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rt是什么意思rt的用法读音典-あのあるる


2023年4月5日发(作者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达内集团)

168中国科技论坛(2021年5月)第5期

颠覆性创新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王海军,金姝彤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870)

摘要:基于Christensen的开创性贡献,颠覆性创新成为当今商业流行词汇,但研究领域和产业界均对

其核心原理认知及应用抱有争议。本文回顾了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源起和特征,并比较了其与延续性创新

及突破性创新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1997—2019年的617篇外文和180

篇中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全景展现颠覆性创新在期刊共被引及关键词分析等多维度的研究现状、

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并从基本命题、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三个方面述评颠覆性创新的研究进展,以及

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颠覆性创新;演进轨迹;知识图谱;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StatusandTrendofDisruptiveInnovation

------

BasedonCitespaceKno甄嬛传歪曲了多少历史 wledgeMappingPerspective

WangHaijun,

JinShutong

(School

of

Management,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henyang110870,China)

isIi.c:

BasedonChristensen\'scontribution,disruptiveinnovationhas

becomeapopularvocabularyinbusinesstoday,butboththe

researchfieldandtheindustryhavecontroversyabout

therecognitionofits

coreprinciplesand

,thispaper

reviewsthe

theoreticaloriginand

characteristicsofdisruptiveinnovation,andcomparesitwithsustaininginnovationandradicalinnovation.

Then,

thepaperanalyses617

foreignliterature

and180Chineseliteraturefrom1997to2019byusingCitespace,anddisplaysapanoramic

viewfrommulti-dimensional

includingresearchstatus,researchhotspots,y

,thisarticlesummarizesthe

importantprogressof

disruptive

innovationresearch

fromthreeaspects:basicassumptions,researchmethodsandresearchperspectives

andforecastsresearchdirection.

Keywords:Disruptiveinnovation;Evolutiontrack;Knowledgemap;Citespace

o引言大报告,相继提出了“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

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到党的十九技术”和“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战略命题,新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组织模块化驱动的企业颠覆性创新生态系统建构与管理机制研究”(19BGL045)o

收稿日期:2020-07-09

作者简介:王海军(1977-),男,安徽滁州人,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管理。

第5期(2021年5月)中国科技论坛

169

代背景下在位企业被赋予了牵引、整合颠覆性创

新的使命⑴。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中兴和

晋华“之殇”等一系列事件,再次给中国科技界和

产业界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在诸多科技创新重

点领域依然存在短板,“卡脖子”的核心技术缺失问

题严峻。在工业4.0背景下颠覆性创新不仅是中国

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也是实现

要素市场化配置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

过去20多年里国内外学者对颠覆性创新进行

了积极有效的理论探索[3—4],解释了在位企业在面

临新技术调整时被后发企业替代的“亚历山大困

境”。然而,颠覆性创新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

颠覆性创新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脉络并没有得以理

清,仍存在将突破性创新理解为颠覆性创新、把

颠覆性创新的模式局限于技术层面、将颠覆性创

新锁定为在低端市场兴起等认知障碍,甚至出现

了利用既有的创新思维和运营惯例来管理颠覆性

创新的现象。尽管颠覆性创新研究项目组(IRI)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高度重视颠覆性创新研究,但

时至今日仍未掌握成功开发和管理这类创新的密

码。为此,本文在深入解析颠覆性创新概念和特

征的基础上,利用Citespace对国内外颠覆性创新

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进而梳理

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和未来可能的研究

方向。

1理论基础

1・1颠覆性创新的理论内涵

自1985年以来,技术变革与创新谱系的一

端----

延续性创新,成为成熟企业响应环境变化

的一股主流趋势[5];在另一端,以Christensen为

代表的颠覆性创新理论逐渐兴起[6]

