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涩难懂的英文懂翻译懂英语怎么说-美国偶像第一季


2023年3月30日发(作者:损失英语)

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的变迁:原因和问题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第2期Vol.7No.2

2008年6月June2008

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

文章编号:1

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的变迁:原因和问题

123

翁杰,周必?,韩翼祥

1.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2.浙江工业大学

人事处,浙江杭州310032;

3.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32

摘要:上个世纪末以来,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经历了持续下

降的过程,非标准就

业大幅度增加,工作更加不稳定,高流动性增大,安全感明显降低。就业

人口的结构性变动、全

球经济一体化、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是导致就业稳定性下降

的主要原因。就业稳

定性下降引发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经济社会问题,如收入不平等程度加

大、人力资本难以进一

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变革迟缓。

关键词: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劳庭中有奇树原文及翻译拼音 动力市场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稳定性问题,一直是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理论界和

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

问题。如果劳动力市场中已经就业的群体不能够获得高质量、稳定的工

作,经常面临失业的危机,那么,

这种不稳定的就业状态不仅会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福利状况、企业的

竞争力,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

会的工作生活模式。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相关研究中,就

业稳定性问题的重要性堪比失

业问题。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有什么演变趋势全球经济一体

化和技术进步促使就业稳

定性变化的机理是什么就业稳定性变迁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对劳动

力市场政策提出了什么

新的要求等等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

度的不断加深,技术进

步在全球的快速扩散,由这些因素推动的就业稳定性变迁,已不再是发达

国家特有的经济现象,发展中

国家正在或即将发生这些现象。因此,尽管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就

业稳定性,但对我国等发展

中国家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一、就业稳定性的变迁

本文选择了三个方面来考察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就业稳定性的变迁。

一非标准就业增加

在不同的国家中,标准就业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国家将标准只要的拼音 就业称

之为正规就业,而另一些

国家则称之为典型性就业。综合这些概念的共同点,如果将标准就业定义为

全时的、长期雇佣的就业状

态,那么非标准就业就是指非全时的、短期雇佣的就业状态,因此,可以

从非全时就业和短期雇佣两个方

面来考察非标准就业的演变趋势。表1显示的是主要发达国家在

1985?2005年20年间的非全时就业

比例的演变趋势。除美国外,其余国家的非全时就业比例都有一定程度的增

加。增加幅度最大的国家

是荷兰,在20年中,非全时就业比例增加了16.7%;德国次之,增加了

11.2%;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增加

了7.8%。这表明,在绝大数发达国家中,非全时就业占就业总量的比例

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劳动力市

收稿日期:2008-04-10

基金项目:2006年浙江省软科学项目2006C35004;2006年浙江省哲学社

会科学规划项目06CGLJ08YB

作者简介:翁杰1973-,男,浙江诸暨人,讲师,博士,从事劳动

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47?

第2期翁杰,等: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的变迁:原因

和问题

场中的普遍现象。表2显示的是签订表1非全时就业量占就业总量的比

例%

国别19851995变动幅度

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占全部就业量的

美国14.913.814.112.912.8-2.1

比例。在欧洲和日本,标准工作的一

日本18.019.220.122.625.87.8

个显著特征是长期雇佣,大部分欧洲

德国12.815.216.319.424.011.2

国家有非常严格的长期雇佣保护立法国10.911.915.816.717.

26.3

英国21.221.724.125.225.44.2

法,日本虽没有明确的雇佣保护立法,

意大利5.34.96.38.412.87.5

但它的长期雇佣制度已经成为一种隐

西班牙5.84.97.57.912.46.6

含的社会规范。美国是以灵活雇佣制荷兰29.431.737.441.546.

116.7

注:欧美国家的非全时就业指的是一周工作时间少于30小时,而日本

指的是少于35小时。

度为标志的,因此表2没有将美国列

美国和日本1985年的数据用相邻两年推算得到。

入。日本的非正规就业比例在

资料来源:美国和日本:OECD,EmploymentOutlook,Paris,1997;1999;

2003;2006.欧洲

1985?2005年的20年中大幅度增加

国家:EuropeanCommission,EmploymentinEurope,Luxembourg,2000;

2006.

