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英文怎么说-sidekick


2023年4月3日发(作者:east是什么意思)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胡亮才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英、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各自内含不同的文化因素,词汇的翻译实际上包含着语义和文

化两个层次。本文就英、汉词汇的文化因素及对翻译的影响进行探讨,从而尽量避免词汇之间的文化差异

对语言交流所造成的障碍。

关键词:英汉词汇;文化差异;词汇翻译

中图分类号:

G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81

2004

01-0060-02

一绪言

英、汉两个民族均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传统,

都有丰富而发达的语言。词汇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特

定的文化常将某种烙印加到词汇上,由于各自的风俗习惯、

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地理环境等诸因素的

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各自不同的词汇体系,从而使这些词

汇在文化意义上呈现出差异,而这些差异常会导致信息传

递的错误。

二英汉词汇在文化意义上的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此对词汇的不同理解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之间文化

的差异所引起的,而导致文化差异的基本因素往往可归纳

为以下几种。

1.

不同的地理与生活环境

以对汉语“西风”和英语“

westwind

”的理解为例,由于

中、英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的不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 同,当西风吹起的时候,英国

正值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在中国,则正值深秋或隆

冬,天气寒冷,树木凋零,使人联想起一种凄惨的感觉;西方

人常视之为希望与力量的象征。另外汉语中还有“不是东

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之说,这里的“东风”与“西

风”均被赋予了明显的政治色彩和褒贬含义。

2.

不同的人文历史、生活习俗及风土人情

在中国历史上,“牛”是人们广为熟悉和喜爱的家畜,如

是“牛”就有了特定的内涵。用“牛劲”比喻人的力气大,用

“壮如牛”来描述人的健壮,用“老黄牛”来赞美人任劳任怨。

而在西方国家则用“马”来体现上述意义,如:“

Strongasa

horse

”,“

workiikeahorse

”及“

eatiikeahorse

”。在汉文化中与

“狗”有关的词汇大多含有贬意,如“走狗”、“狗腿子”“狐朋

狗友”,而在西方国家的“狗”则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

友,与“狗”有关的词汇大多含有褒意,如“

Luckydog

”、“

dumb

dog

”、“

joiiydog

”、“

Loveme

iovemydog

”、“劝学诗四句古诗

Teachanoiddog

newtricks

”等。表颜色的词汇也有它们不同的文化意蕴,

中国人常以“黄色”表示下流、淫猥,如“黄色小说”、“黄色音

像”等,而西方人一般用“

biue

”来表此意。白色在西方国家

一般被视之为纯洁、吉祥的象征,如“

whiteday

”、“

awhite

iie

”、“

daysmarkedwithawhitestone

”,而在中国则常用来象征

恐怖与死亡,如“白色恐怖”。再有,绿色(

green

)在西方会使

人联想到“幼稚”、“没经验”,如“

greenasgrass

”、“

He

sstiii

greenatthisjob

”,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是新生与希望的象

征,同样“

red

”在西方国家中被用于表示“愤怒”,但在中国

文化中却用来表示“喜庆”。

3.

宗教信仰(

reiigiousbeiief

)不同对词汇的影响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象手可摘星辰上一句是什么 宗教一样贯穿了社会生

活中的所有领域,所以宗教信仰的不同对语言词汇的影响

是极其巨大的。如:

Johncanbereiie寒食节的风俗 简短 don

heeatsnofishand

piaysthegame

。如果直译出来,中国读者就会不知所云,无

法理解。原来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激烈,旧教规定周五为

斋日,只准吃鱼,新教推翻了旧教后,为了表示忠于新教,新

教徒在斋日连鱼也不吃了,所以在这里“

eatnofish

”就转化

为了“忠诚”之意,“

p李益是哪个朝代的 iaythegame

”———玩游戏,是需要共同

遵守规则,在这里应引申为“循规蹈矩”。所以不了解西方

的宗教背景,只按字面理解,是决不可能正确理解其实际意

义的。

4.

词汇空缺现象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里有的词在另一种

语言中却没有绝对对应或契合的词,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叫

它“词汇空缺”现象。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基本上可以概

括为五大类:

由于生活环境、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的“词

汇空缺”;

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导致的“词汇空缺”;

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导致的“词汇空缺”;

由于对客观

世界的认识不同而导致的“词汇空缺”;

由于语言及非语

言(指文化)原因而导致的“词汇空缺”,如汉语中的“阴”、

“阳”、“五帝”、“阎王”、“下岗”、“分流”、“完璧归赵”、“刻舟

求剑”等在英语中就找不到对应词。同样英文中的“

hip-

pie

”、“

biueboy

”、“

punk

”、“

pinkiady

”等,对于不了解西方文化

的人来说并不能确切地知道他们到底指什么人,又如英语

中的“

spataniook

”,“

TrojanHorse

”,“

theheeiofAchiiies

”,也很

难找到确切的对应词汇。

18

卷第

1

2004

3

长沙大学学报

JOURNALOFCHANGSHAUNIVERSITY

Voi.18No.1

Mar.2004

!