。Christensen指

出颠覆性创新是一种立足于非主流的低端市场或

新兴市场,通过不同的技术或商业模式所提供的

新产品、新服务,逐步削弱在位企业竞争力并颠

覆现有市场结构的创新范式[3],并从组织架构优

化、研究模式及社会变革问题理论分支等方向丰

富颠覆性创新理论体系[7—9]。需求伴随产品性能的

提升也逐步由毛利率较低的低端市场或新型市场

进军中端市场和高端市场(见图1),并冲击甚至

取代在位企业[10

—11]o成熟企业以主流客户需求为

导向的管理流程忽视了市场尚未被发掘的用户痛

点,致使在成熟企业中诞生的颠覆性技术与产品

创新因在初创期无法满足企业利润增长的要求而

过早夭折。此外,黄鲁成等基于颠覆性创新技术

S曲线提出了在时间迁移的属性-技术(P&T)模

式下互相推动的颠覆性创新阶跃式性能提升作用

机制[12]

;张枢盛等对颠覆性创新的演进、机理及

路径选择进行了评述[13];王俊娜等对广东省LED

照明行业的颠覆性创新过程进行了剖析[⑷。

图1颠覆性创新理论模型

由于当前各细分市场的划分标准不同,Chris

tensen提出的颠覆性创新模型在特定情境下存在局

限性,如液晶电视机对晶体管电视机的颠覆过程

伴随着技术突破并且是从高端市场兴起。周洋等

认为,高端分离市场的颠覆性创新依托于技术突

破形成自上而下的侵蚀模型[

15]o可见,低端市场

颠覆与高端市场颠覆存在技术能力以及产品对应

客户购买能力的差异。鲍萌萌等提炼出三种颠覆

性创新模型:高端市场颠覆性创新(技术突破)、

低端市场颠覆性创新(技术改进)和利基市场颠覆

性创新[

16]。

在研究视角方面,Danneels认为基于竞争绩效

的角度颠覆性创新动摇了企业的竞争基础[17];靳

宗振等认为目前中国的颠覆性创新是产业链、创

新链和时间链共同达到“颠覆”效果的全过程创

新[5];Kumaraswamy等从演进、相关性、暂时性和

框架的角度探讨了颠覆性创新[18];刘安蓉等从国

家战略角度肯定了颠覆性创新的重要性[19];张延

平等强调在产业链集群方向颠覆性创新过程中双

元能力动态迭进的实践意义[20]。为了具象理解创

新的颠覆过程,本文归纳了部分典型案例,如表1

所示。

170中国科技论坛(2021年5月)第5期

表1颠覆性创新的典型案例

成熟技术

/产品

颠覆性创新颠覆过程

白炽灯

LED

照明技术[14]

LED技术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从渠道、标准和供应链三个方面颠覆白炽灯

等传统照明技术

晶体管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151

液晶显示器从高端市场进入凭借在体积和画质上的优势,随着成本降低全面占领

晶体管显示器市场

日本新干线高铁技术

中国高铁技术集成

中国在引入日本新干线高铁技术后,通过技术集成实现“落后一追赶一领跑”的颠

覆历程

喷墨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E

激光打印机体积及打印速度优势使其迅速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音 占领办公用品市场

摩托罗拉手机芯片

英特尔PC微处理器

22

英特尔从低端市场进入,逐步使苹果等客户弃用摩托罗拉芯片

课堂教育

互联网远程教育「3]

互联网为教育服务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载体支持,利用细分市场对传统课堂教育产

生冲击

B2B商业模式C2C商业模式「23]C2C以多元化的个体销售方式打破企业对接B2B的互联网经济模式

航天工程等低端空间技术

科学卫星技术「241

科学卫星技术能够满足国家及科研院所科学研究的高端需求,逐步颠覆航天工程

等低端空间技术

1.2延续性创新、突破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各种创新范式

不断发展和演进,如延续性创新(

Sustaining

Inno

vation)、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和颠覆性

创新(

DisruptiveInnovation)