了16.0%。在欧洲国家中,除英国之

外,其余国家签订固定期限合同就业

表2固定湘夫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期限合同就业量占就业总量的比例%

的比例都在持续增加,增幅最大的是国别19851995变

动幅度

日本16.620.220.925.632.616.0

西班牙,增加了17.7%。尽管其中一

德国10.010.510.512.714.24.2

些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该比

英国7.05.27.26.95.7-1.3

例有所下降,但在本世纪又有非常明

法国4.710.512.415.213.38.6

意大利4.85.27.410.112.37.5

显的增加趋势。这说明,在大多数发

西班牙15.629.835.232.233.317.7

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中,以非标准就

荷兰7.57.611.413.715.58.0

业方式的劳动力比例在不断增加。

注:日本的数据是非正规就业的比例。

二工作稳定性降低资料来源:日本: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欧洲国家:

EuropeanCommission,EmploymentinEu2

rope,Luxembourg,2000;2006.

工作稳定性指的是劳动力在劳动

力市场中实际的工作稳定和流动状况,那么,发达国家的工作稳定性是否

呈现实质性的下降趋势呢根

据美国1973?2005年时间跨度最长的研究,考察员工在同一个雇主处工作

时间达到10年的概率。分

年龄段的概率显示,1965年出生的男性员工比1914年出生的男性员工,

该概率下降了大约20%。年龄

在45-64岁之间的男性员工在同一个雇主处工作达到20年的概率,1955

年出生的群体比1914年出生

的群体相比较,该指标下降了12%。这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长期雇佣

在逐渐消失,工作稳定性在逐

渐降低。

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作稳定性,同样经历了下降的过程。英国劳动力市场在

1975年,工龄的中位数

是6.2年,1985年为5.6年,1995年为5.8年,2000年为4.8

年,工龄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并且英国的劳

[1]

动力市场还具有明显的市场分割现象,工作稳定性在性别和工作类型层面

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有研

究发现,上个世纪80?90年代,德国劳动力市场中年龄在16?56岁之间的

男性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在下

降。1984年他们工龄的中位数为9.4年,1988年下降到8.5年,1990

年进一步下降到7.8年,1999年

为7.5年,而女性员工在1984年至1999年期间的工龄中位数期间虽有

波动,但基本维持在5.5年不

变。法国在1982?2000年期间,即使控制了宏观的经济因素,法国劳动力

市场中的工作稳定性也有显

[2]

著的下降过程,90年代员工经历非自愿性工作中断的概率明显高于80年

代。

对于日本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有一种普遍的看法,那就是在上个世纪

末的金融危机后,日本引

以为傲的长期雇佣制度开始了解体。Kato考查了1977?1987年和

1987?1997年这两个时间段的差

异,前面一段时期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的阶段,后面是金融危机爆发和

经济泡沫破裂之后的10年,这

①Farber,HenrySLaborMarketAdjustmenttoGlobalization:Long

-TermEmploymentintheUnitedStatesandJapan.2006,Working

Paper,PrincetonUniversity.

②BergemannA,bilityTrends,Layoffs,andTran

sitionstoUnemployment:AnEmpiricalAnalysisforWestGermany.

2004,IZADiscussionPaperNo.1368.?148?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样的时间设置能非常直观地揭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工作稳定性的效应。

年龄在20?24之间、工龄

在5年以上的员工群体,1977?1987年之间的10年保留率为46.4%,

该指标在1987?1997年间为

40.5%。年龄在30?34员工群体的指标分别为79.9%和77.4%。年龄在

40?44的员工群体分别为

[3]

