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式的英文译语怎么说-第三天英文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counter是什么意思)
2008年11月
第32卷第6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huiUniversity
(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
November2008
Vol.32No.6
《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两种英译比较
褚雅芸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系,上海 201600
)
摘 要:运用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中常见的现象。模糊语言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关注。杨宪益和大卫・霍克思对《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处理各有所长,他们成功的译例为研究模
糊语言的翻译方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红楼梦》;模糊修辞;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
(
2008
)
06-0060-05
模糊语言具有“朦胧而又广远的语义外延”[1]的语词特征,朦胧,可以使一些本来不太完美的事物
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完美;模糊,可以在一些事物半遮面的状况下给人以联想。伍铁平说:“模糊是修
辞常用的手段……婉词、比喻、借代、禁忌的基础,有时是‘模糊’了事物的界限。”[2]模糊语言的审美特
征其实早就被语言大师们所领悟。曹雪芹巧妙地运用双关、委婉等模糊兰花的诗句古诗 修辞以实现《红楼梦》的美学效
应,使人获得内蕴丰富、意味绵长的美学享受。这部巨著多年以来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译者。在流
传的十二种全译本中,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ADreamofRedMansions和大卫・霍克思(
David
Hawkes
)的译本Thestoryofthestone堪称众译本之首,是国内外最有权威的《红楼梦》全译本。由于译
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关注点不同,他们对模糊修辞的处理体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翻译风格。下面就
《红楼梦》中几个实例,对杨译、霍译进行评析。
1.双关
双关(
pun
)
,是汉英共有的一种辞格,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一个语句
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达到言在此意在彼的修辞效果。利用语音、语调模糊表双关是模糊语言应用中常见
的现象,即利用谐音或听力错觉获得模糊效果,以收到“言此意彼”的效果。
例1: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第十九回)
霍译:ghterofourrespectedSalt
hesweetestsweetpotatoofthemall.①
杨译:nTaiYu’snamehasthesamesoundasyumeanin此夜曲中闻折柳全诗 g
“taro”.②
这是贾宝玉给林黛玉编的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的结尾。其关键的艺术效果,也是体现宝玉灵感的
“生花”之笔,就是由谐音形成的。果子是“香芋”,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是“香玉”。[3]280由于英汉语的文
化差异,译者很难找到结构和意义都很相同的双关。霍克思把“香芋”和“香玉”的谐音转而用sweet的
重复来表现,很是精彩。他的巧妙还在于他利用了vegetabletuber与sweetpotato的必然联系,以及sweet
potato一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所具备的比喻意义(指代可爱的招人喜欢的人,即指黛玉)。寓意转化十分
06
①
②
霍译引自DavidHawkes:k,PenguunBooks,1973年.
杨译引自杨宪益、戴乃迭:ADreamofRedMansions.外文出版社,1994年.
收稿日期:2008-08-12
作者简介:褚雅芸(
1952~)
,女,广东广州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系教授.
自然,符合原文的艺术意境。杨宪益采取了加注做法,取其“意”而舍其“音”,双关语的艺术效果显然受
到了影响。
例2:凭是那个平姑娘来也平个理……(第五十九回)
霍译:IfSheis“MissPatience”,She’lljusthavetobepatientandlistentoreason……
杨译:WhicheverMissPingercomesImusthavejustice……
显然,第二个“平”是评理的“评”字,因为把平儿的名字译成了Patience,所以霍克思用了Patience
来呼应这里的谐音双关,同时也兼顾了意义的传达。可能由于杨宪益对平儿译名的限制,使他无法再现
原文的修辞手法,但却传达了原文的意义。
例3:真真是一对尤物,且又姓尤。(第六十六回)
霍译:YouSan2jie,yousee:eventhenamemakesheryours!
杨译:Sheandhersisterarereallyapairofbeauties.
“尤物”与“姓尤”的双关,在英语里很难体现,霍克思巧妙地舍弃了“尤物”的字面意思,转用you与
You的双关来代替。杨译中“尤物”意思虽翻译出来了,但原文的双关韵味则没有得到体现。
从以上几例可看出:翻译双关谐音的话语时,重点是在译入语中体现“双关”及“谐音”,只有这样才
能产生听力错觉,获得模糊效果,达到言此义彼的目的,同时使听者或读者产生美感。霍克思多用重复
的方式,或利用英语里原有的同根词或者谐音词,甚至创造新的双关来表现谐音,手法比较多样化,是值
得借鉴和学习的。
而杨宪益似乎更注重原文的喻义,因而削弱了修辞效果。但他绝非不考虑译语的修辞效果,如杨氏
对《红楼梦》中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处理就令人拍案叫绝。这里的“天”就很模糊,是指“上帝”
(
God
)还是“苍天”(
heaven
)
?归化处理肯定译为God,但杨译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从《红
楼梦》中佛教和道教的意识来看,此处的“天”应该指“苍天、老天爷”,而决非基督教中的上帝。表面只
是一字之差,其背后却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改观。杨的译文Manproposes,Heavendisposes就妙用了《圣
经》中的一句谚语:“Manproposes,Goddisposes.”他用“Heaven”替换了其中的“God”,这样既保留了原
有的东方宗教色彩,又传达了西方宗教观念。更重要的是,它确切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同
时,对西方读者来说也是耳目一新。从修辞这个角度,它体现了谐音的韵律美,从翻译这个角度,它还是
“异化”和“归化”结合的典范!
