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绿色的的英文的翻译的英语怎么说-我爱熊猫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哈佛大学入学要求)
科技信息 0高校讲台0 SCIENCE INFORMATION 2006年第11期
英语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朱雅莉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翻译界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几年探讨得比较频繁的主题,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异化现象。
关量词:归化;异化;翻译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文章,
这些文章努力将西方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理论中关于归化和异化的
讨论运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之中,有的文章高屋建瓴,从文化的角度
对直译和意译作出概括,还有的文章运用关联理论来寻求归化和异化
的最佳关联点。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但归化和异化翻译的讨论仍存在一些误区,最明显的是将归化与
异化翻译等同予直译与意译,将文学策略和文化的意识形态同语言的
策略和翻译的技巧等同起来。从而将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拉回到传
统和经验的讨论之中,这样做有碍归化和异化翻译研究的发展。
二、关于“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是归化和异化讨论的源头,不少学背常常把它们放在
- 一块来讨论。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feral
translation和free translation。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
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
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
采取意译。还有人提出形合与意合来与直译和意译对称。在中国的翻
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
玄奘的“求真”与“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
顺”与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
译的原则。
我们并不反对将直译,意译同归化,异化翻译放在一块讨论,但我
们应该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以往,归化/异化翻译同直译/意
译的相似性讨论的多u一些,但它们之问的差异就没有得到充分的讨
沦。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主要的方法,它们并非是排斥性的。相
反,它们是互补性的。在同一翻译中,直译和意译都可能有。文体也有
关系,在有些文体中,意译会多一些,而在另一些文体中.直译可能会
多一些。关于直译和意译的讨论.译界已基本上达成共识。直译和意译
不等同于有些人所说的死译和胡译。鲁迅和其弟周作人的直译作品
《域外小说集》曾招来许多的批评,被视为直译的代表。一些学者谈到
鲁迅.必将提到他的翻译主张“宁信而不顺”,而忽略r其他 其实,鲁
迅关于直译的真正含义是他在《且介亭杂文二集》的“题未定草”中所
说的:“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原作的
丰姿。”可见,鲁迅并非不要顺,只是在两者不可兼得之时,才宁取信而
舍顺。鲁迅的“硬译”,决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逐字翻译.而是在引介
外国进步文学作品的同时.努力输入新的表现方法来{三富汉语的句法
与语汇。“易解”与“丰姿”才是鲁迅关于直译的真正内涵。
翻译的归化,异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在1995年由美国学者L.Venuti(文努迪)所提出的,而这
一术语又直接来源于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1813年
宣读的一篇论文。Schleiermacher着重探讨了翻译与理解之间不可分
剖的关系。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另・种是让
作者靠近读者。如果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语境。他就能感受到异国的情
调。在这儿.schleiermaeher使用了foreign一词。根据上述两种翻译情
况,Schleiermacher提出了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
法,这一做法突破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界限。对后来的学者产生r
很大的影响,Venuti的异化,归化观无疑受到Schleiermacher理论的启
发。不过,Schleiermacher的理论是基于德国的阐释学之上.而Venuti
却将Schleiermacher的论点放在后殖民的语境下来考察,从而得出了
异化的翻译主张。
Venuti为什么十分青睐异化的翻译呢?我们可看看他在《翻译再
l54
思》一书中的一段话。他十分欣赏布朗绍的名言:“翻译是纯粹的差异
游戏:翻译总得涉及差异,也掩饰差异,同时又偶尔显露差异。甚至经
常突出差异。这样,翻译本身就是这差异的活命化身。”在他看来,差异
在翻译中被弱化的原因有二:首先。长久以来,翻译的讨论被遮蔽了,
它在目的语坐标的价值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差异非但没有活现陶渊明的田园诗 ,
反而处于融化的过程之中。其次,英国和英语的价值标准。在战后形成
全球性的优势,从而更加确定了英美国家主义文化的语境。这种语
境只接受在意识形态上符合英美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外语文本。正是在
这样一种背景下,归化的翻译为了迎合接受者的口味。总是依照译人
语殃及池鱼的意思 的特定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规范对译人文本进行调整,弱式文
化只得听从英美文化的摆弄,成为殖民者进行文化殖民的工具。
近十年来的有关归化与异化的翻译讨论.是以1987(现代外语》
上登载的论文“归化…一翻译的歧路”而开始的。然而.该文作者可能
不曾料到异化与归化会作为一对新的理论范畴而得到广泛的讨论。西
方学者讨论的归化与异化这一对术语并非是互补的,而是相互排斥
的。美国学者Venuti在讨论异化翻译时.对归化翻译的第略作出了描
述:遵守目标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然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
手段,从而达到让译文符合本土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的需求。归化翻
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流畅地道的英语进行翻译,在这类翻译中,翻
译者的努力被流畅的译文所掩盖,译者为之隐形,不同文化之间的差
异也被掩盖.目的语主流文化价值观取代了译人语文化价值观,原文
的昭生感已被淡化,译作由此而变得透明。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
异化翻译策略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
