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zil是什么意思zil在线翻译读音例句-教师用书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韩东旭)

英汉数词的翻译方法

滕梅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山东青岛

266041

摘要:数词具有严格的界限和确定性,其显著特点是表达概念的精确性,可在另一方面,数词的语义在语用中又具

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造成了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在收集并总结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归纳提出了

英汉数词翻译的五种基本方法:完全照数直译、借用同义现成表达法、意译、解释性翻译、创造性背叛。

关键词:英语;汉语;数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

~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22X

2003

02-0096-04

Ontranslatin

g

Methodsofnumeralsinchineseanden

g

lish

TENGMei

NavalAeronauticalEn

g

ineerin

g

Academ

y

Gin

g

daobranch

Gin

g

dao

Shandon

g

Prov.

266041

China

Abstract

Ori

g

inall

y

intendedtoex

p

ress

p

recise

C

uantities

numeralsare

p

redictabl

y

p

reciseinnature.~owever

intheir

actualuseindiscourse

the

y

areoftenassociatedwiththefeatureoffuzziness

es

p

eciall

y

whenusedrhetoricall

y

.The

p

resent

p

a

p

eris

devotedtoadiscussionoftranslationmethodsofnumeralsinbothChineseandEn

g

hortriesto

p

ro

p

ose

onthebasisof

com

p

rehensivedata

five

p

rinci

p

almethods

namel

y

number-for-numbertranslation

useofe

C

uivalents

freetranslation

ex

p

lanator

y

translation

andcreativetranslation.

Ke

y

words

En

g

lish

Chinese

numerals

translation

数词通常用来表示精确的数目与数量,其显著特点是表

达概念的精确性,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丝毫不能混淆。

可在另一方面,数词的语义在语用中又具有模糊寸有所长的意思 性和不

确定性的特点,如“三思而后行”、“百战百胜”、“

Acathas

ninelives.

”等等。在这几例中的数词,都已不再表达其原

先的精确数值,转而突出其模糊义了。

数词既然具有模糊语义,则其在特定的语境中,除了表

达具体数目之外,还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起到修辞的效

果,如夸张、对比、层递、借代等。

数词的这些特点形成了数词翻译的复杂性,而且翻译实

践也已证明,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原语中数词完全照搬到译语

中的翻译方法是行不通的。笔者在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与研

究工作之后,总结出以下几种翻译数词的方法,以供商榷。

1.

完全照数直译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翻译方法,也可称为“实译”,翻译

时只要把原来的数词原样译入就可以了。

这种照数直译的翻译方法之所以成觉拼音 为可能,有两个原

因:一是无论汉语或英语,其数词主要是发挥最基本的计数

功能,翻译时只能如数照搬,毫厘不爽;二是数词能够发挥

计数以外的功能,并非某种语言的专利,英、汉语都利用数

词或数词组合作为修辞手段,两种语言的这一共同点给实译

创造了条件。

1.1

发挥基本计数功能的数字,只要照译过来即可,

改动是绝对不允许的。

除了一般的文学翻译,这种精确直译的情况更多见于特

殊文体的翻译,如科技翻译、法律文书翻译和政论翻译。在

翻译这类数词时,须绝对“忠实”。

1.2

发挥计数以外功能的数词,如在比喻、夸张、反

复、层递等修辞格中,只要是英、汉两种语言都加以使用

的,译后不影响理解的,一般都可以采取照数直译的办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十、百、千、万、百万”与“

ten

hundred

thousand

tenthousand

million

”之间的对译。

具有原语民族特点的数字,只要照原数直译不会造成偏

差和误解,也应尽量实译。这一方面是为了谨慎对待语言的

民族特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

利于译文读者了解原语国家的文化与语言习惯。比如:

收稿日期:

2002-05-20

作者简介:滕梅(

1969-

),女,山东青岛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

实践。

26

卷第

2

2003

3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PLAUnive好读书 rsit

y

ofForei

g

nLan

g

ua

g

es

Vol.26No.2

Mar.2003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谚语)

译为:

Therearethreehundredandsixt

y

tradesand

p

rofessionsandever

y

tradehasitsmaster.

