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是什么意思在线翻译读音例句-小学生好人好事
2023年4月6日发(作者:学习化妆学校)
2000年11月
第32卷 第6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
Nov.2000
Vol.32No.6
经典翻译
《红楼梦》和《石头记》:版本和英译名
北京外国语大学
陈国华
提要:《红楼梦》现有的两个英文全译本采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译名,原因不在于各自依据了不同版
本的原文。Hawkes和Minford依据的原文是《红楼梦》,译本却以《石头记》作为书名,因为“红楼梦”这三
个字不好译;杨宪益、戴乃迭依据的原文前80回是《石头记》,译本却以《红楼梦》作为书名,因为《红楼
梦》这一名字已经家喻户晓。本文作者提出,应当遵循版本学原则,恢复小说的本名《石头记》,以《石头
记,又名红楼梦》作为这部小说定本的书名。文章对《石头记》和《红楼梦》这两个书名的译法进行了探
讨,认为”红楼梦”的全部意思无法准确地翻译成英文。
关键词:红楼梦、石头记、书名、版本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_0429(2000)06_0445_5
一、是《红楼梦》还是《石头记》?
说起《红楼梦》,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说起《石头记》,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只看过电视
剧而没有读过原著的人,恐怕一般不知道《石头
记》就是《红楼梦》。《红楼梦》这三个字在人们
(包括“红学家”和出版商)头脑里已经根深蒂
固,以致各种印本(不算几种抄本《石头记》的影
印本),不论其底本是什么,全都以《红楼梦》为
名。至于这本书到底应该叫《红楼梦》还是叫
《石头记》,似乎从未在红学界引起争议。
《红楼梦》目前共有两个英文全译本,一个
是DavidHawkes和JohnMinford(1973-82张维屏新雷 )译
的五卷本TheStoryoftheStone,Hawkes译了
前80回,Minford译了后40回,他们采用的是
《石头记》这一书名;另一个是杨宪益、戴乃迭
(YangHsien-yiandGladysYang1978-80)合译
的三卷本ADreamofRedMansions,这个译本
沿用了《红楼梦》这个名字。
从版本学的角度看,严格地说,这部书的书
名应当是《石头记,又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的原稿没有流传下来,现存的只是一些不同年
代的抄本和印本。最早的抄本仅残存16回,每
回首页有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由于第一
回正文里有“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字样,所以
红学界称之为“甲戌本”,甲戌即乾隆十九年
(1754)。此后的另一个抄本残存41回又两个
半回,每回首页的题名也是《脂砚斋重评石头
记》,每10回订为一册,每册封面有书名《石头
记》三个字,卷首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字样,
第四册卷首还写有“己卯冬月定本”,所以红学
界称之为“己卯本”,己卯即乾隆二十四年
(1759)。第三个抄本最齐全,共存78回,订为
八册,书名和每回首页题名与己卯本相同,卷首
也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字样,从第五册起,还
兼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红学界称之为“庚辰
本”,庚辰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需要指出的
是,这些抄本显然并非出自脂砚斋本人之手,里
445
面的“甲戌”、“己卯”、“庚辰”等字样也只说明
其原始底本或许是甲戌、己卯、庚辰等年抄写评
定的。据欧阳健(1996)考证,我们现在见到的
抄本应当都是道光(1821-1851)年间抄成的。
甲戌本第一回(六至十小学古诗必背100首 页)里专门交代了
《石头记》这一书名的来龙去脉:它本来是“大荒
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块大石头上记载的一段
故事,有位空空道人由此经过,看过之后,“从头
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
传情入色,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
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
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
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
陵十二钗》。”最后“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