79.8%和79.3%。这说明,日本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在

年轻员工身上,年龄较大

的员工被认为是企业的核心劳动力,工作稳定性没有大幅度的变化。

三工作安全感下降

主要依赖工龄来衡量的工作稳定性的下降,既可能是由员工单方面的主动

离职引起的,也有可能是

由企业解雇引发的非自愿性工作中断所致,这说明,对员工在劳动力市场

中的非自愿性工作中断进行研

究,揭示工作安全感的演变趋势有一定的必然性。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研

究,可以得出工作安全感降低

的一致结论。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尽管男性员工的资历与他们

遭到解雇的概率之间仍然保

持着负相关关系,但是资历的效应在大幅度下降,该结论同样适用于有技

能的白领女性员工。对于那些

[4]

年龄较大的员工,非自愿性工作中断的可能性增加尤为迅速。那么员工自

己是否感知到工作的安全

感在下降呢在上个世纪90年代,员工普遍对自己工作没有安全感,他们

悲观地认为自己在未来一段

时间内经历非自愿性工作中断的概率在增加,在经济衰退的时候,这种感

觉越加强烈。员工对工作安全

[5]

感的主观感知与工作实际的安全感是相吻合的。

二、就业稳定性变迁的原因

一就业人口的结构性变动导致工作的不稳定

尽管许多发达国家自上个世纪末表3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异%

国别性别19831995变动幅度

以来就业总量增长缓慢,但劳动力市

男76.376.475.074.873.3-3.0

场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美

美国

女54.557.558.959.959.34.8

国,美国国内的就业量从1983年的

男89.083.084.585.284.4-4.6

日本

10083万上升到2005年的14173万,女57.257.158.459.660.8

3.6

男82别董大古诗翻译 .682.179.678.980.6-2.0

但劳动参与率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

德国

女52.557.661.363.366.914.4

异。表3显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

男89.588.384.784.382.8-6.7

英国

来,男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虽有一

女62.567.267.168.969.77.2

男79.375.073.974.474.5-4.8

定的波动,但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在

法国

女55.657.259.861.763.88.2

这22年间下降了3.0%,与之相反的

男81.177.072.474.374.4-6.7

意大利

是女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有一定程

女40.143.242.546.350.410.3

男85.080.476.880.482.2-2.8

度的增加。随着男性劳动力劳动参与

西班牙

女34.741.846.252.959.124.4

率的不断下降和女性劳动力劳动参与

男77.580.080.883.683.05.5

荷兰

率的持续上升,他们之间的差异会越

女40.253.159.165.468.528.3

来越小。如果单纯地考虑就业总量,资料来源:美国:President’

sCouncilofEconomicAdvisers,EconomicReportofthePresident,

USGPO,2006.日本和欧洲国家:OECD,EmploymentOutlook,Paris,

1997;1999;2003;2006.

男女就业量的比例将逐渐逼近人口性

别的平衡点。对美国的研究表明,女性劳动力的工资劳动力供给弹性在上

个世纪80?90年代从56%

[6]

下降到50%,这与离婚率增加和女性的职业化倾向增加分不开的。就业人

口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

是,年龄较大劳动力群体的劳动参与率在不断增加。结合劳动力市场老龄

化趋势考察,可以认为,发达

国家就业人群中的年龄较大劳动力群体的绝对数量在不断增加。那么,这

对就业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吗随着女性劳动力和年龄较大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

的份额越来越大,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会越来越不稳

定。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劳动力一方面要在劳动力市场中工作,另

一方面又要化相当一部分时间

和精力照顾老人、小孩和家庭,因此,女性劳动力在进入市场寻找工作时,

偏好灵活的工作安排,因此会

选择那些灵活的、非全时的工作来达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同样的工作选

择偏好也会发生在年龄较大

的就业群体上,这种就业决策会增加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149?