,学者若将三种技术创

新范式混为一谈则研究成果难以有效指导实践。

延续性创新是在位企业为了保持或改善其竞争地

位对现有产品或产品线进行的技术改进创新行为,

通常针对主要市场的主流客户一直以来所看重的

产品性能层面⑶。比较而言,突破性创新通常是

企业为自身发展需求而在技术性能上取得重大突

破的创新行为,例如,Abernathy等指出突破性创

新通常由降低成本这一因素驱动[25],Chandy等主

张突破性创新是一种能被顾客受益的、根本性的

技术创新①]。而颠覆性创新则是一种体现在产品

或其生产过程上的基础的革命性变化[27]。本文试

图理清延续性创新、突破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其比较见表2o由表2可知,三种技术范式除了概

念区别外,在创新程度、技术轨道、兴起市场和

初始阶段需求满足程度方面的特点也存在明显差

异。颠覆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虽然在特征上有所

重叠,但两个不同概念所针对或涉及的对象有所

不同,因此在研究颠覆性创新时明确研究对象是

首要任务。

表2延续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比较

比较维度延续性创新突破性创新颠覆性创新

基本概念

企业为了保持或改善其竞争地位对现

有产品或产品线进行的技术改进创新

行为

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求而在技术性能

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行为

后发企业对在位企业现有地位产生冲

击的一系列创新行为

创新程度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革命性的新技术

现有技术、成品原件的重新组合或技

术突破

技术轨道在现有技术轨道上发展偏离现有技术轨道偏离现有技术轨道

兴起市场

中高端市场各阶段市场非主流市场

初始阶段需求

满足程度

初始阶段可以满足主流客户需求初始阶段无法满足主流客户需求初始阶段无法满足主流客户需求

2颠覆性创新知识图谱分析

2.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的方法,利用基于共引分

析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原理制作的Citespace软件,

将文献、作者及关键词的关联以二维网络视图的

方式展现[29],全面、多角度探究颠覆性创新领域

前沿的突显情况与形成、积累、扩散、转换的演

第5期(2021年5月)中国科技论坛171

变进程。国外文献源自Web

ofScience数据库核心

集合(包含SCI-Expanded和SSCI),时间跨度为

1997-2019年,主题为DisruptiveInnovation或Dis

ruptiveTechnology,文献类别为Management、Busi-

ness、Economics和OperationsResearchManagement

Science,文献类型为Article,累计检索文献617

篇。本文分析的中文文献样本均从“中国知网”获

取,筛选主题为“颠覆性创新”或“颠覆性技术”,

且文献来源类别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文献,检索文献180篇。

国内外颠覆性创新研究文献年度分布情况如

图2所示,由图2可见,1997年Webof

Science数

据库核心集合中首度岀现二篇以颠覆性创新为主

题的论文,而中国学者张高亮对上海珍珠产业市

场机制问题进行的研究是国内首篇涉及颠覆性创

新的中文核心期刊a。2002年WebofScience数

据库中发文量突破10篇,其中D\'Cruz和Martinich

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了颠覆性创新[31\"32

],进一步

将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阶段划分①]。1997

2006年国外对颠覆性创新研究发文量低于20篇/

年,为起步阶段;2007—2011年低于30篇/年,

为稳步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

国学者在颠覆性创新方面的研究较国外而言约晚

了10年,2007—2016年为起步阶段,2017年步入

快速发展阶段,这可能得益于十九大提岀的发展

颠覆性技术创新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

战略及各地在推行的创新激励政策(如广州构建

“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配套政策)。

图2国内外颠覆性创新研究文献年度分布

2.2共被引分析

(1)基于WebofScience的文献共被引分析。

本文利用Citespace探究颠覆性创新研究领域期刊

(见图3)、作者(见图4)和文献(见表3)方面的

表现及联结情况。

由图3可见,

HARVARDBUSREV的论文共

被引频次最高,居于被引期刊首位,共被引频次

高达292次;STRATEGICMANAGEJ次之,共被

引频次为281次;RESPOLICY居于第三位,共被

引频次为253次。居于前十名期刊的共被引频次均

