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

考公务员热成本

摘要:考公务员年年热,公务员已经成为热捧的对象,而且热

捧到如此热的程度,确实值得深思。就研究考公务员热的微观机制而

言。成本——收益具有较好解释力。考者作为“经济人”,选择报考公

务员,必然会进行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对报考行为进行成本——收

益分析。报考公务员的行为是受利益的驱使,对成本——收益进行比

较后趋利避害的结果。

关键词:考公务员热;成本;收益;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O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1-0004-01

一、引 言

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报考资格审查

103万人通过。考录比约为63.6:1。其中,国家能源局一职位以4961:

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创历史新高。考公务员年年热,公

务员已经成为热捧的对象,而且热捧到如此热的程度,确实值得深思。

当下,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对此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分析,本文欲从

经济学的角度,利用成本——收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

议。

二、分析框架

本文从经济学原理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入手,利用成本——收益分

析考公务员热形成的原因,并通过调整各类成本、收益,提出政策建

议。

(一)成本、收益相关概念的说明

1.收益

这里的收益指考上公务员后,他将得到的报酬,包括即期收入、

未来的预期收入、灰色收入、不法收入和效用等。

即期收入包括公务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等收入;预期收入包括

住房、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灰色收入包括在非公务活动中收受礼金

的、利用在临时机构任职或兼职的条件,领取各种酬金、单位自发的

各种福利、补助等;效用,是一种满足感,比如工作稳定、社会地位

高等。

2,成本

这里的成本指报考公务员付出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以及考上

公务员后的付出。

直接成本包括报考公务员花费的报名费、辅导费、资料费、住宿

费、交通费等;机会成本指因报考公务员而放弃其他工作而获得的收

入。

(二)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西方经济学


更多推荐

公务员,成本,收益,报考,收入,包括,假设,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