懂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许不理解人头兽身表现什
么,象征什么。但是,当你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华民
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触到中
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儒家文化的气息,你便能由此体
验到中国人民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理想
道德的差异。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去探究中华民族的个
性与品格,都不难发现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
中,儒家文化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而儒家文化的创
始人,就是孔子。
更多推荐
曲阜,中国,泰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