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ying是什麼意思ying在線翻譯讀音例句-宽慰的意思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三亚学院教务系统)

究竟菩提心AbsoluteBodhiCitta-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

甘露Amrta(藏文duttsi):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

阿罗汉Arhat(藏文Dra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

觉(或称缘觉)圣者。

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a(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

西藏之怙佑者。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阴(藏文Bardo):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

状态。

菩提心BodhiCitta(藏文ChangChupSem):义为「开悟或证悟之心」。

菩萨BodhiSattVa(藏文ChangChupSemPa):义为「展现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

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菩萨戒BodhiSattVaVow(藏文ChangChupSemGyiDongPa):修行者为了引领一切众生皆成

就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

佛性BuddhaNature(梵文tathagatagarbha枚组词 ,藏文deshinshekpenyingpo),又称为「如来藏」:

是一切众生皆具有之原始本性。开悟就是佛性的彰显,因此,佛性往往被称为佛的本质,或开悟的本质。

释迦牟尼佛BuddhaSakyamuni(藏文ShakyaTubpa):往往又称为瞿昙佛(GautamaBuddha),

指贤劫千佛当中最近出世、住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间的佛。

法道BuddhistPath(藏文lam):得到正觉或证悟的过程,亦指修行的三种逻辑次第;根、道、果「」

中的道。

圆满次第CompletionStage(藏文dzo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圆

满次第是密续禅修的方法,在这个阶段,行者由于体内气脉及能量的变化而得到大乐、明性及无念的觉受。

依因缘而存在ConditionedExistence(梵文SamSara,藏文KorWa):即轮回的现象。

勇父Daka(藏文bawo):相对于空行母之男性,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

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Dakini(藏文khandro):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

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DevelopmentStage(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在生起次第的阶段,本尊的观想逐步建立并持续下去。

法、佛法Dharma(藏文Cho):一、指真理;二、指佛陀所教导我们修正言行的方法与修持成佛的法门

(即佛法)。。

法性Dharmata(藏文ChoNyi):义为「如是」、「事物之真实本性」、「事物之如如真相」。法性是

完全开悟者所见到的现象,没有任何的障蔽及曲解。

法轮DharmaChakra(藏文ChoChiKhorLo):佛陀的法教可分为三种层次:小乘、大乘及金刚乘,

分别在三次转动法轮时所传授。

法界dharmadhatu(藏文Choyings):一切现象所升起之片遍在界,无始亦无终。

法性dharmata(藏文Chonyi):现象的真实本性,亦称为「如如自性」、「事物之真实本性」或「事

物之本然自性」。

证道歌Doha(藏文gur):金刚乘行者随顺觉受及悟境而自然唱造的歌。通常是九字一句。

勇父Daka(藏文bawo):相对于空行母之男性,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

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Dakini(藏文khandro):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

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DevelopmentStage(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在生起次第的阶段,本尊的观想逐步建立并持续下去。

法、佛法Dharma(藏文Cho):一、指真理;二、指佛陀所教导我们修正言行的方法与修持成佛的法门

(即佛法)。。

法性Dharmata(藏文ChoNyi):义为「如是」、「事物之真实本性」、「事物之如如真相」。法性是

完全开悟者所见到的现象,没有任何的障蔽及曲解。

法轮DharmaChakra(藏文ChoChiKhorLo):佛陀的法教可分为三种层次:小乘、大乘及金刚乘,

分别在三次转动法轮时所传授。

法界Dharmadhatu(藏文Choyings):一切现象所升起之片遍在界,无始亦无终。

法身dharmakaya又称为「自性身」或「法性身」,是佛陀的全然证悟身或圆融智慧身,是超越形相的

真知智慧,显现于报身及化身。

法性Dharmata(藏文Chonyi):现象的真实本性,亦称为「如如自性」、「事物之真实本性」或「事

物之本然自性」。

证道歌Doha(藏文gur):金刚乘行者随顺觉受及悟境而自然唱造的歌。通常是九字一句。

八有暇、八种自由EightFreedoms(梵文Astaksana,藏文TelWaGye):未生于地狱道、未生于饿

鬼道、末生于畜生道、末生于长寿之道、末生于不利修持佛法之地、末生于无正法或持邪见之地、末生于

无佛出世的世界、末生为心智不全之人等无暇或难以修持佛法的状况。又称为「离八难」。

八知识障EightIntellectualComplcations:没有八种知识造作就是没有始见、终见、断见、常见、去

见、来见、离见及无离见。

空性Emptiness(梵文sunyata藏文tongpanyi):佛陀在二转法轮时开示道:外在现象及内在现象或

「我」的观念,皆没有真实的存在性,因此是「空性的」。

五无间、五逆FiveActionsofimmediateresult:五种导致即身堕入无间地狱的极其严重之恶行: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亦称为五无间罪业或五逆罪。