第2期翁杰,等: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的变迁:原因

和问题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促使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的全球经济合作已远远超越单纯的商品贸易,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和

全球性的配置已成为全

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标志。就发达国家而言,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总量在国民

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

升,例如,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只占GDP的10%,而现在

该比例已经上升到25%。在

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大幅度增长的同

表4第二产业制造业就业量占就业总量的比例%

时,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不

国别19851995变动幅度

断增加,全球资本的快速流动已成为

美国16.614.913.812.610.1-6.5

日本25.024.122.520.518.0-7.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要体现。全球贸

德国41.040.132.729.425.9-15.1

易和全球投资的迅速发展对发达国家

英国34.632.322.220.617.9-16.7

的产业就业结构产生了大幅度的调

法国32.430.425.423.520.5-11.9

意大利33.832.431.029.728.6-5.2

整,无论是第二产业的产出,还是就业

西班牙31.933.628.230.030.1-1.9

量,在经济总量和就业总量中的比重

荷兰28.226.321.420.017.3-10.9

都在持续下降,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迅

注:美国和日本的数据是制造业就业量占就业总量的比例。

速。表4显示的是主要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美国:President’sCouncilofEconomicAdvisers,

EconomicReportofthePresident,

USGPO,2006.日本:日本厚生劳动省劳动统计表,平成18年。

欧洲国家:EuropeanCommis2

1985年以来第二产业或者制造业就

sion,EmploymentinEurope,Luxembourg,2000;2006.

业量占就业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欧

洲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的就业量比例都在持续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英国,第二产业就业量的比例

下降了16.7%,第二产业的就业量急剧萎缩。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

美国和日本制造业就业比例同

期分别下降了6.5%和7.0%。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劳动力进行重新的配置,

在制造业或者第二产业中

失去工作的劳动力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相对于第二产业的工作,第三产业

的服务性工作被认为更具

灵活性,工作更不稳定。因此,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产业结构

调整和升级改变了产业就业结

构,尽管就业总量在增加,但它并不能弥补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劳动力

市场中的就业稳定性在下降,人

们普遍感觉到就业质量和工作质量在恶化。

三技术进步破坏了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进步的加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就业稳定性和工作

稳定性的下降。技术进步

促使就业稳定性下降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第一、技术进步扩大了对高

技能人才的需求,降低了对低技

能劳动力的雇佣。上个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结构性失业和收入差距

的拉大,很多低技能劳动力

[7]

经历了长时间的失业,这是由于当前的技术进步是一种技能偏态型技术进

步。它会提升高技能劳动

力的劳动参与率和收入水平,而那些低技能劳动力就可能被技术进步排挤

出劳动力市场,或者继续在传

统技术部门工作,由此导致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之间的就业状况差异。例

如,法国制造业企业对新产品

设计、研发和营销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对高技能的管理型员工和低技

能的生产型员工的需求持续降

[8]

低,这说明技术进步不仅使技能的需求呈现结构化的变动,而且使人力

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到提升。

第二、技术进步改变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在上个世纪末,信息技术的发

展和应用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

改变,原来以员工专业化程度高、职业界限明确为特征,适应于大规模生

产,追求规模经济的企业专业化

层级组织,正逐渐演变成决策权下放、以顾客关系为导向、成员多技能

和多任务交叉、以及职业界限退化

的柔性化团队组织,公司的很多业务和生产程序可以通过外包来完成,企

业坚固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正在

逐渐消融。技术进步破坏了企业高度层级化的组织结构和严格分工的工作

结构,降低了工作的稳定性。

英国和法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不仅导致了技能需求的结构性变化,而且直

接导致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变

化,组织结构向更加柔性化的方向发展。第三、技术进步使远距离工作

成为可能。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

一定要到公司或者企业工作的传统模式,因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使人

们在家里就能够完成以前必

须在公司才能完成的工作,原来那种面对面的雇佣关系被一种看似不十分

明确的新型雇佣关系代替。

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稳定性进一步降低。?150?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关雎》《蒹葭》原文朗读 卷

四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了市场的灵活性

欧洲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是导致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加和就业ppt古诗模板 不稳

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上

个世纪80?90年代,对过于刚性的劳动力市场注入灵活性已经成为劳动力

市场改革的全球性趋势,欧

[9]