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所以,Venuti提倡异化的翻译策略。根据这一策
略.译者和译语读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努力摆脱来自强势文化的羁绊。
异化翻译并不应理解为对应的翻译,它并不能提高译文的忠实性。后
殖民学者Robinson认为异化翻译与直译和逐字翻译相关联,只是没
有直译那么极端,因为他们并不坚持在翻译中恪守原文句法序列中的
个别词语的意义.但却坚持要保留原味。在异化翻译中,新的东西可能
会加进去,从而达到凸现译者的身份,提高翻译的地位,并且对翻译的
文化霸权进行有力的回击。
可见.西方学者的归化,异化翻译是处于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两个
对立的概念.处在话语权利的两个极端,它们不存在调和或妥协。这与
我们前面讨论的直译,意译明显不同。但我们很多的讨论是把它们当
作对等的概念来对待的,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理论上的误解和实践上
的困惑。
三、汉语中的归化,异化
在英汉语中.异化与归化的内涵究竟有多宽?这是我们在研究和
讨论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时得注意的问题。归化,异化翻译的英文表
达是domesticating,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它虽然和我们今天探讨的
free translation,teral translation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就其本质而言,
存在明显的差异。当我们说直译,意译和形合,意合,前者是方法,后者
是结果.如果我们再说神似和形似,则是对这一结果的描写。归化,异
化与意译,直译却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犹如两个圆,其边缘只有小部分
重叠。异化,归化翻译的结果不能用形似和神似来描述。异化和归化是
一种策略.在实践中,直译、改译、增译等方法都可能被采用。作为一对
专有翻译术语.Foreignizing translation,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只是
在最新的英文学术著作中得到阐述。而free translation,literal
translation则不然。
当前在对‘归化’问题的认识上.译界同仁应该区分归化法的两种
前提:一是忠实原则下的归化,二是非忠实前提下的(下转第134页)
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 0高校讲台0 SCIENCE INFORMATION 2006年第11期
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岗位继续教育、远程开放教育.对联办的社
区街道其他教育机构,加强指导和协作。积极开发专业、课程、项目等,
并严格管理,努力实现政府制定的社区教育工作目标。逐步形成自我
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
5.2实施项目 社区学院是适应中国社区体制的改革七夕朋友圈文案 和社区建设
的发展与需要,以高职商专为主。具有职业性、社区性和综合性的新型
成人高等院校。社区教育项目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依托。其目标是促
进社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性人才、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主要实施项目有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学
历教育是指能获得国家和政府承认的文凭的教育.主要是高职高专教
育,还可开设远程教育或网上大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本、专科);电大开放教育(本、专
科);成人高等教育(专科)等;非学历教育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
岗培训、行业职业资格教育、基础文化补习等: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包括
社医居民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教育、社区教育人员培训、老年休闲教
育、外来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理解 人口教育等专业或专项教育。
5I3课程设置社区学院的课程的设置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因
此.无论是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还是社会文化生活教育都有鲜明的
职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一是使职
业教育从狭窄的、针对具体职业岗位的、技能本位培训的模式转变为
宽泛的针对岗位群的、以个性为本位的培训模式;二是随着经济和新
技术的发展.毕业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学
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寻求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这
种“整合课程”正是高职院校的优势所在.可借助该优势为社区开设一
些学术性 实用性相结合的课程和单科性的、“拼盘式”的技术性课程,
诸如知识技能型课程、亲职教育课程、环境教育课程和休闲教育课程
等等。
亲职教育课程即以家长为教育对象的教育,重点是了解亲职教育
的目标,包括子女身心发展规律与过程,父母的角色与权利。父母与子
女之间的正确观念与态度,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做好在校生的未来
教育工作,包括对未来父母进行家庭教育、婚姻教育、性教育及法律法
规教育等。
环境教育课程主要是增强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包括环保观念、环
境保护的知识 对待环境的态度和处理保护环境所需的技能;对本社
环境的认识和保护.包括空气污染、自然平衡、森林和树木的保护、
噪音污染、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动物、植物的保护以及城市
公共设施的维护等。
休闲教育课程主要帮助学生l『解休闲教育的目标,包括休闲的意
义、休闲的权利、休闲的责任、休闲的计划和选择,如何利用休闲的资
源等;明白休闲的含义,包括知识性休闲、教育性休闲、娱乐性休闲、艺
术性休闲、服务性休闲、体育性休闲,在对休闲了解、认识、决定等方
面,使休闲向健康、科学、教育、娱乐等方面发展,学会如何休闲。
就业指导在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可通过两
种形式来进行。一种是课程形态,即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专职教师
或就此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
和技能。且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了解职业世
界,认识自我,台理地设计自己接受教育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另
一种形式是将就业指导渗透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任课老师结合
专业课程教学不仅传授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且阐明这些知识与
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则。
参考文献
[1]李春生,终身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2002(4).
