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须眉的英文眉翻译眉英语怎么说-美国之声 第四季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美少女谎言)从词语类化看“X客”的演化

[摘要]语言是生活的反映。语言的变迁,反映的
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本文拟以“x客”的词
语演化为分析路径,探索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
E时代的语言模仿和变迁。
[关键词]X 模仿 词语类化

最近,笔者在《三联生活周刊》上接连读到了三
篇文章:《维客:知识共享者与第二个博客》(2004
7)移动博客:从聪明暴民到神经漫游者》(2004
年第24)《赌客》(2004年第24),在这三篇文
章的标题中同时发现了这么一个结构:X客。联想到
以前在读书、上网时发现的一些名词“黑客”、“背包客”、
“浪客”等,不由得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上百度网搜

索了一下“客”这个字,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什么意思 才发现““X客”这样一种构词方
式在网上已经泛滥。笔者将他们粗粗地归了一下类(
英文名的列出英文名)
①地名有关的:纽约客(New Yorker)、北京客、
安徽客、中国客……
②和网络技术有关的:黑客(hacker)、红客
(honker)砍客(kker)酷客1(cookies)奇客(geek)
键客(keyer)……
③和网络写作有关的:博客(blog)、维客(wiki)
④和网上交易有关的:易客、数码客、徕客、炒
客、韬客……
⑤和休闲有关的:视客、爱音客、背包客、山野
客、独行客、绿客、玩客、悠客、闪客、酷客(cook)
忽客(who play who)……
⑥其它:租客、过夜客、豪赌客、写字客、文字

客、地铁客、神秘客、叨客、哈客、
贫客、幽客、习客(seeker)彩客、搜索客(seek)
考客……

一、多姿多彩的“X客”

1.纽约客―北京客:“地名+客”
创办于1925年的《New Yorker》在杂志界、文
学界享有盛誉,和New Yorker相应的中文名应该是
“纽约人”。但是,翻译这本杂志名称的人却将它译成
了“纽约客”。这个翻译巧妙地将音译与义译结合在了
一起,既兼顾了音,又多了一层“言外之意”:纽司马光砸缸的恐怖故事 约是
一个移民城市,这个城市的居民,有大半都不是土生
土长的纽约人,于是,“纽约客”这个名称恰恰切合了
这些客居者的微妙心理,拉近了杂志与读者之间的距

离。在《万象》看到一篇文章,叫《纽约客的心情》
就是记述了作者客居纽约的心情,可见“纽约客”这个
名称,已为人所接受。
既然“纽约客”已被广大的中国读者所熟悉和接受,
于是,语言的模仿也就出现了,“北京客”(南方周末》
“北京客论坛”)、“安徽客”(新浪网新闻中心20042
7日:安徽客捡“哑炮”轻松换钱》青岛早报》2003
827日:安徽客遭空调水浇身明月照高楼 他给岛城提建议:
这些“小事”该想周全》)、浙江客(《成都晚报》2004
080己亥杂诗其一 2日:《浙江客:奶酪过期双倍赔来》)上海
(新浪网新闻中心20041021日:《米香引来
上海客》)中国客(新浪网财经纵横20041121
日:《世界旅游业抢中国客》)、等纷纷出笼,形成了
广泛使用“地名+客”结构的现象。笔者搜索百度网,发
现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和一些比较有名城市的名称,

都能冠在“客”前,形成“X客”结构,出现在媒体上。这
个“客”,综合了“客人”、“客商”的意思。“地名+客”结构
的广泛出现,与外出打工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间人口
流动的频繁是分不开的。
2.黑客―红客―奇客(极客)
黑客(hacker),又被翻译成“骇客”,一年多前,好
莱坞大片《骇客帝国》三部曲风靡全球,它的意思早
为人所熟知。但是,最近,“红客”(与黑客相对,针对
网络安全提出对策的人)“砍客”(立志砍掉网络权限的
)、键客(以键盘工作为职业,也就是从事网络技术
工作的人)这一些和“黑客”相类的名词纷纷在网络中出
现。分析词义,“红”大概是取和“黑”相对的义位,所以
他们从事的是和黑客相对的工作至于“砍客”、“键客”
等,则是在“客”前加了一个形象化的词,联系语境,
我们就能大致猜出他们的意思了。这些词中的“客”,