用《石头记》。”可见这本书原先就叫《石头记》,
脂砚斋只不过恢复了书的原名。一般认为曹雪
芹卒于1764年,“甲戌”、“己卯”、“庚辰”这些抄
本的原始底本都是曹雪芹在世时抄评的,恢复
原书名的做法应该是得到作者认可的。既然这
本书最早的写本就叫《石头记》,作者去世前最
后的抄本也叫《石头记》,书名无疑应该是《石
头记》。不过,《红楼梦》这个书名也不是没有道
理。甲戌本的“凡例”(二页)里说:“是书题名极
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另外,这部书
的早期稿本之一很可能曾以《红楼梦》为名在作
者的朋友中小范围流传(朱眉叔1993),因此
《红楼梦》这个名字也有其权威性。今后如果出
版这部小说的定本,其书名应当是《石头记,又
名红楼梦》。
《石头记》这一书名被《红楼梦》取代,发生
在印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1791,红学界称
之为“程甲本”)出版之后。程甲本《红楼梦》共
120回,前80回是删去评点并经过编辑的《石
头记》,据出版商程伟元在自己写的序中声称,
后40回是他和一位朋友(即高鹗)根据作者的
旧稿编辑加工而成的。现在红学界的主流看法
是,这后40回几乎完全出自高鹗或某一无名续
书人之手,与曹雪芹没有什么关系。有意思的
是,程伟元在序中开门见山地说“《红楼梦》小说
本名《石头记》”,高鹗在自己的序中却只称《红
楼梦》,不提《石头记》。及至翌年此书再版(红
学界称之为“程乙本”),程序和高序被程高二人
合写的序取代,关于《石头记》的话没有再出现。
这一经过高鹗大量文字加工的印本《红楼梦》及
其各种翻译版流传十分广泛,以致后来一般人
只知有《红楼梦》而不知有《石头记》。
二、原本和译本
抄本《石头记》和程乙本《红楼梦》在文本上
差异很大。照理,译者如果以抄本《石头记》为
原本,就应该以《石头记》或《石头记,又名红楼
梦》作为书名;如果以程乙本《红楼梦》为原本,
则应该以《红楼梦》作为书名,顶多再补充一句
“原名石头记”。可是事情并不那样简单。
Hawkes和Minford译本的名字倒是TheStory
oftheStone,随之也说明alsoknownasThe
DreamoftheRedChamber,但他们用的原本并
不是抄本《石头记》,而是程乙本《红楼梦》,之所
以采用《石头记》作为书名,显然是因为他们认
为以往《红楼梦》的各种译名以及他们所能想到
的译名都无法准确传达原文的全部意思。杨、
戴译本的“出版记”(Publisher\'sNote)说,他们
译本前80回的原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出版的上海有正书局1911年石印本《国初抄本
原本红楼梦》的影印本,后40回的原本是人民
文学出版社1959年根据程乙本《新镌全部绣像
红楼梦》整理出版的《红楼梦》。这样看来,他们
选择《红楼梦》作为译本的书名似乎并无不妥。
不过有正书局石印本《红楼梦》的底本是乾隆时
一个名叫戚蓼生的进士所藏并序的一个抄本,
由于这个抄本原名是《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
社出版影印本时已将《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改
为《戚蓼生序本石头记》,既然原本叫《石头记》,
译本以《红楼梦》作书名,仍有悖于版本学原则。
另外,戚蓼生序本属于抄本《石头记》系统,人民
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红楼梦》属于程高系统,
译者把《石头记》和《红楼梦》的后40回合在一
起,把曹雪芹和高鹗的名字并列放在译本每一
卷的书名页上作为共同作者,这样处理,从版本
学的观点来看,是不妥的,因为高鹗并未参与译
446
2000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6期
本前80回所据原本的著作。相比之下,
Hawkes和Minford的做法则比较严谨,在他们
的译本中,前80回的作者只是曹雪芹,后40回
才赋予高鹗编者的身份。这里顺便提一句,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红楼梦》,前80回虽
以庚辰本为底本,原书名《石头记》却弃之不用,
同时高鹗被当作共同作者,其名字与曹雪芹并
列,赫然出现于三卷书每一卷的首页。这种为
迁就普通读者或传统习惯而违反版本学原则的
做法,应该纠正。齐鲁书社1994年版《脂砚斋
评批红楼梦》把后40回作为附录处理,这样还
了曹雪芹一个公道,可是把高鹗的名字从附录
上抹掉,对高鹗来说却有失公平。
三、“石头记”和“红楼梦”的译法
再看“石头记”和“红楼梦”的译法。先说前
者。Hawkes是第一个采用《石头记》这一书名
的译者,但他并不是第一个翻译《石头记》这一
书名的人。早在1885年著名英国汉学家翟理
思(Giles1885:51)就已将之译为Recordof
theStone;杨宪益和戴乃迭先将之译为Taleof
aRock(见Lu1959:297),后又将之译为The
TaleoftheStone(见Tsao1978:5);吴世昌
(Wu1961:1)的译名是ARecordonaStone。
这里出现两个问题,一、《石头记》里的“石头”究
竟是s张仲景的著作是什么 tone还是rock?二、“记”究竟是tale/sto-