2.委婉
《红楼梦》常用模糊性语言来表达人物语言的委婉和回避的感情色彩。死亡是使人感到悲痛却无
奈的事,当人们不得不面对或提及的时候往往避免“死”字而改用其他意义含糊的委婉词。
例1:秦氏……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第十三回)
杨译:“Howyoulovetosleep,aunt!”criedKeqingplayfully,“I’mgoinghometoday,yetyou
won’tevenseemeonestageoftheway.”
霍译:“Sofondofsleep,Auntie?”SaidQinShiwithagentlesmile,“Ishallhavetobeginmyjour2
neytodaywithoutyoutoseemeoff.”
略知中国文化的人都会理解此处“回去”的含义,何况中国的学者杨宪益和通晓中国文化的霍克思
呢。两位译者都处理得不错。杨用goinghome,霍用beginmyjourney这样模糊的字眼来委婉表达秦可
卿对死的坦然和对亲人的慰藉。
例2:听见贾母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第一百十回)
杨译:Nowtheyheardarattlinginherthroat,andasmileoverspreadherfaceasshebreathedher
last—attheageofeighty-three.
霍译:Therewasafaintrattleinherthroat,asmilestoleacrossherface,
waseighty-twoyearsold.
杨用breathedherlast,霍用wasgone来讳言“死”,一是出于对贾母这个大家庭的至尊长老的敬意,
二则是出于对老太太八十高龄无病而终,无痛苦离世的欣慰,都显得合情合理,切合语境。
16
3.禁忌
“淫”是人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回避的话题,也是文人书中的禁忌。《红楼梦》问世后曾一度被作为淫
书禁过。其实这些批判者压根儿也没读懂曹雪芹,他写《红楼梦》很大程度是在拨乱反正,是对当时流
行的淫秽读物的矫枉或纠偏。当然曹雪芹并不拒绝肉欲的描写,但他笔下的性描写始终是含蓄的,节制
的,收敛的。这都是他很好地运用了模糊性语言的结果。
例1:来至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
(第五回)
杨译:Now,having此生永不相见绝情句子 reachedtheyoungmatron’sroom,theyweremeetatthethresholdbyasubtle
perfumewhichmistedoverBaoyu’seyesandmeltedhisbones.“Howgooditsmellshere!”hecried.
霍译:InthecourseofthisexchangethepartyhasmadeitswaytoQin-shi’-yu
entered,asubtlewhiffofthemostdeliciousperfumeassailedhisnostrils,makingasweetstickinessin2
sidehisdroopingeyelidsandcausingallthejointsinhisbodytodissolve.
这“细细的甜香”事实上就是话语意义模糊的运用。话语意义模糊,即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之间的
可此可彼和游移不定,“如果一个词语在一般语境下有歧义的话,那么在字典中就有两个词条。如果在
一般语境下,意义不是含糊的,却可能有多种理解,那它就属于意义模糊”。[4]这里“甜香”就可以有几种
理解:既可以理解为秦氏房中的花草发出的花香味,也可理解为尊贵女人房中常喷洒的香水或其他香物
所散发出的香味,也可以指秦氏这位美人的体内特有香味。但从上下语境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
是以模糊性语言含蓄地描写宝玉的性觉醒过程。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分析,嗅觉与性是有密切关系的。
体味其实是一种性欲的激化剂,对于恋爱中的男女会出现一时性的对于对方身体气味的特殊敏感。此
时的宝玉已处于性萌动期,因此对于秦可卿的体味,马上出现“眼饧骨软”的性心理回应。
杨把“细细的甜香”译为subtleperfume比较巧妙,把原文的模糊性体现出来了。它既可以理解为
“细细的花香”,也可以理解为“难以察觉的唯有春情萌动的宝玉才能品味出的芳香”。“好香”译为
Howgooditsmellshere,其中it不是也有着耐人寻味的模糊性吗?霍译更为精妙,不仅用了subtle,还用
了whiff、mostdelicious把这香气译得更为微妙,与原文的模糊更为吻合。另外,名词stickinessdropping
eyelid,动词dissolved,简直把“眼饧骨软”译活了!