洲劳动力市场中过度的就业保护被认为是导致持续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

在该思想的指导下,欧洲

国家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在永久雇佣合同的基础上引入就业保护

较弱、解雇成本较低的固定

期限合同和临时工作代理,以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实行灵活就业政策

的直接后果是,劳动力市场

中固定期限合同比例的大幅度上升,临时工作代理机构大量建立,灵活的

劳动力市场逐渐建立起来了。

但是,这种劳动力市场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许多国家的政策有反复

的现象。例如法国的就业保护

相当严格,法律规定企业在大规模解雇员工前必须征得政府主管部门的同

意,并要求对解雇员工在劳动

力市场中寻求新工作制定社会计划。如果企业要解雇一个已经工作满两年

的员工,法律规定,企业必须

提前两个月通知该员工,并且要向员工支付一定的解雇费用。为了降低就

业保护促进就业,法国在

2006年提出了“首次雇佣合同”新劳工法案。该法案规定,20人以上

规模的企业与26岁以下青年人签

订雇佣合同后,在最初两年内可随意将其解雇而无需任何理由。该法案遭

到了法国大学生的强烈抵制,

因为新法案使他们的工作更加不稳定,因而该法案夭折。从另一方面看,

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严格

的就业保护,对标准就业和正规就业进行严格的保护,那么这种严格的就

业是否会改变企业的雇佣决策

呢实际上,理性的企业为了规避严格的就业保护政策,获得人力资源的功

能柔性化和数量柔性化,就

会降低受就业保护立法的标准就业,增加灵活的非标准就业。

三、就业稳定性变迁引发的问题

一收入不平等问题

标准就业模式,或者标准的雇佣关系,不仅受到企业集体谈判制度的保护,

而且受到社会保障系统

的严格保护。随着劳动力市场中就业结构的改变,非标准就业比例的增加

会促进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

形成,社会不平等程度将加剧。在美国,工作稳定性的下降会降低了员工

的收入水平,对那些周工作时

[10]

间从40个小时降低到20个小时的男性员工而言,他们的收入水平将减少

20%。而且,就业稳定性

下降也会影响员工的再就业概率,尤其是非自愿性工作中断,经历过非自

愿性工作中断的员工相对于没

有这种经历的人,更难在劳动力市场中重新就业,即使重怒目而视造句 新就业了,他们

获得等同于原来收入水平工作

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研究发现,英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或者说雇

佣关系稳定性是影响员工收

入的重要因素,那些获得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季节性劳动合同的员工比签

订永久劳动合同的员工收入

[11]

降低10%左右。尽管如此,我们更应该看到,员工的就业和工作稳定性变

量实际上更倾向于内生变

量,它往往受到员工的教育水平、年龄等人力资本变量的影响,因为企业

往往根据员工的人力资本水平,

以及对企业的重要程度,有差别地向员工提供各种劳动合同,从而导致就

业稳定性的差异。因此,就业

稳定性决定收入的背后隐藏的还是人力资本决定收入的逻辑,这就形成了

人力资本水平影响就业稳定

性,最终决定收入水平的因果关系。

二人力资本形成问题

技能、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特征是决定收入水平的最终因素,技能偏态型

技术进步增加了高技能劳

动力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为2022年春联大全七字 使这种收入差距缩小,或者

说保守地进行控留组词语 制,不使其进一步扩大,就要增加低技能劳动力的人力资

本投资,更新他们的技能,适应

新的技术范式,那么,谁应该来承担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呢依据人力

资本理论,遵循成本收益分

析的企业肯定不会自愿投资那些就业不稳定的员工,因为不稳定的就业状

态会降低它们成功获取收益

的可能性,使它们的投资落空。员工自己能成为他们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

吗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水

平本来就低,在支付生活必需的支出后,恐怕很难筹集足够的资本来进行

人力资本投资,更新已经过时

的技能。因此,谁应该来承担低技能劳动力的再教育和培训费用,已经成

为发达国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然而,这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在技术进步加快和全球经济体化程度不断

提高的前提下,不仅现在的低?151?