Iloved0

p

y

thousandbrothers

Couldnot

Withalltheir

C

uantit

y

oflove

Makeu

p

m

y

<

p

eare~amlet

译为:我爱莪菲丽雅,四万个兄弟的爱

全都加在一起也休想抵得上

我的分量!(卞之琳译)

汉语习惯用数字“三百六十”、“七十二”来表示数量之

多、品种之全,英语却没有这种用法。但是,此处直接把

“三百六十”译为“

threehundredandsixt

y

”,并不会使英语

读者难以理解。同样,英美人喜欢用“

fort

y

”,“

fort

y

thousand

”做虚数,表示多的概念。虽然汉语本身的“四十”

和“四万”并不存在与英语相对应的模糊语义,但是如上面

例句那样照译过来,也不会影响理解,反而会给译文增加一

点“洋味”,使读者对原语文化多一分了解。

1.3

数词跟度量衡单位连用的时候较多,英、汉的度

量衡单位又不同,翻译时是否需要进行换算,可以灵活掌

握。一般说来,如果译文读者难以理解原语计量单位,就要

用译入语的单位进行换算。

2.

借用同义现成表达法

2.1

“由于英汉两民族的表达习惯不同,在使用数量

词表达某些概念时,所用数量也不尽相同。”(许国烈,

1989

而且,有时一种语言使用了带数词的表达方式,另一种语言

则不用。鉴于这些差别的存在,翻译时应尽量按照译入语的

习惯用法译出,“入乡随俗”。例如:

柳嫂子有八个头,也不敢得罪姑娘。(《红楼梦》)

ninelivesshedneverdareoffend

y

ou.(杨宪益、戴乃迭译)

Itstoocom

p

licatedtoWorkouthoWmucheachofusate.

lets

g

ofift

y

-fift

y

.

要算出咱俩谁吃了多少未免太麻烦了,咱们二一添作五

吧。

类似的还有某些习语和谚语的对译,如:“半斤八两”

和“

sixofoneandhalfadozenoftheother

”,“乱七八糟”和

atsixesandsevens

”,“十有八九”和“

tentoone

”,“抛到九

霄云外”和“

tobeflun

g

tothefourWinds

”等等。

2.2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数目的方式各异,有时

即使是表示同一数量,翻译时也应采取译入语常用的方式,

即换个说法,以使译文更符合译语习惯。例如:

人群马上向他的周围靠拢过来。上千只眼睛盯着他。

(曲波《林海雪原》)

Thevilla

g

ershastil

y

ndred

p

airsof

e

y

esWerefastenedu

p

onhimea

g

erl

y

.(

sha

p

iro

译)

3.

意译

所谓意译,即译“意”。有的数字无法直译,如某些一

语双关的歇后语,以及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完全不符的成语

和俗语等。有的数词虽然可以直译,但是与译入语的表达习

惯不协调,甚至易引起歧义。在这些情况下,便只好牺牲某

些形式上的特点,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采取意译手法,酌情改变,或者省略原来的数字。有时即使

原文中并没有数字,翻译时也可增添数词以求更好地传达原

意。

3.1

改变原数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使用数字的表达习惯不同,有时,为

了使译文更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时应使用译文所习

惯使用的数字,即改变原数以求更好地译出原文的意义。但

应注意区分借用同义现成表达法与这种翻译方法的差别,这

只是将原数换成更符合译语习惯的数字而已而不是借用现成

的表达法。例如,莎士比亚(

p

eare

)名剧《哈姆

雷特》(

~amlet

)中有哈姆雷特(

~amlet

)对王后评价他篡

夺王位的叔父的一句话:

AslavethatisnottWentieth

p

artofthetithe

0f

y

our

p

recedentlord

...