ry还是record?作者声称,《石头记》原本是记
在一块大石(rock)上的一段故事,一位空空道
人看了后,把它“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
奇”,遂有了这本书。把“石头”译为rock,把
“记”译为record,从字面上看是不错的。不过,
甲戌本第一回里一开始就交代,那块大石是女
娲补天剩下的,上面原本没有字,后来遇见一僧
一道,此石向他们诉说了自己想投胎红尘的愿
望,那僧遂“大展幻术”,将之“变成一块鲜明莹
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并在上面镌了
数字(即“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
“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然后“袖了
这石(stone),同那道人飘然而去”。池上碧苔三四点下一句是什 后来空空
道人所见那块大石上记的,正是这块宝贝石头
“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
事”。这样看来,ARecordonaStone`石头上
的一段记录\'就不对了,因为那块宝贝石头上镌
刻的并不是什么记录;RecordoftheStone`石
头的记录\'也不对,因为书中再三说,大石上记
的是“一段故事”(见曹雪芹、高鹗1985:4)。
其实,“记”字本身也并不一定就是`记录\',《史
记》(RecordsoftheHistorian或Historical
Record)的“记”是`记录\',《琵琶记》(TheStory
oftheLute)和《西厢记》(TheStoryoftheWest
Chamber或TheWestChamber,见Hart1936:
ix)的“记”就不是`记录\',而是`故事\',《石头
记》的“记”也应当按`故事\'来理解,因此,还是
TheStoryoftheStone`石头的故事\'更贴切原
文。当然这并不是唯一正确的译名。如果强调
“记”的离奇,也可以用tale对译。
“红楼梦”的译法则令人头痛,可以说,根本
无法把原文传达的意思全部准确地翻译出来。
最早把《红楼梦》介绍给西方读者的是Gutzlaff
(1842)和Thom(1842),他们以及之后的英译
名(相同者不计)列表如下:
HungLauMungorDreamsintheRed
Chamber(Gutzlaff1842)
TheDreamsoftheRedChamber蝶恋花欧阳修原文 (Thom
1842)
TheDreamoftheRedChamber(Bowra
1868)
DreamoftheRedChamber(Wang(王际
真)1929,1958)
TheRedChamberDream(Wu1961)
ADreamofRedMansions(Hawkes1973)
ARed-ChamberDream(黄龙1986)
这些译名有两个共同点:一、都包含“红”的
对应词red;二、都包含“梦”的对应词dream(且
不管dream是单数还是复数)。表面上看,似乎
“红”和“梦”的翻译都不成问题,成问题的只是
“楼”,其实成问题的不是“楼”,而是“红楼”。在
杨、戴译本之前,除了Hawkes(1973),大家都把
“楼”译作chamber`内室,卧房\',“红楼”也就成
了redchamber`红卧房\'。最早对redchamber
447
陈国华 《红楼梦》和《石头记》:版本和英译名
这一译法提出批评的是翟理思,他(Giles1885:
51-52)指出,尽管书中描写了好几场梦,这些梦
没有一次发生在红卧室里或与红卧室有关,因
此DreamoftheRedChamber这一译名完全不
准确。他认为,英语里说IdreamtthatIdwelt
inmarblehalls(我梦想自己住在玉堂里)时,所
谓marblehalls并不强调必须是用玉石建造的,
任何其他昂贵的建筑材料都行。汉语的“红楼
梦”也一样,这个梦并不是关于某座“红色的
楼”,而是关于显赫一时的宁荣二府。他提出,
最好用wealthandpower`财富和权势\'之类译
名绕开“红楼”这两个字,或老老实实地音译,他
自己(1901)选择了后者。他之前的Gutzlaff
(1842)、汉学家威妥玛(ThomasWade,见
Werner1927)以及他之后的Joly(1892)、
YuanandShih(1933)等,都采用音译,中国国
内出版的《红楼梦学刊》80年代也曾一度采用
音译。
既然redchamber不对,那么redmansions
是不是好一些呢?就字面意思而言,mansion与
“楼”确实比较接近,而且也有`府\'的意思。
杨、戴(1978-1980)于是舍弃了过去(见Lu
Hsun1959:306)用过的DreamoftheRed
Chamber,采用ADreamofRedMansions。但
在不带定冠词the的情况下,RedMansions泛
指`红色的楼\'或`红府\',不能用来指`宁荣二
府\'。即使我们给RedMansions加上定冠词,
ADreamoftheRedMansions`关于红楼的梦\'
也传达不出《红楼梦》的真正意思,因为书中并
没有什么地方说过贾府或贾府里的哪栋房子是
红色的。
到底什么是“红楼梦”?作者在第五回里交
待得很明白,它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新填的十