收稿日期:

2003-11-12

作者简介:胡亮才(

1963-

),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实用语言学研究。

除上所述,事实上影响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因素

还包括:不同国家的人们思维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英、汉

语在修辞上的不同;传统文化专业术语的不同;英、汉语各

自都拥有含特定文化内涵的人名或地名等等,这些都直接

影响到英、汉词汇的互译。

三翻译策略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每一种语言都无法脱

离其民族的特定文化背景。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

种语言,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翻

译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

了词汇的文化意义,而这种文化意义或基本相同,或部分相

同,或截然相反,或某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文化意义而在另

一种语言中没有特定的文化意义,这势必给词汇的翻译带来

极大的影响。由于源语和译语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源语符

号和译语符号几乎不可能在语义和语用层面上一一对等,因

此在文化词汇的翻译中往往只能在保证语用等值的前提下,

尽可能追求语义的对等,设法将语义的“丢失”降到最低限

度。文化词汇的翻译大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对源语文化中特有的物象的译法

一些源语文化中特有的物象在译语中是“空白”或“空

缺”,尤其是人名或地名,这时可采用音译法将这些特有的

事物移植到译语中去。音译主要是采用汉语中与之谐音的

字或字的组合翻译英语的词汇,而这些字与字的组合原本

在汉语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意义,如:

Shakespeare-

莎士比

亚,

Dickens-

狄更斯,

HongKong-

香港,

Washington-

华盛

顿,

AIDS-

艾滋病,

Saiad-

色拉等,相反,汉译英中同样存在

这种现象。如鲁迅

-LuXun

,王明

-WangMing

,上海

-

ShangHai

,气功

-gigong

,大字报

-dazibao

等。其实还有少

数的英文词汇可直接在汉语中移用,如

WTO

VCD

DNT

,及

许多计算机词汇。

2.

用译语中“对应”的词译出源语

用译语中“对应”的词汇译出源语,这种方法往往能够

尽可能多地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使译文更生动真实。保

存源语喻意,更有利于英汉文化的交流,开阔译文读者的视

野,丰富语言的表达力。如:

hotdog-

热狗,

cowboy-

牛仔,

ioneiyasacioud

象一朵孤云,

pureasthedrivensnow-

洁白如

雪,

eatiikeawoif-

狼吞虎咽,纸老虎

-papertiger

,一国两制

-onecountrywithtwosystems

,火上加油

-pouroiionthe

fiame

等。

3.

用译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替代源语中带有文化

色彩的词语

替代是指在保留原文的交际意义的基础上,用译语中

某种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语来代换原文词

语的方法,即用译入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取代源语中

带有文化色彩的词汇,如

Wetasadrownedrat-

落汤鸡,

iead

adog

siife-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tospendmoneyii春江花月夜原文解释 kewater

-

挥金如土,

Why

that

skickingamanwhenhe

sdown

-

这不是打落水狗么?水中捞月

-fishingintheair

,守口如瓶

-asdumbasanoyster

等。

4.

用译语中跨文化的“语用对等”词汇表达出源语的文

化信息

即着眼于传达原文意义的翻译,也称“意译”,它舍去源

语的语言形式和字面含义,在翻译中保持原文的内容而不

一定保持原文的形式,用跨文化的“语用对等”词汇来表达

出源语的文化信息。如:

toteachapigtopiayonafiute

,应译

为“对牛弹琴”,

Itwasanotheroneofthosecatch-22situations

you

redamnedifyoudoandyou

redamnedifyoudon

t

,应译为

“这真是又一个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做也倒霉,不做也倒

霉”。而电影名《过把瘾》应译为“

Eat

Drink

andBeMerry

”,

“辛亥革命”应译成“

the1911RevoiutionagainstOingDynasty

.

5.

增词或补充类别词

为了既能使译文为读者所理解,又能维持原文的文化

色彩,可在直译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解释,在说明性的词汇或

在音译的基础上在后面加上类别词,如:

baiiet-

芭蕾舞,

Sauna-

桑拿浴,

rifie-

来福枪,又如:班门弄斧

-Showoff

one

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LuBan

themastercarpen-

ter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Thewitofthreecobbierscom-

binedsurpassesZhugeLiang

themastermind

等。

四结束语

总之,英、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两个国度之间的文

化各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大量的含有文化意义的词汇,因而

形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如何克服这种障碍,达到准确无

误的跨文化交际,就成了我们翻译中的一大难题。尤金奈

达说过:“就真正的成功的翻译而言,译者的双文化功底,甚

至比双语言功底更为重要,因为词汇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

语境中才富有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翻译工作者有极为扎实

的跨文化功底,高度重视不同语种中的文化因素,从而正确

地理解和翻译原文,使之达到完美的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建中

.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M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

2000.

2

]邢福义

.

文化语言学[

M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

3

]贾玉新

.

跨文化交际学[

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4

Cannon

eborrowingsinEngiish

J

.American

.67

1988.

5

]王伟华

.

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

J

.

外语学刊,

1987

,(

2

):

71.

OntheCultural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VocabularyandTheirTranslationStrategy

HULiang-cai

HunanCityCoiiege

Yiyang

Hunan413000

Abstract

nsiationof

thevocperanaiysestheinfiuenceofcuituraifactorson

transiationsoastoavoidthecommunicativebarrierscausedbycuiturai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Engiishvocabuiary.

KeyWord

EngiishandChinesevocabuiary

cuituraidifferences

vocabuiarytransiation

16

总第

59

期胡亮才: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更多推荐

组合的英文译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