请看三位译者对其中数字的不同处理方法:

a.

这一个奴才,还赶不上你前夫的十分之一的二十分

之一……(曹未风译)

b.

一个不及你前夫二百分之一的庸奴……(朱生豪译)

c.

一个不及你先夫千百分之一的奴才……(卞之琳译)

这三种译文充分反映了数字翻译的三种处理方法,曹译

属完全照数直译;朱译也未改变原数,只是换算了一下,

“十分之一的二十分之一”自然便是“二百分之一”了;卞

译抛开了原来的数字,换用了更符合汉语习惯的“千百分之

一”,不仅没有歪曲朱自清散文《家》全文 原文,而且令译文更地道,读者也更容

易理解,被认为是三个译文中最好的一个。为什么呢?首

先,英文里“

tWent

y

”是虚指,而非实指,只是表示分量之

小;其次,就是汉语没有用“二百分之一”或“二十分之

一”做虚数表达模糊语义的习惯用法,这就是为什么卞译优

于其他两种译文。

有时,英、汉词汇内部结构本身的某些差异也会给数词

翻译造成意想不到的障碍,请看这一段话:

M

y

dearCadd

y

!”

y

b

y

lookin

g

sloWl

y

round

hefirsttime

Ithink

Ieverheardhim

sa

y

threeWordsto

g

ether.

s

Bleak~Ouse

文中说“我”从未听到

jell

y

b

y

先生一连说出“

three

Words

”,但“

M

y

dearCadd

y

”译成“亲爱的凯蒂”之后却变

成了“五个字”,怎么办呢?请看黄邦杰等人的译文:

“亲爱的凯蒂!”杰利比先生坐在墙边,慢慢转过头来

说。我觉得,我听见他一连说出五个字来,这还是头一次

哩!

threeWords

”没有如数照译,而是被酌情译成了“五

个字”。

3.2

省略数词

翻译时省略数词的情况有两类:一类是由于英、汉表达

习惯不同,一种语言(尤其是汉语)有确切数字表达的概

念,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则不需将数字译出;另一类情况是由

79

2

期滕梅英汉数词的翻译方法

于文学作品中许多数词表示的是模糊语义,有的甚至已经失

去了表义的功能,这种数词一般不必如数照译,只要译意即

可,若照译甚至还有错译的可能,此类情况多出现于成语、

俗语的翻译中,如“六神无主”(

restless

)、“五大三粗”(

bi

g

andtall

)、“不管三七二十一”(

dosomethin

g

atwill

re

g

ardlessoftheconse

C

uences

)、“丑八怪”(

aVer

y

u

g

l

y

p

erson

)、“

attheeleVenthhour

”(在最后时候)、“

oncloud

nine

”(狂喜状态)、“

striketwelVe

”(达到最高目标)等。

甚至还有时候,翻译时不能按照确切数字译,否则会误

导读者的理解。莎士比亚名剧《亨利四世》(

Henr

y

IV

)中

有一句台词:

Prince

Thatstomakehimeattwent

y

ofhiswords.

twent

y

”此处为虚指,表示“少数”,吴兴华将其译

成:“这不过是让像他这样惯于食言的人吃下二十来个字罢

了。”但是汉语“二十”并没有表示“少”的模糊语义,对

中国人来说,“二十来个字”实在不能算少,吴译看似数目

不差,但实际违反了原意;相比而言,朱生豪的译文就更为

贴近原文:“他是食言而肥的好手,吃几个字儿是算不了什

么的。”

同为虚数“

twent

y

”,但在下句中的处理又不一样:

~ehadwarnedmea

g

ainst

p

ick

p

ocketstwent

y

times.

此处“

twent

y

”虚指次数之“多”,翻译时应着重体现

“多”意,所以译为:“他多次提醒我提防扒手。”

4.