4.精确
“在修辞中模糊能起到精确所起不到的作用”。[5]模糊语言使用得当还能使话语更加符合客观事
实,也就是在缩小话语命题真值范围、提高话语真值承诺程度的条件下,模糊语言具有“使事物更加不
模糊”[6]或使话语更加精确的功能。英汉语都是如此。这种以模糊使话语或使事物更精确的例证在
《红楼梦》中无疑有着经典的体现:
例1:宝玉早已看见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见礼;归了坐细看时,真
是与众不同,只见: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
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似西子胜三分。(第三回)
杨译:Ofcourse,Bao-Yuhadseenthisnewcousinearlieronandguessedthatshewastheda恨君不似江楼月 ughter
hastetobowand,havinggreetedher;gatTai2Yuclosely,
hefoundherdifferentfromothergirls.
akingeyesheldbothmerri2
mentandsorrow;ssparkedwithtears,herbreathwassoftandfaint.
Inreposeshewaslikealovelyflowermirroredinthewater;inmotion,apliantwillowswayinginthe
kedmoresensitivethanBigan,moredelicatethanXiShi.
霍译:Bao2yuhadalreadycaughtsightofaslender,delicategirlwhomhesurmisedtobehisAunt
Lin’,
ferentsheseemedfromothergirlsheknew!
Herdarkarchedeyebrowsatfirstseemedtofrown,yetwerenot,hereyesatfirstseemedtosmile,
26
lnessshemadeonethinkofagracefulflower
reflectedinthewater;
morechambersinherheartthanthemartyredBiGan;Andsufferedatithemorepaininitthanthebeau2
tifulXishi.
肖像画的精髓恐怕就算“神似”了,你若从正面去描写,用“工笔画”的手法,那肯定吃力不讨好,“精
雕细刻”的描写很可能蜕变为干巴巴的“体验表”,结果越看越不像。就如同一个人拿了镜子,仔细地审
视风清气正成语解释 自己脸上每一个细部,结果越看越不像自己。原因就在于描写人物外貌时(看镜子也是一种内心对
外貌的描写)没有抓住一个人的“神态”及特点,就不能真正表现一个人的容貌。用笔来描写美女又何
尝不是如此?曹雪芹这样的大师当然深谙此道。在描写林黛玉首次“亮相”时,他舍“工笔”的细描手
法,而取“泼墨”技巧。实际上就是一种从小处着眼、从大处着手的模糊手法。作者弃细节描绘,用粗犷
笔法,在像与不像之间求像,在似与不似之间求似。其实,这不正体现了以模糊求精确的哲学命题吗?
“袅袅婷婷”、“似蹙非蹙”、“似喜非喜”、“态生两靥”、“娇袭一身”、“娇花照水”、“弱柳扶风”,这些言辞
实在模糊得很,似乎叫人不得要领,但这却是林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诗意思 玉这个人物形象的最真实的写照。
杨译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色:用duskyarched描写了林黛玉眉的色和形,用wereknittedandyetnot
frowning表现其状,用heldbothmerrimentandsorrow表现其情,用likelovelyflowermirroredinthewater;
apliantwillowswayinginthewind刻画出黛玉婀娜多姿的身材,用moresensitivethanBigan反映出黛玉
心理状态。这些词语与原文词语的既形象又模糊的特点一一对应。
霍译在表现原文语言特点时完全可以和杨译媲美。如用了既形象又模糊的描述手法来刻画林黛玉
的美:darkarchedeyebrowsatfirstseemedtofrown,yetwerenot,agracefulflowerreflectedinthewater等。
只不过比杨译更大胆更灵活,如省译了“泪光点点”。实际上原文的“泪光点点”是作者表现黛玉美目的
模糊手法,它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想象成一双清亮如一潭秋水的眼睛,也可以想象为一双含
情脉脉、易于生泪的眼睛,它并不是表示黛玉真的流泪,而是要表现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像杨译Her
eyessparkedwithtears就抹去了其模糊性。“作为译作的作者,他不应该,也无权(如果可以避免的话)
侵占原作读者的想象空间”。[7]
英汉两种文字都描写了林黛玉的眉目、两靥和行为、心理,可谓一应俱全、面面俱到。而寥寥数语,
何以至此?真是“全而虚”,真是“模糊”!但是谁又能否认这寥寥数语不正在你的心目中勾勒出一个活
脱脱、鲜灵灵的美女林黛玉形象图来?又有谁的“图”比这张“图”更精确?