大于200次,已经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而在

259个共被引期刊中有192个共被引次数低于20

次,意味着大部分期刊对于颠覆性创新研究领域

的影响较小。

由图4可见,Christensen的研究观点得到广

泛认同并被视为后续学者的理论基础,其中《创

新者的窘境》共被引频次高达453次。此外,共

被引前十名的作者的共被引频次均大于90次,

在452个共被引作者中有348名共被引频次低于

10次的作者。Porter(共被引79次)和Walsh(共

被引55次)等学者的共引次数较高,但处于图谱

边缘,与颠覆性创新理论的核心学者群呈现弱联

结状态,但凭借其鲜明且独立的学术观点也受到

颇多关注。

由表3可见,《The

Innovators\'Solution》共被引

频次为36次,居于首位。Yu等在阐明颠覆性创新

的基本概念和潜在误解的基础上总结了有关如何

从内部、外部及市场和技术角度进行潜在颠覆性

创新研究,共被引频次为27次a]。共被引频次居

于第三位的为颠覆性创新这一概念起源的著作。

Henderson、Markides、Walsh、Christensen、Teece、

Kostoff和Chesbrough等纳米产业颠覆性创新的案

172中国科技论坛(2021年5月)第5期

例研究、构建颠覆性创新理论的过程、差异化的

商业模式对企业的战略促进作用、颠覆性技术路

径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和障碍的文章共被引频

次也较高[35—40]。共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的仅有22

篇,且共被引文献中有419篇频次低于5次,意味

着绝大部分文献影响力有限且联结不紧密。

STRATEGICMANAGEJ

ORGANSCI

ACADMANAGEJ

ADMINSCIQUARTINNOVATORSSOLUTION

一.(cCALIFMANAGEREV^C

HNOVATION

JRESPOLICY<7

MIT

SLOANMANAGEREV

JPRODINNOVATMANAGHARVARDBUSREV

IEEETENGMANAGEjMARKETING

•JMARKETINGRES

TECHNOLMANAGE

TECHNOCFORECASTSOC

■・

vipvS*

DANNEELSEANDERSONR

TUSHMANML

EISENHARDTKM,

MARKIDESC

图4国外颠覆性创新研究作者共被引图谱

CHRISTENSENCM*

:SLchesbroughh

HENDERSONRM

goSndXraenV

图3国外颠覆性创新研究期刊共被引图谱

表3Web

ofScience文献共被引情况

序号题名

作者

来源

引用频次

1

TheiInnovators\'solution

ChristensenCM

Journal

of

ProductInnovationManage

ment

36

2

Areflectivereviewofdisruptiveinnovationtheory

YuD;

HangCC

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Re

views

27

3What

isdisruptiveinnovation

Christensen

Raynor,Michael,HarvardBusiness

Review

22

4

Theinnovator\'sdilemmaasaproblemoforganizationalcom

petence

HendersonR

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

ment

21

5Creativityisnot

enough:ICT-enabledstrategicinnovationMarkidesC

EuropeanJournalofInnovationMana

gement

19

6

Roadmappingadisruptivetechnology:acasestudy:thee

mergingmicrosystemsandtop-downnanosystemsindustry

WalshST

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

Change

19

7Theongoingprocessofbuildinga

theoryofdisruptionChristensen

Journalof

ProductInnovationManage

ment

18

8Businessmodels,business

strategyandinnovationTeeceDJ

LongRangePlanning

18

9DisruptivetechnologyroadmapsKostoffRN

TechnologicalForecasting

andSocial

Change

18

10Businessmodelinnovation:opportunitiesandbarriers

ChesbroughH

LongRangePlanning

18

(2)基于CNKI的文献共被引分析。为了研

判国内学者对于颠覆性创新的学术关注点,整理

了颠覆性创新中文文献共被引情况,如表4所

示。被国内学者所参考的颠覆性创新相关文献

中,共被引频次并列第一的文献共有三篇(13

次)