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种专长的人。翻译者在翻
译“黑客”时同样兼顾了音与义,而后来的人则模仿了
这种构词法。
除了“黑客”,这些词因为产生时间不够长,再加
上都是专业领域相关人员的自造,所以仅仅是在网络
中流传。但最近,又有一个词成为网络和纸质媒体的
新宠,这个词就是“奇客”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若无情 (又译为“极客”)。
TOM网有一个奇客(GEEK)文化完全手册(http
//techtomcomsdgeekhtml),里面详细
介绍了有关“奇客”的种种方面。他们这样介绍“奇客”:
“Geek[gi:k]的原意是指在狂欢节进行奇怪表演的小丑
(a carnivalperformer often billed as a wild
manwhose act usually includes biting the headoff a
live chicken or snake)现在的Geek自然已经大相径
庭,不过还是很难进行精确的定义。一般认为在电脑

和网络上进行生活的人就是Geek。……但是和工作
中必须使用电脑的人不同,Geek需要把他们的休闲
时间也在电脑中度过。而且Geek的定义也正在逐渐
地更加特指那些有较高电脑能力的人。”《信息时报》
20040531日有这样一篇报道:《“奇客”影响生
活的副产品》,文章把“奇客”作为“黑客”的高生死攸关的意思 级阶段。
《南方人物周刊》2004年第10期以《极客当道――中
国富豪新生代》为杂志封题,文章这样介绍“极客”:“年
龄在2134岁之间,从有记忆开始就与数字技术打
交道,在30岁时的理想是改变世界,做更多有意义
的事情,领导能力的养成阶段在19912000年之间,
追求个人生活与事业发展的平衡。”
笔者搜索了百度网上有关“奇客”的网页,发现有
十页之多。由此可见,“极客”作为一个新出现的词,
已经开始占据读者的视野,TOM网甚至称它是继黑客

(hacker)文化、博客(blog)文化、闪客(flash)文化、快
(flashmobs)文化之后的又一种文化。
3.博客-维客
出现在1998年的Blog,是weblog的缩写,它
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
方式,在台湾又被称为“网络日志”(简称网志)而博客
(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
不久之前,又有一个类似的名词“维客”出现,《三
联生活周刊》2004年第7期有一篇文章(《维客:知
识共享者与第二个博客》)这样介绍“维客”:“原自夏威
夷语wee kee weekee的缩减化英语wiki,……wee
kee weekee的原意是‘快点,快点’,……沃德?坎宁
安突发奇想的创造了wiki技术。wiki 2003
8月传入国内时,wiki被习惯性的译成了维客。”“它(
)与博客在思路上大有殊途同归的意味。博客完全是

个人式的文字收集,博客的阅《出塞》 读者仍旧是被动的接受
信息……而在维客中,每个人既是阅读者,同时又是
书写者。”
实际上,“博客”、“维客”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专
门从事网络写作的人,二是指专门从事网络写作的人
在网上开辟的网站。“客”在这两个词语中指从事某种
活动的人。
4.多姿多彩的“客”
除了以上有代表性的“X客”以外,网上的“客”还
有很多,和网上交易有关的:易客(专供网上交易的网
站名)数码客(出售数码用品的网站名)徕客(招徕客
商的网站名)、炒客(专门供股民掌握股市信息的网站
)、韬客(同上);和休闲有关的:视客(对视觉艺术有
兴趣或研究的人)爱音客(音乐发烧友)背包客(背包
旅游的人)、山野客(在山野之间旅游的人,suneke)