五毒FivePoisons(梵文klesas,藏文nyonmong):即烦恼障或心识障:相对于知识障。烦恼障主

要可分为三种或五种。所谓约三毒是指:贪、瞋、痴:五毒则指三毒加上慢及疑(嫉)。

四不共加行FourExtraordinaryFoun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四不共加行包括十一万

一千一百一十一遍的皈依大礼拜、清净业障金刚萨心咒、献曼达及上师相应法之祈请文

四种极端或四偏FourExtremes(梵文CatuSkoti,藏文mubzhi):相信一切事物的存在性,即常

见;相信一切事物都不存在性,即断见;相信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即常见;相信事物超乎存在及不

存在

四加行FourFou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藏文Ngondro):在金刚乘中,行者通常由四

加行契入法道。一般所谓的「四加行」包括「四共加行」(FourOrdinaryFoundationsOrpreliminar

yPractices)及「四不共加行」(FourExtraordinaryFoun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

四无量心FourImmeasurables(藏文tsammedpa):无量有四,慈、悲、喜、舍;

慈,愿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悲,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喜,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妙乐。舍,愿

一切众生远离怨、亲、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四共加行FourOrdinaryFoun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藏文tnmonggingondro

Shi):将心转向佛法的四种禅修或思惟,包括观修或反复深思「观人生难得」、「观死无常」、「观业

报因果」、「观轮回过失」,以培养坚定的修道心。如三年关前的三个月作此观想,或者修大手印前四年

空观禅修的第一年作此观修。四共加行是大手印的基础法门。亦称为「转心四思惟」或「转心四法」、「四

正观」。

四圣谛FourNobleTruths(藏文pakpaydenpaShi):佛陀以在印度鹿野苑(撒拉那,Sarana

th)开示四圣谛而开始转法轮。苦谛、集谛、灭谛及道谛是佛教小乘的基础思惟。

转心四思惟FourThoughtsThatTurnTheMind(藏文lodoknamshi):即四加行的基础思惟。

冈波巴大师Gampopa(l079-1153A.D):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主要传承持有者。着有《解脱庄严宝论

(TheJewelOrnamentofLiberation)

上师瑜伽GuruYoga:四不共加行的第四加行,强?#123;对上师的虔敬心。

小乘Hinayana(藏文tekpachungwa):字义为「较小之车乘」,指佛陀初转法轮时所传授的法教,

强?#123;仔细检视自心及其迷惑。又称为上座门徒,即上座部,之道(Theravadinpath)。

饿鬼HungryGhosts(梵文preta,藏文yidak):永远在饥、渴之中的众生,生于轮回六道中的饿鬼道。

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tOrigination(藏文tendrel):相互依存的理论指出,一切现象皆是空性

的,也就是说,一切事物的显现都是相互依存,互有关联,并系决于彼此幼儿唐诗300首必背 ,而没有任何实质的存在。事物

的显现主要有十二种缘起,称为十二因缘。

阿修罗JealousGods(梵文asura,藏文lhamayin):嫉妒心极强之众生,因有染污的善业而生于上

三道中的阿修罗道。或称为半神。

圆满智慧Jnana(藏文yeshe):乃原始的明觉,也是开悟(自心本性不再受到障蔽)时所显现的智慧。

梵文之发音为「佳那」。

噶举派(藏文kagyu):西藏佛教的四大派之一,由马尔巴大译师所创始,以大宝法王(噶玛巴)为至高

的导师。藏传佛教其它三大派为:宁玛–红教、萨迦–花教及格鲁–黄教。

劫Kalpa(藏文yuga):数百万年之长的时间单元,是「劫拨」的简称。

业、业报因果Karma(藏文lay):字义为「行为」,亦指宇宙之因果定律:善行(善因)必导致善果,恶

行(恶因)必导致恶果:善果必出自善因,恶果必出自恶因。

三身Kayas,three(藏文kusum):佛有三身:化身、报身、法身。

烦恼障Klesa(藏文nyonmongpa):有情的痛苦,通常又称「defilement」染污。烦恼障可分为

三毒:贪(贪恋、贪欲、贪执)、瞋(瞋恨、瞋恚、瞋怒)、痴(愚痴、迷惑、嫌恶);亦可分为五毒:

贪、瞋、痴、慢(傲慢)、嫉(嫉妒)。

固速鲁Kusulu:修习佛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研读佛教经典:另外一种是直接禅修,研读的功夫较少,

这就是「固速鲁」或瑜伽上的方法。

喇嘛、上师Lama(梵文guru):西藏传统中崇高的老师。

大手印Mahamudra(藏文Chajachenpo):字义为「大印鉴」或「大符号」。此种禅修传统强?#1

23;直观自心,而不是经由善巧法门认知自心。

大班智达Mahapandita(藏文panditachepo):伟大的佛教大学者;班智达,pandita:大学者。

大成就者Mahasiddha(藏文drupthopchenpo):证量极高的修行者

大乘Mahayana(藏文tekpachenpo):字义为「大型车辆」,是佛陀二转法轮时所传授的法教,强?