解释性翻译

有的时候,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或者语言本身的差

异,读者要读懂译文必须付出相当的努力,所以著名翻译理

论家纽马克认为:“万不得已时,解释就是翻译。”

Newmark

1982

)笔者提出的解释性翻译就是据此而来。非学无以广才

4.1

加注

有些数词习语只有在给予背景知识或解释说明之后才

能充分表达其意义,可是译文本身却不能用寥寥数字就把这

些全部交待清楚。遇到这种情况只好加注释说明。如在翻译

Catch-22

”、“五讲四美”、“三个代表”等带有鲜明文化色

彩的短语时,就必须加上注释。

加注法还可用于翻译某些文字游戏。当原语词语具有多

重意义,而其中的某种意义又与其直接上下文相呼应时,一

般也只能保留原语的字面形式,并附加注释,以说明情况。

例如,歌剧《刘三姐》中有一节歌词:

高山打鼓远闻声,

三姐唱歌久闻名;

二十七钱摆三注,

九文九文又九文。

这是巧用数词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它运用算术除法数目

间的关系造句,综合地将“析数”、“反复”和“双关”三种

修辞格兼用在一个句子里,收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将大数

“二十七”析成三个小数“九”,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九

文”,既使它自然地与“久闻”取得谐音双关,又强调了三

姐久已闻名的意思,可谓妙句。可是,要想把这几句歌词译

成英文,做到既不失“意”,也不失“效”,绝非易事。请看

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

ThesoundofadrumonamountaintraVelsafar

ThirdsisterLiuhaslon

g

beenknownforhersin

g

in

g

DiVidetwent

y

-seVencoinsb

y

three

Theansweriswellknown

wellknown

为了使译文读者能够了解“九文”与“久闻”的谐音双

关,译者特地加了一个注解:

Twent

y

-seVencoinsdiVidedb

y

threemakesninecoins

,“

chiuwen

”(九文),

p

ronouncedthe

sameas

“久闻”

meanin

g

wellknown

.Thist

yp

eof

p

la

y

on

wordsisVer

y

commoninChinesefolkson

g

s

whereanob

j

ect

ma

y

standforsth.

C

uitedifferentbuthaVin

g

thesamesound

Yan

g

~sian-

y

i&Glad

y

sYan

g

1979

当然,即使是这样,也并没有完全译出原文的意思,这

只能算是一种对原文的补偿手段。但是,由于原语文化与译

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原语符号与译语符号不可能完全对应

的情况下,只能在译语语法和惯用法允许的范围之内,首先

保证特定上下文中最突出或最重要的意义的优先传译,争取

译文与原文最大限度地近似。

4.2

在译文中说明

有时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原意,译者除了把数词习语直译

之外,还必须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说明,

以明示原语读者视为当然、而译语读者却不知道的意义,这

就是解释性翻译的第二种表现手法。例如:

Al

g

er~isstookthefifthwhenaskedwhetherhewasa

memberoftheCommunistPart

y

.

totakethefifth

”是美国习语,意为“

takin

g

refu

g

ee

behindtheFifthAmendmentoftheConstitutionoftheUnited

stateswhich

g

uaranteesan

y

witnesstheri

g

htnottoincriminate

himselfwhiletestif

y

in

g

atatrial

”。(

Boater&Gates

1975

)美国

人当然十分熟悉美国宪法的这一条款,中国人却未必,所以

在翻译时应适当加以说明:

当阿尔杰希斯被询问是不是共产党时,他援引宪法第

五次修改条款,避而不答。

5.