独行客(独来独往的人)绿客(网站主人自称:“心想中,
本人生于绿色的山林,独爱这片绿意,却不是山中的
主人,只为一过客也,故取名:GREENKER,意:
绿客也)、玩客、悠客(都市白领中悠闲自在的人)、闪
(玩快闪游戏的人)酷客(cook奉行美食主义的人)
忽客(who play who的音译指玩街头三人篮球赛的人)
其它还有过夜客(因旅游或出差而需在外地过夜住宿
的人)、豪赌客(赌博的人)、写字客(又称“文字客”,从
事网络写作的人)、地铁客(以地铁为出行工具的人)
叨客(网络聊天、灌水的人)、贫客(高校在校学生的专
用交友社区网名)幽客(关于幽灵的网站名)彩客(
拍照的手机的代名词)、习客(网站自称:取seeker
谐音,取其探索者的意义。学生在习客网站的学习,
就是一名主动学习的探索者,是学习的主人)考客(
帮助自学考试,英语学习,而编写的软件)、搜索客

(seek网络搜索软件)等等。

二、模仿与“X客”普及

上文提到的“客”结构.除了“地名+客”一类外,
以大致分为几类:一、表示……的人,省略号中可以
填入:处于某种状态、从事某种活动、具有某种专长、
拥有某种爱好性格,如“黑客”、“山野客”、“视客”等等;
二、某个网站的名称,如“易客”、“韬客”,都是某个网
站的名称;三、某种软件的名称,如“搜索客”、“考客”
等等。“客”在这些结构中都做名词用。这三类,笔者
以为实际同出一源,二、三两类都是由“表示……的人”
引申而来的。因为经常登陆“易客”网的,肯定是一些
想在网上淘宝的人,经常登陆“韬客”网的也是一些爱
好炒股的人士,网站的创始人就是根据这些人的特点

来给网站取名的。所以我们可以说,“韬客”就是爱好
炒股的人,网站的创始人只不过在取名时省略了“韬客
网”中的“网”字,就比如我们时常称呼“新浪网”为“新浪”
一样。所以,第二类的“某个网站的名称”实际上就是
指代某一类人。第三类也是一样,如用“搜索客”来指
代经常上网搜索软件的人,而“搜索客”这个软件就是
专为这些人设计的。这样解释,“客”结构实际就只有
一个意思了,就是表示“……的人”。
“客”,《汉语大字典》有19个义项,其中作为名
词义项的有:(1)宾客;客人。(3)门客;食客。(8)
人;游子。(10)商贩;行商。(11)佃农;佃户。(12)
泛指某人。(13)指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种专长的人。
由此可知,“客”作为一个常用词,在我们本土的语言
中使用范围自古以来一直就非常之广。
“客”的结构,在古代有“刀客”、“剑客”、“门客”、

“食客”、“刺客”、“行客”……现代,又有“看客”、“顾客”、
“旅客”、“乘客”等。80年代,“偷渡客”出现,并迅速进
入日常口语之中,九十年代,“黑客”(hacker)伴随着网
络的出现而普及,他们都是表示具有某种专长或从事
某种活动的人。“黑客”一词的出现,应该就是后来网
络上各种职业、各种爱好的人都爱用“客”称呼自己的
滥觞吧。
而“地名+客”中的“客”则兼有“宾客;客人”“旅人;
游子”和“商贩;行商”三种意思,我们知道,这三个义
项之间本来就有关联性。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在外
地的人或经常去外地的人,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客人,
又是旅人,又是商人。前面提到的“纽约客”,译名想
要表达的着重点是在“旅客、游子”这个义项上。后来
出现的“地名+客”则滥觞于此,应该是词语类化现象的
作用,但他们在被制造的过程或者说使用的过程中,

被赋予了更多的意思。
这也反映了网络语言强大的模仿性。什么词语,
一经在网络上普及使用,与之类似的词语就会层出不
穷,迅速泛滥于网络之间,“客”的大量使用就是表现
之一。

三、从翻译看“X客”

我们知道,汉语的外来词古往今来差不多都有一
种汉化的倾向。外来词进入汉语,最方便的当然是音
译,但由于外语和汉语语音结构不同,译音词在汉语
中往往有些“格格不入”所以后来就改变形式,变得和
汉语差不多使汉族人容易接受。这种外来词“汉化”的
情形,反映了汉民族文化比较固守传统,而且经常使
外来文化改变形式为我所用的特点。“意译是汉语的优