#123;空性、慈悲心及遍在之佛法。

曼达拉或坛城Mandala(藏文chinkor):各种金刚乘修法所用的图形,颠组词 通常中央是本尊,并有四个方

向。

咒语Mantra(藏文ngak):代表各种能量的梵音,必须在各种不同的金刚乘修法中复诵。

中观MiddleWay(藏文uma),诗词格律检测吾爱诗词网 或Madhyamakaschool:龙树(Nagauna)所建立的一个哲学派

别,以阐述空性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基础。

莲花生大士Padmasambhva(藏文GuruRinpoche):于第九世纪应邀至西藏,降服邢秽及魔障,并

建立宁玛派传承,为藏传佛教之祖师。

别解脱戒PratimoksaVows(藏文sosortarpa):僧尼所受持的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等戒

律。

缘觉或独觉PratyekaBuddha(藏文rangsanggye):意为「孤立的证悟者」,又名辟支佛。为已开

悟的小乘修行者,依修十二因缘而悟道,但不具救度一切众生的菩萨愿;其修行动机是自利,而非利他之

菩提心。

前行法PreliminaryPractices:修持本尊禅修之前必须完成的基础或预备修持。

相对菩提心RelativeBodhiCitta-修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智慧波罗蜜)、万行,

并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的愿心。

轮回Samsara(藏文korwa):依因缘而存在的存在形式。众生因为贪、瞋、痴(三毒或烦恼障)而流

转于轮回,并承受轮回之苦。

僧、僧伽Sangha(藏文gendun):法道上的伴侣。或泛指法道上的一切行者,或特指已开悟的圣僧。

六波罗蜜(Six):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智慧

轮回六道SixrealmsofSamsara(藏文rikdruk):由于不同的烦恼或心识染污特质而受生于轮回的六

种形态:天道:天人或天道众生具有强烈的傲慢心,必须历经变易之西宫硝子 苦:阿修罗道:具有强烈的嫉妒、猜疑

心,必须历经斗争之苦;人道:是六道中最幸运的,因为人道众生具有达到证悟的最佳机会,虽然他们有生、

老、病、死之苦:畜生道:由于强烈的愚痴而受生,有深切的闇哑之苦:饿鬼道:由于强烈的悭吝而受生,

有极端的饥渴之苦:地狱道:由于强烈的填瞋归鬼恚心而受生,具有极端的冷热之苦。

声闻Sravaka(藏文nyenth):指亲闻佛说法的弟子,或泛指修习四圣义谛而证悟成道,已经完全了知

无我的小乘修行者(阿罗汉)。

十圆满TenAssetsorEndowments(梵文dasasampada,藏文jorwachu):益于修持佛法的十

种因素:生于人道、生于佛法盛传之地、具有健全的心智、无极大恶业、对佛法有信心、值佛出世、值佛

传法、值法传世、有修行者与修行的自由及具善知识之慈悲教导。

三宝ThreeJewels(藏文konchoksum):佛宝、法宝及僧宝。

赤松德赞ThrisongDeutsen(790~858A.D.):西藏国王,邀请伟大的印度圣者及瑜伽士至西藏,

并建立了西藏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桑耶林」(SamyeLing)。

三藏Tripitaka:佛教的法教通常分为三藏,经藏、律藏及论藏。经藏,佛陀所说的经文;律藏,佛陀所

制定的戒律;论藏,佛弟子所造的论述,主体是现象的分析,是法教的阐释或论述传统。

龙树Nagauna

化身Nirmanakaya又称为「应化身」,示现于世间,如释迦牟尼佛于此世间之化现。

涅燊Nirvana(藏文nyangenlaydaypa):完全证悟时所达到的境界。在文字用法上和轮回形成对

比。

莲花生大士Padmasambhva(藏文GuruRinpoche):于第九世纪应邀至西藏,降服邢秽及魔障,并

建立宁玛派传承,为藏传佛教之祖师。

波罗蜜多Paramita(藏文pharoltuphyinpa):能超越轮回的具德行为。大乘道所修持的种波罗蜜

是: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颇哇Phowa(藏

文):一种高深的密续法门,是关于在死亡时将意识投射到善道的法门。

般若Prajna(藏文sherab):在梵文的意思是「圆满的知识」,也可以表示智慧、理解或辨识能力。

通常它是表示从比较高超的角度(例如,非二元)来看事情的智慧。

别解脱戒PratimoksaVows(藏文sosortarpa):僧尼所受持的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等戒

