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药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麦当娜演唱会下载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2012格莱美)田野深处的《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
摘要:从山西阳高县北部艰辛的田野生活入手,讲述了在村民的需求下民间乐班
的兴起。阴阳与鼓匠这两种仪式乐班以其不同特性的音乐\"语言\",共同讲述、呈
现与构筑了一个地域的个性化传统。另外,这些生活在社会象征时空中的乐班,
创造了自己特殊的象征性语言体系—隐语(黑话)
关键词:阴阳 鼓匠 个性化 象征性 黑话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的
理论学科,也是属于社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
展水平的各国、各地区的民族音乐,从中找出与音乐有关的诸种规律的科学田野
考察是其获得研究材料来源的基本方式。无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还是一门学科,
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便顺理成章地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领域结
合,为传统音乐的研究和发展注入新活力、开启新思路。30年间,相关成果不
断增多、探讨不断深入,俨然,在学术史的回顾中可以拉出一份长长的书目。就
“民族音乐学”本身而言,在学界并不算新鲜话题了,曹本冶小麦覆陇黄 先生在其论文《一
统音乐学:中国视野的“民族音乐学” 》中写道:对于学界日益繁复的理论和
方法学表象,我们不妨返璞归真,繁中取赠花卿怎么读 精,从“思想-行为”的根本之中认识
和阐释民族音乐学和寻找我们的路向。
读完此文,不禁让我想到了吴凡笔下的“阴阳”与“鼓匠”,活跃在庙会庙
宇与丧葬礼仪中的仪式乐班。我想,或许这正是《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
与其它民族音乐学著作相比,其别具匠心之处。
一、作者简介
吴凡,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99年,获华中师范大
学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
学位,导师张振涛研究员和钟思第研究员。2006年获优秀博士论文奖。近年来,
出版专著《民间音乐》,合著《巴赫三部创意曲(教学版)》在《中国音乐学》、
《音乐研究》、《艺术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汉字的背后一民
族音乐学学科视域中的译文透析》《庙会乐班家族一链接群体仪式与家族仪式
的象征文化》、《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等;翻译英文原著《字里行间读集成》、
《切勿进行置身事外的研究》等。


二、内容与架构
(一)架构清晰,有条有理
①绪论部分,作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概述和
必要说明,同时对论著部分术语进行了详细阐释,表现出了作者在本土语境中对
民族音乐学原著词汇的理解、消化与运用。
②第一、二两章是对研究对象及背景的介绍,包括地理自然生态环境、庙宇
及庙会、乐班分布及生存状况等。文章中运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墓碑
碑文论证了文章的真实性,内容丰富。后面的五章,分别对庙会与乐班的关系进
行分析比较、对庙会仪式活动的展现过程实际描述;对两类乐班的传统曲目、
类以及特征进行精心梳理;对庙会乐班的表演场合及仪式过程考察研究。既有具
体而微的田野民族志,又有回归于音乐本体的结构阐释与乐谱分析,还通过性别、
经济、家族与象征等话题将问题深入,引发读者兴趣。
③结语部分,对庙会乐班的社会影响和体系特点的提炼和升华:阴阳与鼓匠
乐班,作为建构秩序空间的砖石,链接其秩序仪式与象征体系主轴中的“神圣”
与“世俗”、“神灵”与“村民”的极点两端;并通过在秩序空间的特定环境中,
经由阴阳与鼓匠乐班的音乐建构,用两种功能相近、用法相异的文化符号共筑了
个性化的地方历史。
(二)从坚实的田野生活入手
①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区别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主要特征。《阴阳鼓匠—在
秩序的空间中》无疑为民族音乐学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仅仅是作者在该书
的绪论部分就“去了哪里”与“去了多久”两个问题做出详尽的回答,还在于散
见与文字间那些鲜活生动的照片,大部分都是作者亲自拍摄。
除此之外,作者对系列田野所集资料做过数量上的统计:76小时采访及演
奏录音、1000余张照片、41盘影像资料、17本阴阳经文及10余万字调查笔记。
于是,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乔建中先生在其评语中写道:本文涉及到诸多学科的
大量文献、文化当事人的反复访谈以及对不同文化现场的观察记录等三方面的资
料,对之,作者用力甚多、着力也勤,并以此为全文构建起一个厚实全面的资料

基础。这既是一个严肃的学者应该具有的良好的研究习惯,也体现了作者正确的
资料观。
(三)独到的视角与开阔的视野
当前学界已进入没有理论霸主的群雄并起时代,学科的界限日渐模糊,甚至杨柳春风一杯酒
缩减为“研究范式”问题,研究对象的探讨不再限于音乐学或民族音乐学学科本
身。于是,《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在民族音乐学三角模式的整体构架中,
从几个学科的前沿理论不断汲取养分,以获取更为开阔的研究视野。这充分体现
出作者吐故纳新的机智。例如,作者参考帕里洛德口传理论体系与理查德鲍
曼的表演理论,试图从乐班对谱本采用的态度方面,探讨阴阳与鼓匠的异同与原
因;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来参照分析庙会所映射出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仪式
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等等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去关注
民间仪式在庙会中如何生存的背景,寻找文化活动背后真正的经济动因等。
(四)记谱工作
业内人士都知道,记谱是一件极具技术含量又耗时费力的工作,尤其是民间
音乐的记谱,更为艰难。翻阅该书附录记载的“阴阳与鼓匠套曲谱例”,作者在
记谱方面所做的努力便不言而喻。
三、不足之处
个人认为,作者还可以更近一方面的对乐谱加以描述,不只是限制于把乐谱
记录下来,还可以对这些乐谱做出情境性的描述与分析。这样的话,读者可能会
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阴阳与鼓匠音乐的实质性。
四、作者贡献
综上所述,作者不仅对于后人研究民族音乐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后
人研究作出了榜样,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不再限于音乐学或民族音乐学学科自
身,而是要从更多方面出发,全方面的研究音乐。
对于一个民族音乐学者,最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他在田野中的感知力,或许这
是个新鲜的话题,但绝不是可以忽略的话题。相信每一个从事田野工作者,“感
知”某种现象或规律后,就会问“为什么”但是关键不在“为什么”而在于“感
知”,这是一个奇妙而复杂的现象,因为感知往往总在田野粗糙的意思 工作之后,在发现还
应问“为什么”时,已时过境迁。所以,“感知力”尤为重要。

五、总结
读完此书,深深受到此书的震撼,引发了自己的感触:前出师表朗诵 无论什么时候,学术
的研究不仅仅是懂专业知识就可以了,还需要了解很多很多的知识,研究者不应
该只局限于文章和理论当中,更应该去实践,去实际观察、记录,才能得到正确
的研究结论。
我想,作为一个田野工作者,最需要学习的就是这种“如鱼得水”的快活与
自如。或许,作者的话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与思考:作为研究者,不能只见鱼而不
见水,也不能仅仅在水中观鱼。我们更需要的是有所思索的“观”,有所行为的
“观”。最好让自己变成一条鱼儿,同游于一方水中。

参考文献:1.曹本冶《一统音乐学》2009.3
2. 吴凡《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飘零于田野和书斋之间的思绪》2007.6

作者简介(1996.2.14- )女,山东潍坊人,现为长春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大三学生

面面笑到抽筋的笑话 的英文译语怎么说-林育群


更多推荐

鼓匠的英文译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