良传统,因为它简单易懂,容易记忆,所以容易为群
众所接受。”“在佛经的翻译中,也表现了汉语的不可
渗透性:宁愿利用原有的词作为词素熙熙攘攘的反义词 来创造新词,不
轻易接受音译。”(《汉语史稿》P528P596,中华书
局,1980)从对NewYorker的翻译和“hacker”“blog”
的翻译上都体现了这一点:它们都使用了“客”这么一
个常用词来对译英文中对应的凉月如眉挂柳湾全诗 音,从而与汉语中固有
的“客”结构类似,使它们看起来更像是土生土长的汉
语词。
这也和汉语复合词的特点有关,汉语的复合词是
汉人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组合而成的,而复合词的
构造特点又反过来对汉人的语言理解形成一种思维定
势,即汉人是凭复音词的构件――音节的音义结合,再
用语法组合来理解复音词。故对于新的词汇,特别是
外来词,其心理只能接受按汉语音节性质组装的意译

词。“对外来词,最理想的是音义兼顾端午节诗句古诗大全四句 。……还有些虽
不被看作音兼义的译词,但实际上是赖选用相关汉字
而流行的。”“客”结构外来词的流行应该就是依赖于
“客”而流传开来的。
在这批词中,我们还能看到汉人对英语的改造,
这大概是以往人没有注意的。如“中国红客联盟”的网
站名是:wwwhonkercomhonk《牛津高阶英
汉双解词典》解释为“雁叫声或汽车喇叭的鸣声”,无
“honker”,估计这是红客的创始者根据汉字音自造的
英文词。还有“山野客”的创始人自造英文词suneke
查字典,sun是阳光,eke是增加,合在一起却没有
这个词,也毫不合英文语法,可以推测,这完全是按
照汉语读音 自造的英文词。绿客,网站主人自称:
“心想中,本人生于绿色的山林,独爱这片绿意,却不
是山中的主人,只为一过客也,故取名:GREENKER”,

看来这个GREENKER又是主人的自创,取时兼顾了
音和义。在他们取名时,兼顾了汉字的音和英文的语
法,因为英文中加-er是名词化的表示,而加-ker
则和中文中的“客”的音相似。
这与网络上经常汉语、英语经常混用是有关的。
我们知道,我们想要打开一个网站,就必须要键入一
个英文的名称,如要打开“新浪”网,就必须键入“sina”
这个英文,所以,那些网站的创始人就必须创造出一
个表达汉文网名的英文名,在这过程中,有些人就直
接用汉语拼音来表示。而有些人则自造了英文词。

四、小结

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很多新兴的词语,每一个词
语的产生都有它独特的背景,都是伴随着新事物的产

生而产生的。如今,全球已经有6亿多人上网,这些
人在网络上创造出的新词语、新文化,我们可以用“令
人眩目”来形容。这些新词有的颇具传统,有点突然爆
发,强行介入我们的生活,无论你喜欢还是反感,你
都不能漠视。有些词语彻头彻尾是新的,有些却是得
势之后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借助网络社会化的浪潮,
他们往往从边缘出发,直取中央舞台。
“地名+客”使用的泛滥,应该源于对“纽约客”这个
词的模仿,之后在网络和新闻报道中产生的“中国客”、
“北京客”、“安徽客”、“山西客”等等,都是模仿而产生
的新词。这批词,已经从边缘渐渐接近了人们日常用
语的中心。而文章开头列举的“X客”(指某种性质的人)
则是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模仿“黑客”产生的。由于
网络用语有着很强的模仿性和趋同性,“客”就成为网
虫们标榜自己身份时爱用的一种结构,而之后出现的

“博客”的风靡,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种“客”在
网络之间泛滥,网虫们又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这反
过来又影响了杂志特别是时尚杂志、广告等的用语,
如《三连生活周刊》《南方周末》等一些较前卫、较
时尚的杂志已经在使用这样一些新流行的词语,而“彩
客”手机已经成为广告中使用的热门词。但是,这批词
还尚未进入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否能够成为常用词为
广大群众所接受,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
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排球的英文译语怎么说-积极的生活态度


更多推荐

seeker是什么意思ker在线翻译读音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