二支仙曲(不算引子和收尾)的总称。这些曲子
暗喻故事中十二位女主人公(即金陵十二钗)的
命运,“红楼”实际主要就是指这十二位女子。
由于她们的命运构成了整个这部书故事情节的
主线,所以甲戌本“凡例”说“《红楼梦》是总其全
部之名也”。“红楼”的不可译就在于,它的字面
意义是`红色的楼\',隐含意义是`华美的房子\'、
`富家女子的住处\'(见《辞海》红楼条)、`闺阁\',
比喻意义是`住在这样房子里的女子\'。由于英
语里没有与“红楼”完全对应的词,不论Red
Chamber还是RedMansions,都无法在不丧失
“红楼”字面意义的同时准确传达出其隐含和比
喻意义。Hawkes(1973:139)在翻译第五回里
的曲名“红楼梦”时,大胆地将之译为ADream
ofGoldenDays,不仅“红”不见了,“楼”也不见
了,“红楼梦”成了`黄金岁月的梦\',这种译法与
原文出入太大,能否称为佳译,可以讨论。
有人提议,既然redchamber不符合《红楼
梦》的原义,容易使人误解为`红色的房子\',不
妨“在red和chamber之间加上连词符号,译成
red-chamber”,这样“就可以避免这种误解”(见
黄龙1986;萧钟和1986)。实际上,只要red存
在,误解还是避免不了。
我曾就“红楼梦”的译法请教英国曼城大学
英文系主任教授、文体学专家SylviaAdamson,
其丈夫英国文学专家JohnWoolford教授,剑
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CharlesAylmer博士
以及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任教的美籍教师
DavidMoser博士等人,前两位不懂中文,后两
位精通中文。他们绞尽脑汁为我想出Red
MansionDream(直译),DreamoftheGolden
Mansions(指金碧辉煌、显赫一时的宁荣二
府),ADreamofFairWomen(指故事中的十
二钗),BoudoirDream(指书中反复提到的闺
阁),等译法,结果全都或顾此失彼,或衍生它
义,无法与“红楼梦”完全对应。由此可以推
想,Hawkes把《红楼梦》译为TheStoryofthe
Stone,alsoknownasTheDreamoftheRed
Chamber,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参考文献
曹雪芹,1985,《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甲戌本]
[M]。上海:古籍出版社。
曹雪芹,1975,《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雪芹,198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M]。上
448
2000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6期
海:古籍出版社。
曹雪芹、高鹗,1964,《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
曹雪芹、高鹗,1985,《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
研究所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雪芹,1994,《脂砚斋评批红楼梦》(黄霖校点)[M]。
济南:齐鲁书社。
黄龙,1986,《红楼梦》书名的翻译[J],《中国翻译》第4
期。
欧阳健,1996,利用讳字鉴定《红楼梦》抄本的新思路
[J],《保定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
萧钟和,1986,《红楼梦》英译探源及书名译法商榷[J],
《外语教学》第2期。
朱眉叔,1993,谁是百二十本《红楼梦》的最早读者和原
稿收藏者[J],《满族研究》第4期。
Bowra,amoftheRedChamber
[J].TheChinaMagazine,ChristmasNumber,pp.
1,3,33,65,97,129;1869,pp.1,3,
65,Shanghai.
Cao,ryoftheStone,also
knownasTheDreamoftheRedChamber(vols1-3
dHawkes,Minford)
[M].London:PenguinBooks.
Giles,gLouMeng,commonly
calledTheDreamoftheRedChamber[J].Journal
oftheNorthChinaBranchoftheRoyalAsiaticSo-
ciety,,no.1,pp.1-23,52-52.
Shanghai.
Giles,uMeng[A].InAHistory
ofChineseLiterature,:William
Heinemann(pp.355-84).
Gutzlaff,uMungorDreamsinthe
RedChamber,anovel[J].ChineseRepository,
,pp.266-73,May1842,Canton.
Hart,tChamber[M].Californi-
a:StanfordUniversityPress.