创造性背叛

关于译者在翻译中要不要发挥创造性的问题,翻译界在

多年争论之后已基本有了定论。正如罗新璋在其《“似”与

“等”》一文中明确指出:“大凡一部尤其成功的译作,往往

是翻译家翻译才能得到辉煌发挥的结果。泯灭译者的创造生

机,只能导致译作生命的枯竭。”(罗新璋,

1995

)因此,在

翻译时译者为了迎合译语民族读者的文化心态和接受习惯,

为了使译文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达到“神似”,在明明

可以照数直译的情况下,发挥其创造性,故意改变原数,从

而形成了“创造性的背叛”。

我们先举一个经常被人引用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样的翻译

是创造性的背叛:

~eisseVent

y

-six

y

earsofa

g

e

,”

eed.

eed

p

i

p

edu

p

:“

seVent

y

-six

p

ounds

seVent

y

-

sixthousandba

g

sofmone

y

seVent

y

-sixhundredthousand

millionof

p

arcelsofbanknotes

!”

89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a.

“他今年七十六岁,”斯墨尔维德先生说。

斯墨尔维德太太尖叫起来:“七十六镑!七万六千袋钱!

七兆六千亿包钞票!”

b.

“他今年七十六岁,”斯墨尔维德先生说。

斯墨尔维德太太尖叫起来:“七十六镑!七十六万袋钱!

七十六万万万包钞票!”(黄邦杰,

199U

第一种译法似乎很忠实于原文,把数字译得毫厘不差。

第二种译法用概略化手段将数字的确切大小做了改动。从表

面看,这好像不够忠实,但它却完全掌握了原作的精神。译

者没有受枝节问题束缚,而是抓住原文要义,对原来由“七

十六”引出的三个钱数,仍用“七十六”这一相同的数字开

头来译,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一个老财迷的嘴脸。

这个译例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在进行数字翻译时,有时

虽把数目译对了但只落得形似;反倒是数字宁可译得不符,

译文就整体而论,却得其神似。这第二种译文,便属创造性

背叛的翻译。

有时,为了照顾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为了音节或节

奏,我们也要有意更换原文中的数词。这在诗歌翻译中尤其

常见,如柳宗元《江雪》一诗中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句。初看此诗,普通译者一般会将“千山”译作“

a

thousandmountains

”,“万径”译作“

tenthousand

p

aths

”,虽

然没有错,但却令译文显得冗长拖沓,失去了原诗的轻灵之

美。宾纳(

B

y

nner

)独出心裁,将其译为:

Ahundredmountainsandnobird

Athousand

p

athsWithoutafoot

p

rint

...

乍一看,宾纳将“千”译成了“百”,“万”译成了

“千”,似乎与原文的数值不符,但就艺术效果而言,却远远

优于数值相符的译文,更好地表现了原作的意境。

6.

结语

本文归纳了数词翻译的五种基本方法,但需要指出的

是,处于语境(

conteXt

)中的许多数词不只有一种译法,它

们一般可以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翻译。这并不难解释:

除了表达确切数量的数词在上下文中一般都是虚指,而非实

指,它们表现的并不是准确的数量概念,而是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有哪些 有关的模糊语

义,因此翻译时并不一定只能照原数直译,也可以只译意

思,或改变原数,或省略数字。这样,同一数字便有了多种

译法。

换句话说,本文归纳的几种翻译方法并非互相对立,互

相排斥,它们之间应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几

种翻译方法都可行时,孰舍孰取就只能看译文整体的需要以

及译者的爱好和风格了。

参考文献:

1

]包惠南

.

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J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2UU1

,(

4

.

2

]曹海英

.

汉英成语中的数词比较[

J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

报,

1987

,(

2

.

3

]丁素萍

.

数的妙用:试析汉语数字合称词与英语数字缀合词

J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UU1

,(

4

.

4

]黄邦杰

.

译艺谭[

M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三联

书店香港分店,

199U.

5

]刘宓庆

.

现代翻译理论[

M

.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U.

6

]罗新璋

.

“似”与“等”[

J

.

外国语,

1995

,(

4

.

7

]榕培

.

数字式略语的汉英对比研究[

J

.

外国语,

199U

,(

3

.

8

]王盼妮

.

英语数词习语的模糊语义[

J

.

青岛师专学报,

1994

6

.

9

]吴振国

.

语义模糊性的几种表现形式[

J

.