5.数字
数量词作为一种数量文化现象,不仅在各个民族文化也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数量
词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亲属关系、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诸
多文化背景因素。而不同的民族对数量词则赋予了各自不同的特殊的变化内涵。数量词与文化的关系
涉及的方面很多,数字约略用法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它也归属于模糊语言数量模糊限制语,是陈林
华等人所归纳的模糊限制语种类之一。[8]事实上,在汉语口头和书面语上把精确数量词模糊化也是常
用的模糊修辞手段。“汉语数字的用法反映了汉语浓郁的人文性,汉语是一种‘形而向上’的‘重道轻
器’的语言。它‘不滞于形,而是以意统形,削尽冗繁,辞约义半’”。[3]353因此,约略说明时,数字只是示
人以概念。曹雪芹在约略数字的应用上,又为我们树立了许多典范。
例1:三日两头儿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舅舅也就没法儿呢。(第二十四回)
杨译:ForthenIkeeppesteringyouforthreepecksofricetoday,twopecksofbeanstomorrow.
Whatcouldyouhavedonethen,Uncle?
霍译:Theydberoundherescroungingallthetime:apoundofriceoneday,aquartofbeansthe
uwouldhavesomethingtogrumbleabout!
这里的数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值,而是一种习惯用法。“三日两头儿”等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
的话语,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表明曹雪芹善于捕捉老百姓的生活用语、习惯用语来丰富自己的语
汇。杨译本基本采取了直译法,threepecksofricetoday,twopecksofbeanstomorrow紧扣原文,但却忽
略了目的语的读者,他们由于文化的差异,未必能理解这种数量词的含义。而霍译本则采用了数字替换
36
法,apoundofriceoneday,aquartofbeansthenext,用译语的数字替换了原语的数字,用译语的习惯用
语取代了原语的习惯用语,完全译出了数字的虚实。
例2:便有贾母王夫人打发了人来看宝玉,命多穿两件衣服,无事宁可回去。(第十五回)
杨译:ThenextmorningtheladydowagerandladyWangsenttourgeBaoYutodressmorewarmly
andgohomeiftherewasnothingtokeephim.
霍译:Hewascounseledtodress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案 upwellagainstthecoldandtocomebackhomeiftherewasnoth2
ingfurthertodo.
原文中“两件”实际上是运用了精确表模糊的手法。它是一种模糊概念,表示“多穿点”、“穿暖点”
的意思。杨译用more,霍译用well来翻译“两件”的含义,都译出了这种模糊性,是翻译模糊约略数字用
法的佳译。
《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运用模糊语言的范例。曹雪芹成功地运用模糊语言扩大了该作品的
审美感染力,使读者在获得动人的美感的同时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翻译是一种传递方式,如何传递这
些美的信息,如何将《红》中的模糊语言成功地译出,天气晚来秋上一句 正是笔者对比分析杨宪益和霍克思两英译的目的
所在。这寥寥几例,在《红》及其译本这博大语料中仅是沧海一粟,但我们多少也能领略一些语言使用
的精妙之处,学习一些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且不细细总结两位翻译家的具体的高招妙用,我们至少可
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翻译文艺作品的模糊语言时,首先,译者要对原文进行透彻理解及对模糊语言进
行深刻挖掘。然后,我们要将源语中的模糊性较好地传递到译语中,尽量保持两种语言模糊程度的等
同。动用各种手段使译语的模糊程度不超于或低于源语的模糊程度,诸如在处理源语中模糊修辞等语
法手段时尽量使用译语中相应的语法手段,或用其他变通手段以保留其隐含意义和修辞效果。另外,在
模糊语言翻译中要注意文化差异的影响,尽量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毛荣贵,范武邱.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焕组词1000000个 [J].外语教学,2005
(
6
)
:5-13.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63-366.
[3]冯庆华.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6.
[5]缪维嘉.从《红楼偏安一隅 不失桑榆 梦》的英译看文化移植中的“妥协”[J].外语教学,2005
(
5
)
:59-62.
[6]inmeaningcriteriaandthelogicoffuzzyconcepts[J].ChicagoLinguisticSocietyPaper,1972
(
8
)
:183-228.
[7]刘玉敏,周方珠.论文学的模糊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2
(
5
)
:110.
[8]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4
(
5
)
:55-59.
ContrastiveAnalysisofFuzzyRhetoric
AdoptedinTwoRenditionsofHongLouMeng
CHUYa-yun
(
EnglishDepartment,ShanghaiLixinUniversityofCommerce,Shanghai201600
)
Abstract:Fuzzylanguageisoftenadoptedinliteraryworks,nslation
anyisandDavidHawksrenditionsoffuzzyrhetoricin
uccessfulrenditionsofferreferencefortheresearchon
thetranslationstrategyconcerningfuzzylanguage.
Keywords:HongLouMeng;fuzzyrhetoric;translation
责任编校:徐玲英
46
更多推荐
frowning是什么意思wning在线翻译读音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