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株的英文译语怎么说-我与读书的故事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科比球衣退役视频)158
文学艺术《名家名作》研究
文化翻译观下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接受研究
李婧云
[摘 要]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外学者、评论家和媒体对莫言和其作品的关注与日俱增。在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以文诗魔是谁 化翻译为理论基础,梳理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接受现状,分析葛浩文对莫言小
说的译介、翻译策略和莫言小说在海外传播的原因,对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向世界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  键  词]莫言小说;文化翻译;海外传播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之间的相互转化” (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的核心。文化不仅是展示一个国家形象和内涵的载体,在国内,随着翻译研究的理论发展,越来越多的专
它作为一种产业,也会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家和学者对“文化翻译”进行了论著。刘宓庆在《文化
的国家把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国家战略,更加重视文翻译论纲》中提出文化翻译的基本理论模式,涉及对整
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寻求如何实现更好的文化输出。因体理论架构的探讨。王宁的《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重
此,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势在必行。莫言小说被点阐释了翻译的文化学反思、文化阐释与经典重构、文
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莫言也多次在海外荣获奖项,化研究与文化理论的阐释等。王秉钦在《文化翻译学——
这充分证实了其作品的文学意义和现实价值。从文化翻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运用“沟通”理论,将翻译作
译观下探讨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接受对研究中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置于人类文化交流的宏大背景和综
国文学的译介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合关系网络之中,对文化系统进行哲学分析,建构文化
的紧迫性,以他者的眼光更加客观地看待译作对研究中翻译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国文学和文化的译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中国文学
和文化走向世界,树立中国文学和文化新形象,提供学这里的英语世界主要指美国和英国。国外对莫言小
术和应用双重层面上的借鉴骑虎难下的意思 。说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989年,早期的评论家由于立场不
一、文化翻译
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如孔海立(Kong,Haili)的《端木蕻良和莫言小说世
就“文化翻译”做了论述,并试图对文化翻译进行界界里的“原乡”情结》(The纸上谈兵的意思 Spirit of“Native Soil”in the
定。Eugene A. NidaCharles R. Fictional World of Duanmu Hongliang and Mo Yan1997
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首次区分了语言翻译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的《千言万语,何若莫
(linguistic translation)和文化翻译(cultural translation)言》(1999)等。在莫言获奖后,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引
《翻译理论与实践》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某种程度上为起了巨大的反响,国外学者逐渐意识到其作品独特的艺
了符合目标语文化而改变信息内容,介绍源语中非语言术价值,对莫言作品在域外接受情况进行研究的期刊论
的隐含意义;与语言翻译相对”。R. Daniel Shaw创造了文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急剧增多。美国学者罗伯
“跨文化交际”(transculturation)一词,认为“文化翻-诺(Davis-Undiano, Robert
译”实质上就是跨文化交际。Susan Bassnett在和Andre Con)、葛浩文、约翰厄普代克 (John Updike)、史
Lefevere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明确提出景迁(Jonathan Spencer)等都撰写过有关莫言小说的评
了翻译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观点,把文化论文章。与美国的研究相比,英国学者对莫言小说的关
翻译看作是“文化交融”(acculturation)。翻译从此注寥寥无几。
走出了纯语言交流的象牙塔,进入了色彩斑斓的社会莫言的小说从1986年开始就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
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Ashok Bery使用了“文化翻译”注,在莫言获奖后,更形成了莫言研究热潮。从1986
(cultural translation曹操短歌行视频 )一词,认为“文化翻译是不同文化至今,知网可检索到的对莫言的研究文献逾万篇,其中
二、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接受研究
同,对莫言小说和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持不同的意见。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59
博士论文183例;对莫言小说的翻译研究1531篇,其中式和生活状况的描写,将一般的故乡情结描写转化为对
博士论文35例;境外翻译接受的研究157篇,其中博士
论文27例。如王汝蕙的《莫言小说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
研究》鲍晓英的《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以莫言英译作品美国译介为例》(2018)等,从文化翻
译的角度对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接受研究只有
博士论文3例,还需进一步深化对莫言小说翻译研究的
深度和范围。
三、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译作研究
国外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文译作研究主要集中在
美国。就译本的叙事蜀道难翻译及赏析 和主题研究较多,对葛浩文的翻译
策略研究较少。
国内研究相对来说就细致和深入很多,从葛浩文译
本的翻译叙事、翻译风格、翻译思想以及对原文本的忠
实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从2005年至今,知网可检索到的
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文译作研究有472篇,其中博士
论文6例,这些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和学术界对葛浩文译
本的重视。
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接受,归根到底就是
文化翻译问题。莫言小说从中国到英语世界,不仅仅是
从汉语到英语的简单翻译,实质是文化的转变过程。翻
译在一定意义上是加入了译者对原著的理解和个人风胳的拼音 格
的再创作过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于译作的传播和
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莫言小说海外传播的原因分析
张清华教授在德国讲学期间,曾向许多西方学者了
解他们最喜欢的中国作家和原因,答案出现最多的是莫
言和余华,因为余华的作品“最接近”西方人的经验,
莫言的作品则最富有“中国文化”色彩。张清华教授认为
“很显然,无论在任何时代,文学的‘国际化’特质与世
界意义的获得,是靠了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作品中
所包含的超越种族和地域限制的人类性’共同价值的
含量,二是其包含的民族文化与本土经验的多少。
(一)莫言小说的民族文化共同性和独特性
莫言小说在海外传播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其民族文
化的共同性和独特性。莫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出版了一系列充满了“怀乡”和“怨乡”复杂情感的乡
土作品,被评论家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受美
国意识流作家福克纳的启示,虚构地理,“高密东北乡”
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通过对“高密东北乡”生活方
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这种转化使莫言的作品超越了
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具有了某些共性
和共通点,超越了种族和地域限制。
(二)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译介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好的作品离
不开好的翻译。莫言小说富有“中国文化”色彩,尽显
本土经验和民族文化。因此,莫言小说能否被海外读者
接受,关键在于译介效果,如何使译作尽量贴近原文又
要兼顾读者。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的葛
浩文先生,熟悉中国文学和文化,翻译过大量中国现当
代作家的作品。并且他十分熟悉商业出版运作及英语读
者的阅读审美和阅读期待。在翻译过程中,他有意识地
对译本进行改写,使其符合英语世界国家的规范,能够
得到英语世界读者的认可和接受,译文“既保留文化特
色又保持译文的流畅”,做到“可读、流畅、地道”。
(三)张艺谋电影的海外影响
莫言小说在海外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张艺谋
电影的海外影响。1987年张佳期如梦电视剧 艺谋导演的第一部影片《红
高粱》,作品以其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了中
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该影片获第38届柏林国际
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后,在国内外又获得多个奖项,
给莫言小说带来了极大的广告宣传效应,迅速推动了海
外对莫言小说的翻译出版,张艺谋电影的海外影响对莫
言小说的海外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明.莫言研究(2004—2012)[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13.
[2] 葛浩文.论中国文学葛浩文文集[M].北京
现代出版社,2014.
[3]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 中国对
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4]刘云虹,许钧. 文学翻译模式与中国文学对
外译介:关于葛浩文的翻译[J]. 外国语,2014(5):
42-50.
作者简介:
李婧云,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功德无量的英文量翻译量英语怎么说-如何查英语四级成绩


更多推荐

走向世界的英文界翻译界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