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柯的英文译语怎么说-克里米亚半岛地图
2023年4月4日发(作者:雅思口语预测)
接受美学与英语旅游景点翻译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有不同的社会背景
的不同国家的游客走到一起,给当代的旅游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古诗 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面临着
一些挑战。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探析了在英语旅游景点翻译中对译文读者“期
待视野”的考虑和原文中“未定性”的填补,从而对如何提高昨风一吹无人会的意思 旅游翻译质量进行
了初步的探讨。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到不同的国家领
略异国风情,观赏美景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
久的国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国将成为全世
界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也将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旅游活动中,由于游客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往往通过
语言翻译彼此进行交流沟通。英语已成为国际旅游中最普遍使用和大众普遍接受
的交际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文化背景、历史、
地理、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民俗及文学艺术,等等。然
而,就旅游翻译活动中景点名称的翻译现状而言,虽然翻译的质量已大为提高,
低级的翻译错误已大大减少,但现实中国外民众对我们旅游翻译的认可度、接受
度仍不高。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这对旅游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
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如何提高旅游翻译质量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又“接受理论”,它起始于20世纪60
年代,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姚斯(HansRobertJauss)和伊瑟尔
(wolfgangIser),现象学和阐释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姚斯和伊瑟尔理论中所采
用的一些重要的概念范畴,诸如“期待视野”、“效果史”、“未定点”等均是从海
德格尔(Heidegger)的“先在结构”、“理解视野”和伽达默尔(Gadamer)的“视
野融合”等概念范畴衍化而来的(王岳川,1998)。姚斯认为,任何一个读者,
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
框架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horizonofexpectation)。
期待视野是读者理解和阐释作品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没有它,任何作品
的阅读都将不可能进行。从作品来看,它总是要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定的接受趋
向,唤醒读者以往阅读的记忆,即唤起一种期待(周宁,金元浦,1987)。伊瑟
尔(1987:97)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是作品和读者相
互作用的产物。在接受过程中,读者使得作品内容现实化。在姚斯(1989:43)
看来,“读者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能动构成。文学作品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
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过程,作品才能进入一种连
续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
接受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由于把作
品与读者的关系放在文学研究的首要地位考查,充分承认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
价值的创造性作用,从而给文学翻译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转变了传统的
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马萧,2000:48)。该
理论认为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文学历史能动的创立者。根据接受美学胜券在握的近义词 的
观点,阅读译本的过程不是译者与译本单向向读者灌输形象和意义,不是读者被
动地接受的过程,而是读者积极地介入与参与,与译本、译者形成辩证的对话关
系(秦洪武,1999)。马萧(20三年级古诗三首 00)高度评价:接受美学的诞生是一件划时代的
大事。接受美全唐诗第一首 学不仅在文学研究领域掀起了巨大波澜,而且在翻译界引起了极大
反响,为翻译研究开辟新天地提供了卓越指南。接受美学在转变传统的文学翻译
观的同时,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旅游翻译集翻
译与广告两种文体于一身,因此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接受水平,
因而,接受美学对旅游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品作用于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所引起的“审美距离”决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作品视野如果大大超出了一般接受者的审美期待,其虽然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可
能在一定时期内不被人或只为少数人所理解,只有当接受者普遍的期待视野随着
时间的推移上升到某种高度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才会为广大接受者所认识和理
解。旅游翻译包含了许多中国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国
人来讲属于大众化的通俗读物,但对于国外民众来讲,其所带来的审美距离较大,
非一般读者可以理解,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考虑到他们的审美要求和接受水平,灵活地使用变通手段调动其审美参与,使译
文让国外民众看得懂并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传递信息并激发旅游欲望的目的。
三、如何做好旅游景点英语名称的翻译
旅游英语景点的翻译应遵循接受理论的指导,时刻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
性,考虑到观众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本着文化交流的
目的,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进行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以愉悦读者,得到读者
的认可。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名称翻译。
(1)直接音译