律。

缘觉或独觉PratyekaBuddha(藏文rangsanggye):意为「孤立的证悟者」,又名辟支佛。为已开

悟的小乘修行者,依修十二因缘而悟道,但不具救度一切众生的菩萨愿;其修行动机是自利,而非利他之

菩提心。

前行法PreliminaryPractices:修持本尊禅修之前必须完成的基础或预备修持。

相对菩提心RelativeBodhiCitta-修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智慧波罗蜜)、万行,

并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的愿心。

世俗谛Relativetruth(藏文kundzop):和胜义谛(或译为圣谛、真谛)合称为二谛。世俗谛是尚末

开悟的世俗人对世界的看法,亦即他们基于错误的自我信念而做的投射。

仪轨Sadhana(藏文druptap):密续修法的法本,详细地叙述如何观修本尊的坛城及禅定。

三摩地Samadhi(藏文tingngedzin):又称为专一禅定,是禅修的最高形式。

止Samathaortranquilitymeditation(藏文Shinye):基本的禅修方法。修「止」的时候,行

者通常盘腿而生,专注于呼吸并观察心的活动。

报身SambHogakaya又称为「法乐身」,示现给菩萨。

轮回Samsara(藏文korwa):依因缘而存在的存在形式,和涅乐相反。众生因为贪、瞋、痴(三毒或

烦恼障)而流转于轮回,并承受轮回之苦。

僧或僧伽Sangha(藏文gendun):修行道上的伴侣。僧众可能是法道上的一切修行者,或是已开悟

的出家众。

经典Satra(藏文do):记录佛陀亲口所说的法,所集成小乘及大乘典籍,有别于金刚乘的密续(tantr

a)法教及阐释佛陀之语的论注(Sastras)。

经乘Satrayana:经乘的证悟方法包括小乘及大乘。

悉达Siddha(藏文grubthab):有成就的佛教修行者,即成就者。

悉地Siddhis(藏文ngodrub):佛教成就者的修行成就。

轮回六道SixRealmsofSamsara(藏文rikdruk):由于不同的烦恼或心识染污特质而受生于轮回的

六种形态:天道,天人或天道众生具有强烈的傲慢心,必须历经变易之苦阿修罗道,具有强烈的嫉妒、

猜疑心,必须历经斗争之苦;人道,是六道中最幸运的,因为人道众生具有达到证悟的最佳机会,虽然他

们有生、老、病、死之苦畜生道,由于强烈的愚痴而受生,有深切的闇哑之苦:饿鬼道,由于强烈的悭

吝而受生,有极端的饥渴之苦:地狱道,由于强烈的填瞋归鬼恚心而受生,具有极端的冷热之苦。

蕴Skandha(藏文pangpa):蕴的字义为「积集」。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及识蕴等五蕴,是将物

体的存在转化为知觉的五种基本功能。

声闻Sravaka(藏文nyenth):指亲闻佛说法的弟子,或泛指修习四圣义谛而证悟成道,已经完全了知

无我的小乘修行者(阿罗汉)。

气脉SubtleChannels(藏文tsa):气脉指的是有气的能量或「风」,《梵文「波若那」(Prana),

藏文即「隆(Lung)」》,循环于其中的微细管道,而不是解剖学上的脉。

空性Sunyata(藏文tongpanyi):佛陀在二转法轮时开示外在现象、「我」或「自我」的观念没有

真实的存在性,因此上善若水的意思解释 万法都是空性的。

密续Tantra(藏文gyu):金刚乘法教及其典籍。

十圆满TenAssetsorEndowments(梵文dasasampada,藏文jorwachu):益于修持佛法的十

种因素:生于人道、生于佛法盛传之地、具有健全的心智、无极大恶业、对佛法有信心、值佛出世、值佛

传法、值法传世、有修行者与修行的自由及具善知识之慈悲教导。

三宝ThreeJewels(藏文konchoksum):佛宝、法宝及僧宝。

赤松德赞ThrisongDeutsen(790~858A.D.):西藏国王,邀请伟大的印度圣者及瑜伽士至西藏,

并建立了西藏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桑耶林」(SamyeLing)。

三藏Tripitaka:佛教的法教通常分为三藏,经藏、律藏及论藏。经藏,佛陀所说的经文;律藏,佛陀所

制定的戒律;论藏,佛弟子所造的论述,主体是现象的分析,是法教的阐释或论述传统。

更多推荐

极端的英文译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