o其中,Danneels围绕颠覆性技术的定义、

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在位者成功的原因、顾客导

向的优点以及创建颠覆性技术商业化模式的优点

这五个主题进行探讨,并挖掘这些主题与颠覆性

创新各种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17]oGovindarajan

等在探讨对颠覆性创新的衡量方法的同时提出了

颠覆性创新预测要求的理论[41]o此外,Kostoff等

第5期(2021年5月)中国科技论坛173

提出的以技术路径识别颠覆性创新方法的《Dis

ruptiveTechnologyRoadmaps》也是高度共被引的

文章之一回]。共被引频次排在前10的文献中,7

篇为外文文献,中文文献仅有3篇,分别为黄鲁

成等基于SOM的物种入侵模型提出对颠覆性技术

的甄别方法[12];黄海洋等从博弈的角度探讨了颠

覆性创新扩散过程中创新-发展与创新-决策的辩

证关系[42];吴贵生等运用大拇指定律对包括组织

响应机制等在内的企业组织能力对颠覆性创新影

响的探究⑷

]。

表4颠覆性创新文献共被引情况

序号题名作者来源

引用频次

A

reflectivereviewofdisruptiveinnovationtheoryYuD;HangCC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Reviews13

2

Disruptivetechnology

reconsidered:

acritique

and

researchagenda

ErwinDanneels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归去来兮辞的作者 nt13

3

Theusefulnessofmeasuring

disruptivenessofinno-

vatio-

ns

expostinmakingexantepredictions

Vijay

Govindaraj

an;

e

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3

4

关于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的探索黄鲁成等科学学研究

11

5

Demystifyingdisruption:

a

new

modelforunder

stand

ing

andpredictingdisruptivetechnologies

AshishSood;

MarketingScience9

6

颠覆性创新的扩散过程与中小企业的竞争策略

黄海洋、陈继祥工业工程与管理

8

7

Wz,henaretechnologiesdisruptive?ademand-based

viewoftheemergenceofcompetition

.J.8

8

DisruptiveiInnovation:inneedofbettertheory

Constantinos

Markides

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8

9“破坏性创新”与组织响应吴贵生、谢伟科学学研究

7

10Disruptivetechnologyroadmaps

f;

RobertBoylan;

GeneR.

Simons

TechnologicalForecasting&SocialChange7

2.3关键词分析

共词分析通过抽取关键词来展示学科领域内

不同主题的关系结构[44

],而频次较高的共引关键

词通常反映了研究领域内的研究方向和热点[45],

如表5所示。

表5国内外颠覆性创新关键词频次统计

项目

国外关键词频次国内关键词频次

innovation

189

颠覆性创新

78

2disruptivetechnology102

颠覆性技术

70

3disruptiveinnovation100

技术创新

5

4technology77DARPA4

5performance75

颠覆性技术创新

4

6strategy62

后发企业

4

7firm60

人工智能

4

8management57

项目经理

2

9

model53

竞争优势

2

10

industry51

领域

2

国外颠覆性创新研究的第一高频关键词为in-

novation,即颠覆性创新的要义----创新,词频为

189次;其次为disruptivetechnology和disruptive

in-

novation两词,即颠覆性技术及创新,词频分别为

102次及100次。除此之外,technologyAperform-

ance、strategy、firm、management、model和

industry也为高频关键词,被引频次由77次至51

次降序排列。对比而言,关键词共现78次的“颠

覆性技术”与共现70次的“技术创新”在国内颠覆

性创新研究中共现频次居于前两名,其余高频关

键词“技术创新”“DARPA”“颠覆性技术创新”

“后发企业”“人工智能”“项目经理”“竞争优势”