Joly,uMeng;orTheDreamof
theRedChamber,AChineseNovel,BookI[M].
HongKong:Kelly&:Ty-
pographiaCommercial,1893.
HistoryofChineseFiction(tr.
byYangHsien-yiandGladysYang)[M].Beijing:
ForeignLanguagePress.
McHugh,amoftheRed
Chamber,withanIntroductionbyFranzKuhn
[M].NewYork:Pantheon.
Thom,amsoftheRedChamber[J].
TheChineseSpeaker,pp.62-89,Ningpo.
Tsao,ofRed
Mansions(Hsien-yiandGladysYang)
[M].Beijing:ForeignLanguagePress.
Wang,ftheRedChamber,
withaPrefacebyArthurWaley[M].London:
GeorgeRoutledge&Son.
Wang,ftheRedChamber,
withaPrefacebyMarkvanDoren[M].New
York:TwaynePublishers.
Werner,nslationofChinese[J].
TheChinaJournal,,no.4,175-77.
Wu,Shih-Ch\'edChamberDream
[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Yuan,-louMeng
andTuan-hungLing-yenChi,EnglishTranslation
ofSelectionsfromChineseLiterature,2ndseries
[M].Shanghai:PeihsinShu-ch.
收稿日期:2000—8—10
通讯地址:100089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449
陈国华 《红楼梦》和《石头记》:版本和英译名
2000年11月
第32卷 第6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
Nov.2000
Vol.32No.6
Abstractsofmajorpapersinthisissue
AstudyofJespersen\'ssystemofgrammar,byRenShaozeng,p.402
sthatlanguageis
ahumanactiestablisheshisnewsys-
temofgrammar
—
basisheintroducesnotionalcategoriesthatcorrespondtothe
syntacticcategoriesalreadyestablished,andsetsupathree-folddivisionsysteminwhichFunctionservestomediatebe-
theneedsofdescriptionofsyntacticrelations,Jespersenoffershiswell-knowntheoryof
Rank,oriesforeshadowmodernlinguistics;however,thereseemtobesomeproblemswith
regardtonotionalcategoriesandthetwo-wayapproachthatcallforfurtherstudy.
Jespersen\'stheoryoflanguagechange,byLiChao,p.417
ThispapercentersonOttoJespersen\'orywasbuiltuponhiscriti-
senexploredthecausesoflinguisticchangefromafunctionalandsocio-psychological
ernedssedthat
linguisticchangewascloselyconnectedwiththeeasetendencyandtheprincipleofvalue.
AnempiricalstudyofgroupworkintheEnglishclassroom,byPangJixian&WuWeiwei,p.424
cessfulapplicationofthemethodde-
udyinvestigatestheeffectsoftwotasktypes(required&
optionalinformationexchangetasks)dy
showsthattherequiredexchangetasksseemtogeneratemoreinteractionalmodificationsthanoptionalexchangetasks.
However,formanceoftheChineselearnersandtheteach-
er\'licationsofthestudyintermsofqualitativeresearchmethodologyarealso
discussed.
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abroad,byYaoLan,p.437
ThepresentpapergivesageneralintroductiontoEAPinwesterncountriesandhighlightstheseminar,oneofthe
shavebeenmadetoshowtheimportanceofseminar
traininginEAPclassroomsinthewayofhelpingstudentscultivatethenecessaryculturalawarenesswhentheystudyina
differentacademiccontext.
HongLouMengandShitouJi:VersionsandtheirEnglishtranslations,byChenGuohua,p.445
TheclassicalChinesenovelShitouJi,betterknownasHongLouMeng,hastwocompleteEnglishversions—The
xically,thesourcetextforTheStoryoftheStoneisentitled
HongLouMeng`redmansiondream\'whilethesourcetextforthefirst80chaptersofADreamofRedMansionsisenti-
tledShitouJi`stonestory\'.Theauthorofthepresentpaperarguesthatthenovel\'soriginaltitleShitouJishouldbere-
storedandthatifthereisgoingtobeadefinitiveeditionofthenovel,itstitleshouldbe“ShitouJi,alsoknownasHong
LouMeng”.Afterdi人间至味是清欢百度百科 scussingvariouspossibleEnglishtranslationsofthetwotitles,theauthorcomestotheconclusion
that“HongLouMeng”asatitleisuntranslatable.
480
更多推荐
本名的英文译语怎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