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奥斯卡2013颁奖典礼


2023年4月3日发(作者:赵楠)

理学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这是在冯特的本国因反对冯特的理论观点而产生的春节的来历和风俗 一大学派。“格式塔”这一古怪的名称,是

对形状、完形、整体等意思的德文译音。“格式塔”的涵义:格式塔(gestalt)意为形式或

图形,广义的说,意为形态或要义,它是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相对立的。中文译为\"完形\"。

格式塔不是指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

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

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

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

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

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

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派局限: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

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1、魏特墨与完形心理学

魏特墨(或魏特海墨)(MaxWertheimer,1880-1943)德国心理学家。魏特墨于1912年发表

的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这一学派的兴起。。完形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其

目的在探究知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

格式塔心理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魏特海墨,观察者是考夫卡

和苛勒。实验用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背景上,两条线放映时间间隔

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观察者看到的是先后两条线出现;时间间隔过短,例如30毫

秒,看到的是两条线同时出现,如果时间间隔在60毫秒左右,便可以看到A线向B线移动,

或只看见运动,没看见线。这叫做似动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知觉显然是无法用感觉元素的

联合来解释的。于是坚决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面成的,相反,整体乃先于部分而存在并

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他们坚决反对对任一心理现象进行元素的分析,并把冯特的构

造心理学称之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那么,为什么每一种知觉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呢?

格式派学家认为,这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事物,而是由于人脑中有一些力量把它们组织起来。

当时,物理学中“场”的理论盛行,于是他们认为头脑中也有一个磁场,这个“场”中的力

量分布,就决定了人把外界的东西看成是什么样的。他们提出了知觉中的许多组组织原则,

试图解决格式塔的生理基础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也像知觉一样,是

通过整体进行的。魏特墨在其(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把格式塔原理应用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他认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之所以产生迷惑不解,是由于没有把问题的细节方面与问题的整

个情境结构联系起来,一旦把问题看成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就会产生顿悟,问题也就解决

了。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主观唯心论。但该学派反复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

总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论观点,则是正确。此外,格式

塔心理学家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及学习和思维中的研究成果至今仍还有积极的意义。

2、考夫卡与格式塔心理学派

考夫卡(Kurtkoffka,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

夫卡出生于德国柏林,并在那里接受教育。早年对科学和哲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师从斯顿

夫研究心理学,19O9年获得博士学位。19中国最美古诗文朗诵 10年他同威特墨和苛勒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始了长期

的和创造性曹植七步诗翻译 的合作,成为格式塔学派三人小组中最多产的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

精神病医院从事脑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1922年发表了关于格式塔观点的论文,题

为《知觉:格式塔理论导言》论文根据许多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

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出了行为环境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要

研究行为与物理场的因果关系。心理物理场具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

有它自己的结构。自我就是人格,环境又可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是现实的环

境,行为环境是意象中的环境。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并受行为环境的调节。考夫卡的行为

环境论影响了后来的勒温的心理学观点,因为他着重宣称人的需要决定他的心理环境,而人

是针对他的心理环境行动的。考夫卡对格式塔方法最全面的说明是他1935年出版的《格式塔

心理学原理》一书。晚年,考夫卡还研究过颜色视觉和知觉组织。他关于本性-教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是什么意思 养问题的观

点是对斯特恩理论,即心理发展是内部(遗传)和外部(学习)条件的配合的进一步发展。

他的主要著作有:《心智的发展》(1921),《格式塔心理学》(1929),《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1935)

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Kohler,1887-196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

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1913年,苛勒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到南非加那利群岛(CanaryIsland)的西班牙属

地特内里费(Tenerife)岛研究黑猩猩的学习。在他到达6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致使他在那儿滞留7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根据对黑猩猩的实验研秘密的近反义词 究结果,于1917年出版《猿

猴的智力》,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性著作。1920年回到德国,次年进入哥庭根大学接替G.E.

缪勒的教授职位,1922年在柏林大学继任斯图姆夫的职务,并一直工作到1934年。自此柯

勒建立勒他的心理学学术地位,也标志柯勒格式塔心理学思想被正式承认。

在柏林大学任教期间,他两次到美国访问,1925-1926年间任克拉克大学客座教授,1934

-1935年,他接受了W.詹姆斯的邀请去哈佛大学讲学,1935年改任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

由于他一直和纳尽管 粹政权有冲突,为反对纳粹写信给柏林的报纸批评政府,在讲学结束后即因

厌恶德国纳粹政权,当即决定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担任斯沃莫尔学院心理学教授,在那里

工作到1955年,然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工作一年,然后任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大描写竹子的诗句

学研究教授,1958年退休。

柯勒指出,所谓的格式塔(Gestalt)是指任何一种把情景看作成被分离的整体。柯勒认为格

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秩序的拼音 接经验。这里,直接经验与意识是同义的。在他看来,物理学家

研究物理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两者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他的直接经验与W.冯特和

E.铁钦纳的元素主义不同,他反对把直接经验人为地加以分析使其丧失原初的面目,而主张

自然的机能的分析法。他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学习心理学的两项实验:

1.顿悟学习在20世纪之初,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和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是公认最权威的学习

理论。柯勒在南非特内里费岛上的黑猩猩学习实验研究发现,黑猩猩在目的受阻的情境中学

习解决问题时,并不像桑代克所解释的要经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柯勒为研究黑猩猩的学习,

设计了六大类很多不同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接竿问题”。他将饥饿的黑猩猩关在笼中,

笼外远处放置香蕉,并在笼与香蕉之间放置数条长短不同的竹竿,每条竹竿的长度,均不能

单独用来取到香蕉。他最夷怎么读 聪明的猩猩苏丹(Sultan)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两条竹竿接

在一起,以取到香蕉?结果发现:黑猩猩面对情境时,动作并不紊乱,在几次尝试用单条竹

竿取香蕉失败后,突然显露出领悟的样子,于是将两条竹竿接在一起而达到了目的。柯勒称

此种学习现象为顿悟学习(insightlearning)。顿悟是指突然察觉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

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他认为学习不必靠盲目的尝试和重

复练习,只要个体理解整个情境中各刺激之间的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这一学习理论目

前已成为西方心理学中重要的学习理论之一。

黑猩猩的顿悟学习实验,从左至右分别为:接竿、敲打、跳竿、堆箱

2.变换论根据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心理学原理,个体在刺激情境中学到的反应时机械式的,

同样刺激再出现时,个体即对之表现出同样反应。1918年柯勒的小鸡啄米实验,否定了此种

学习理论。他的实验设计是:先将小鸡置于中度灰和浅灰两张纸上,纸上方米,如小鸡啄食

中度灰纸上的米,就让它继续,如它啄食浅灰纸上的米,就把它赶走。如此设计旨在让小鸡

学到“中灰色”(刺激)和“啄食”(反应)之间的关系。此时柯勒将刺激情境改变,将两张

纸改为深灰和中度灰。按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心理学原理,小鸡应和以前一样啄食中灰色上

的米才是,柯勒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此时小鸡改为啄食深灰色纸上的米。柯勒认为,此时小

鸡食向整个刺激情境相对关系的变换而反应,而非向单一刺激特征作反应。柯勒的此种解释

称为变换论(transpositiontheory),变换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更多推荐

塔式的英文译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