语言文字应用,

2UU1

,(

3

.

1U

]许国烈

.

不可忽视数量词的翻译[

J

.

翻译通讯,

1982

,(

5

.

11

]游晓玲

.

英汉数词的文化差异和翻译[

J

.

阜阳师范学院学

报:社科版,

2UU1

,(

4

.

12

]张清常

.

汉语的

15

个数词[

J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U

,(

4

.

13

]张霞

.

英汉语互译中数词的对应问题及其翻译[

J

.

武汉科技

大学学报:社科版,

2UU1

,(

3

.

14

Boater

M.&onar

y

o

f

Americanidioms

M

.

BarronsEducationalseries

Inc.

1975.

15

NeWmark

ooko

f

Translation

M

.PrenticeHall

1982.

16

Yan

g

Hsian-

y

i&Glad

y

sYan

g

.ThirdSisterLiu

M

.Bei

j

in

g

Forei

g

nLan

g

ua

g

esPress

1979.

(责任编辑周光磊)

99

2

期滕梅英汉数词的翻译方法

英汉数词的翻译方法

作者:滕梅

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山东,青岛,266041

刊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OF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

年,卷(期):2003,26(2)

被引用次数:21次

1.张霞英汉语互译中数词的对应问题及其翻译[期刊论文]-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2.张清常汉语的15个数词1990(04)

3.游晓玲英汉数词的文化差异和翻译[期刊论文]-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4.吴振国语义模糊性的几种表现形式[期刊论文]-语言文字应用2001(03)

5.王盼妮英语数词习语的模糊语义1994(06)

6.榕培数字式略语的汉英对比研究1990(03)

7.罗新璋似与等1995(04)

8.刘宓庆现代翻译理论1990

9.黄邦杰译艺谭1990

10.丁素萍数的妙用:试析汉语数字合称词与英语数字缀合词[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4)

11.曹海英汉英成语中的数词比较1987(02)

ian-yi;GladysYangThirdSisterLiu1979

kPATextbookofTranslation1982

M;GatesJADictionaryofAmericanIdioms1975

15.许国烈不可忽视数量词的翻译1982(05)

16.包惠南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1.武柏珍.李文戈语篇中数量词的语义模糊性及其翻译[期刊论文]-中国俄语教学2010(2)

2.白莹中德数字文化比较及翻译策略[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2010(9)

3.徐天乐.许晓阳词汇语用充实的跨文化语用和翻译研究[期刊论文]-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

4.叶立刚文化翻译观下汉诗数字意象的英译探究[期刊论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2)

5.李娟英汉数字\"九\"的文化解读及其翻译[期刊论文]-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6.余丽数词模糊意义文化溯源及其英汉语用翻译[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22)

7.刘郑汉诗数字意象翻译之模糊美感解析[期刊论文]-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8.赵云利模糊语言研究综览[期刊论文]-语文学刊2008(10)

9.梁永刚汉语政治经济术语中数字的英译[期刊论文]-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10.杨云从英汉数词看中西数字文化观[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1.王芳修辞功能数词的翻译[期刊论文]-咸宁学院学报2007(4)

12.刘百宁.冯晶论英语模糊语言及其翻译[期刊论文]-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1)

13.王倩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与方法[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7(24)

14.余丽.曾小珊试析模糊语言及其翻译[期刊论文]-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15.田昌景.张轶前模糊语义现象及其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期刊论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16.高岩杰.黄慧.蒋跃中文文学作品中数字使用的模糊现象及其翻译[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17.蒋小燕.莫有元从中英文数字的异同谈其互译策略[期刊论文]-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8.林莹最佳关联性--译者的追求[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

19.林莹最佳关联性:译者的追求[期刊论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

20.余丽英汉数词词组虚指意义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期刊论文]-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1.尹慧汉语“[(一)(量)]名”结构及其英语对应形式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端午节的古诗七言绝句 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

更多推荐

nall是什么意思l在线翻译读音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