直接音译最大的优点是既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原味”和“本来面目”,又简
单明了,充满异域风情,为大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的视野是在不
断变化和扩大的,在翻译原作时,对于那些已被目标与读者接受和熟知的汉语言
文化知识,就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和备注,以免缩小读者的阅读空间,影响读者的
阅读兴趣,从而显得译文冗长乏味。在翻译时,我们要根据读者的接受水平和现
有的经验,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对读者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加以引导和提高。
在翻译城市名的时候,因其是涉及文化背景较少的专有名词,不容易造成误解,
同时考虑到外国游客的接受能力、审美水平和创造性视域,在翻译时多采用直译,
即音译加首字母大写。比如说:北京(Beijing)、上海(Shanghai)、江苏(Jiangsu)、
天津(Tianjin)、山东(Shandong),等等。
(2)音译+意译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翻译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采取音译法,这样既
会显得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容易引起歧义,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不太能被译语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又可能影响到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如果游客对于翻译的名称不理解的话,就很
难吸引游客的旅游欲望。这个时候如果采用音译加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的话,音译
就传达了字面意思,意译以补充原名称的隐含之义,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原文的信
息含量,增强译名的艺术感染力,吸引更多的译语读者。如在翻译“老舍茶馆”
时,我们不能用汉语中的“老”对应英语中的“old”,“舍”对应“abandoned”,
“茶馆”对应“teahouse”这样的逐字翻译方法。不仅让游客感到诧异,一个
被废弃的茶馆为什么会成为景点呢?更破坏了原文的文化内涵。鉴于外国游客对
这里的文化背景的不清楚,不知道“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北京籍作家舒舍予
先生的笔名,更不清楚因其写的话剧《茶馆》而被中国大众所熟知,由此得名“老
舍茶馆”,所以最好采取音译加意译的译法译为:“Lao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sheTeaHouse”。类似这
样的翻译方法有:天安门广场(Tian’anmenSquare)、毛主席纪念堂(Chairman
MaoZedongMemorialHall)、周口店遗址(ZhoukoudianAncientSite)、龙门
石窟(LongmenStoneCave)、苏州园林(SuzhouGardens)、蓬莱水城(Penglai
WaterCity)、峨眉山(EmeiMountain)、杜甫草堂(DuFuCottage)、昭君墓
(Zhaojun’sTomb)、毛泽东故居(MaoZedong’sformerResidence)、周恩
来故居(ZhouEnlai’sformerResidence)和中山公园(ZhongshanPark)。
此外,由于中英文属于不同语系,汉字主要透过其象形的特点或者一撇一捺
展现其内涵和美,而英语字母的美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完全的对等存在。比如汉语
中由山、河湖、海、峡、岛等专有名词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英语通常用
mountain,hill,range,stream,river等有限的词表述,所以在翻译此类名
称的时候,多采用重复译法,比如在翻译“黄山”时,即把汉字“山”用拼音拼
写出来的同时,结合英语中的“Mountain”考虑到外国读者的期待视野,同时也
保留原文的“未定点”,充分体现译者对原文和译文读者的视域融合。类似这样
的英语翻译还有,庐山(LushanMountain)、漓江(LijiangRiver)、黄山
(HuangshanMountain)、鼓浪屿(GulangyuIslet)、华山(HuashanMountain)、
滇池(DianchiLake),等等。
(3)意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迎合读者,而采取读者熟悉或已有的内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来文本的期待视野缩小,甚至扭曲原文的内涵北风之神级核潜艇 。在翻译旅
游名称时,要适当地采取意译的方式,不求其形,但求其神。例如,当我们在翻
译“颐和园”时,把它译为“SummerPalace”而非“YiheGarden”。从其文化
背景来看,“SummerPalace”很容易让国外读者联想到这里以前应该是皇家贵族
夏日的避暑胜地,远比翻译成“YiheGarden”更地道和通俗易懂。再加上怡人
的景色,更能够吸引游客的好奇心和参观欲,从而激发外国读者到中国旅游的兴
趣。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景点的名称的翻译采用了此法,如,乾清宫(Palaceof
HeavenlyPurity)、静心斋(Heart-EastStudy),等等。
(4)直译+补充翻译法
“当译文的读者对于文本中的隐含意思不能理解,或者感到费解时,译者
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填充这个未定点,即使其具体化,否则的话,译者应
该保留原作的‘未定点’,激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地对译作进行阐释”(吕俊,
1994:52)。在对旅游景点的名称进行翻译时,考虑到读者的社会背景、语言方
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不同,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而采用灵活的方式,绝不
能根据原文而亦步亦趋。
中国是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这些景点往往与历史密不可分,带有很浓厚
的文化底蕴。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如果采取直译的方法的同时再加上对历史人物、
朝代、地位或者丰功伟绩的补充说明,则更能帮助读者理解。在翻译“归元寺
(GuiyuanBuddhistTemple)”时,我们就是把带有文化词汇的“归元”的“未
定点”保留,采用了直接音译,同时为了避免造成误解和达成文化传递的目的,
又补充了Buddhist一词。这样使读者即使不明白“Guiyuan”,也会联想到这是
一个与佛教有关的景点。此种翻译方法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再如,
武侯祠译作MartialMarquisMemorialTemple,而不是译作WuHouCi,如果
再加上一些英文的详细的介绍(MartialMarquisMemorialTempleisdedicated
toZhugeLiang,theMartialMarquisofShuintheThreeKingdomsPeriod.)
就会更加完善和具体。
英语景点的翻译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对于
这项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景点名称的翻译应始终以读者的接受、欣赏和
批判为基准,以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注释 严谨的学术精神,责无旁贷地把我国的名胜古迹尽可能准确无误
地传递给游客,实现旅游英语翻译的文化传播价值和商业价值。
更多推荐
美景的英文译语怎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