[2]李春生,终身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2002(4),
[3]胡南,论在我国开展社区学院的策略[J],《北京成人教育)2oo5
(1):6.
『4]包国庆,社区教育模式与社区文化关怀[J],《高教探索)2oo2(4):
71.
作者简介:朱客影(1963一).女。湖南长沙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
事教学管理度研究。
134
(上接第154页)归化。前者总体上是规定性的,后者则是描述性的;
前者是原语中心论的.后者则是译语和译语文化取向的。这一区分基
本上是对的。然而。我们还可对它们的性质作出区分:忠实原则下的归
化是语言层面的.关心的是翻译的艺术效果.是一种翻译的方法;非忠
实前提下的归化是文化层面的,关心的是翻译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翻
译的策略。至今我们讨论的翻译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异化和归化.第
一种是Venuti的术语。已在在前面提到.另一种是一些中国反复使用
的归化,异化.笔者用英文的assimi|ation(adaptation)和adaptation来指
代它们。异化和归化翻译表现为文化的思考。从翻译的意识形态看其
对文学乃至文化产生的影响.属于文学批评和哲学范畴。带有后殖民
的解构意义的异化一词运用到翻译之中是近几年的事,反映在翻译实
践上。主要体现为以书写符号为表现形式的文学翻译。
西方学者用一个图表来大致显示Jerome对不同性质的翻译所作
的区分,根据当前关于翻译的归化,异化讨论.笔者同样想借用两个图
表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
1.(If transl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dimension of linguistics)
2.(if transl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dimension of eultural studies)
上述图表说明了传统意义上的异化,归化和现代意义上的异化,
归化具有不同的功能与目的.在汉语中我们用同样的词语来塞下曲其二卢纶 古诗 原文 表示它
们.但在英语中.语言层面的归化,异化是用assimilation(adaptation),
alienation来表达的,而文化层面的归化,异化是用domesticating/
foreignzing来表达的。当然,我们也可象处理文化一词一样,用首字母
大写的Domesticating/Foreignzing来指作为文化策略的归化和异化.
用首字母小写的domesticating/foreignizing来指当今文化层面上的直
译 小写字母的归化,异化是意译,直译的延伸与发展.而大写字母归
化,异化是意译,直译的革命。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的领域。
四、归化与异化的理论与实践 ’
国内学者将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等同的现象在葛校琴文章中
得到了讨论。葛在探讨这一对概念时有一个前提,即在抛开归化,异化
的当下语境,而且根据的是字面意思。归化,异化的两种翻译倾向自有
翻译以来就经常交锋,在上一个世纪,有围绕鲁迅的“硬译”而展开的
洋化与归化之争。在此以前.严复、林纾、粱启超等人的翻译,均可视为
归化的翻译。
我们的一些学者在响应西方学者提出的归化,异化翻译主张的同
时,提高了欧化翻译即当年鲁迅所提倡的并受到粱实秋等人诘责的
“硬译”的地位。当年鲁迅曾希望翻译能够给传达新思想,并为中国的
语言引进新的表现形式,从而给中国文化输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生
机。遗憾的是,在上世纪,归化,异化的讨论往往都是归化论占上风。虽
然我们不能排除今天的一些学者存在理论上的误读,即他们希望接受
Venuti等西方学者的观点,但在实践上却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但他
们的呼吁和实践却创造了异化,直译的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使翻译
研究从过去的语言层面上升到文化的层面,直译的方法得到广泛的认
可
所以.我们要辨证地对待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对西方的归化,异
化翻译策略要有更多的评介,如果理论上浅尝辄止。我们的研究的可
行性就会大打折扣;其次,位于语言文化层面的异化,归化讨论是可以
接受的.但这些研究不应该脸谱化,带个面具,放进一些例句,就把文
章写出来了.这样做。无疑会降低翻译研究的学术地位。再其次,异化,
归化策略的讨论如何能同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更紧一些,这可能
是翻译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不仅要从传统的翻译理论上
考虑.还要从跨学科角度去考虑翻译理论的建构。惟有如此。我们的翻
译研究才能不断保持生机勃勃
五、结语
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的讨论没有结束,还会继续下去,我们应
从跨文化的视野去思考异化,归化问题。这样,它的影响才能得到充分
的体现。我们可以肯定,这一讨论。不仅对翻译研究,对文化人类学、社
会学、比较文学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l
维普资讯
更多推荐
源头的英文译语怎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