第2期翁杰,等: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的变迁:原因

和问题

技能劳动力需要更新技能,而且那些高技能劳动力同样需要更新技能。快

速的技术进步和高效的国际

贸易,也会使他们很快丧失在技能上的优越感,不可避免地进入低技能状

态。基于此认识,发达国家提

出了终身教育的思路,然而,时至今日,在许多国家,终身教育恐怕仍只

停留在概念层面上,组织者是谁、

教育成本由谁来承担、实施的途径和模式是什么等问题,还处于不断的争

论和探索之中。

三社会保障问题

随着劳动力市场就业稳定性整体性的下降和结构性的变动,社会保障问题

凸现出来了,尤其是那些

低技能、年龄较大、处于非标准就业的劳动力。一方面,技能的老化

和人力资本水平的下降使他们不能

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收入水平不能提升,与高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

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企业既不

会向他们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本投资机会,也不会慷慨地向他们提供足够的

社会保障,就业稳定性下降必

然地要引发社会保障问题。在欧洲国家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的进程中,社

会保障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针对长期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可雇佣性问题被忽视的现实,一种社会保障

制度改革的思路应运而生,它

旨在寻求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社会保障之间的一种平衡,以达到劳动力市

场的效率,这就是“灵活保

障”flexicurity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原则是:工作的收入水平至少要

维持个人的生存;社会保险要包括

养老保险和与失业有关的福利;劳动者的可雇佣性是追求就业和收入的重

要保证;各种社会保障利益要

[12]

通过就业时的强制社会保险来实现。然而,该政策并没有得到社会各方的

一致认同。另一种声音认

为,“灵活保障”政策应该转向“灵活保险”flexinsurance政策,

因为前一种政策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不能平衡社会各方的利益,并且有违欧洲的相关政策等等。可以看到,即

使劳动力市场改革已经持续了

二十多年的欧洲,关于劳动力市场灵活发展下的社会保障政策仍然充满着

争论。

四企业竞争力问题

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工作稳定结构的改变导致了雇佣关系的转变,

原来企业和员工之间紧密

依附的雇佣关系被表面上灵活、松散的新型雇佣关系替代,由此引发了一

个重要问题???灵活雇佣关系

和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一方面,企业不得不使用大量的非标准

就业员工,此举直接弱化了企

业和员工之间的依附关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的人力

资源和员工拥有的知识是企业

的关键性资源,是企业进行竞争必须依赖的力量,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

势的主要来源。或许应该推翻

稳定的、传统雇佣关系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紧密联系,质疑与此相关的

一系列理论和见解,如企业专

用性人力资本理论。然而,这种质疑根本无助企业在现代灵活、新型雇

佣关系下构建持续竞争优势。既

然企业在技术进步和全球竞争多种驱动力的作用下改变传统的雇佣关系,

它们应当有足够的策略来对

待灵活雇佣关系和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矛盾,一种被称之为高绩效工作组

织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或许能够平衡这种矛盾。高绩效工作组织将更多的决策权授予一线的员工,

模糊了传统的员工和管理

层之间明确的界限,使员工感觉到自己既是决策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

与之相匹配的是基于整个企业

层面的利润分享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为员工参与决策提供了足够的激励,

降低了工作不稳定和企业追

求竞争优势之间的矛盾。

尽管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中类似于长期雇佣制度的稳定就业状态并非全部

消失,但是一个不得不

承认的事实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就业稳定性普遍下降了。一方面,就业

稳定性下降对劳动力市场的相

关理论提出了反思。例如,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时间越

长,积累的人力资本就越多,尤

其是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性资源。那么,现在

随着就业稳定性的下降,企业

如何应对赖以生存和竞争的关键性资源减少企业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做呢另

一方面,就业稳定性下

降引起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经济社会问题,如收入不平等程度扩大的问题,

企业人力资本进一步形成的

问题,等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扩散速度的加

快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我国

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同样出现了就业稳定性下降的现象。就业稳定

性的下降也带来了一系列问

题。例如,员工的高流动性抑制了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这显然不利于人

力资本的进一步形成。再比

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许多农民工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障,纷纷选择

了退保。其中的主要原因在

更多推荐

employ是什么意思loy的用法读音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