和“领域”频次均不超过5次。

掌握国外颠覆性创新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

5)和对应于时间轴的词频变动知识图谱(见图6),

可以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依据图5,颠

覆性创新按照规模从大到小的顺序可划分为十个

174中国科技论坛(2021年5月)第5期

研究方向,其中云计算、原有企业失败和共享经

济领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方向。此外,国外颠

覆性创新研究方向之间重合程度较大、关系密切,

但同时也表明颠覆性创新各方向研究的延展度不

足。对以上聚类结果进行再次归纳,具体可以分

为颠覆性创新的内涵/特点与演进机制研究(包括

颠覆、重大挑战、原有企业失败、标准化和不平

等方面)、行业领域研究(包括工程生态学、云计

算、共享经济和纳米技术)和组织系统研究(学

习)。根据图6中十字形结点可知,创新、颠覆性

技术和绩效等关键词处于突显位置,结点大小反

映出的词频情况与表5中国外高频关键词词频相契

合;颠覆性创新关键词自左至右按照时间排列;

国外学者对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涉及模式、性能、

战略和能力等方面。同时,关键词词频结点逐步

由2003年前后关于创新、颠覆性技术和绩效的研

究演化为2010年后对颠覆性创新的系统、战略、

模式和一体化的研究,近年来已经逐渐拓展到知

识管理、可持续和增材制造等方面。

#8nanotechnology#9standardization

#4grandchallenges

in、

.jdisrdptiyetechn^logyy

m爲八

#3P

-e^-

#7sharingeconomy、L“:

#1disrupt

•*//冷滋

#10

inequality

e巴卿n睜clouacomputing

failure

7彘心羽丈泌恥处\'00/7

apabmty

砂tegy、以科!

•^chnology#0laming.J

#2technologi匕alt阻jectorie/

图5国外颠覆性创新关键词聚类图谱

•.pow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mpact

demandedprinting

sustainability

、Mure

integrate护owledgemanagement

jnformationtechnology

jsm^rging

market

Lxjnodel

jstrategy

system

•technology

disruptiveinnovation

/fisruptivetechnology

performance・亦novation

图6国外颠覆性创新关键词词频变动知识图谱

2.4基于知识图谱结果分析的评述

(1)基本命题方面。Christensen的颠覆性创新

市场侵蚀模型被广大学者引用借鉴,并从市场需

求轨道和技术改善轨道这两个方面衍生出相应理

论。现阶段颠覆性创新研究能够得到共识的基本

命题有,第一,颠覆性创新的概念:指后发企业

对在位企业市场地位颠覆的创新行为;第二,颠

覆性创新的基本特征:颠覆的对象为在位企业,

颠覆性的产品从原有的技术轨道发生偏移,而兴

起市场为非主流市场。

对于颠覆性创新模式的探讨学术界也存在不

同的声音,尤其是特殊情境下伴有技术突破的高

端颠覆性创新。例如,Markides主张的高端市场颠

覆遭到Christensen等的反驳[46],并重申颠覆性创

新应该存在于低端的或新兴市场上。Markides提出

颠覆性技术理论被不恰当使用的观点得到Rieple

等学者的赞同:每种类型的颠覆性创新都需要不

同类型的业务生态系统才能使创新扎根并变得具

有颠覆性[47]。

(2)研究方法方面。共被引频次较多的为对颠

覆性创新进行演进轨迹的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等

质性研究,且大多基于Christensen的理论并围绕

不同行业,然而个案分析模式虽具有借鉴意义但

较难得出一般性规律。对比发现,现有使用定量

等其他方法展开的颠覆性创新研究较少,例如

Sood等使用修正的风险比例模型证明低价新技术

造成的颠覆风险更高[48]o因此未来可以跳出质性

研究的窠臼,通过实验研究、计量分析等多种研

究方法进一步探究颠覆性创新的内在规律和实现

路径。

(3)研究视角方面。根据图5的聚类结果和图

6的知识图谱词频变化情况总结如下:

在组织视角方面,自2010年出现词频突显,

组织内外部的战略变革和结构优化可有效推进颠

覆性创新,例如Gilbert对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新

业务资金流程与颠覆性创新是否能成功的关系进

行了研究[49]o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视角可能包括

组织学习、创新生态系统、动态能力、组织模块

化等。其中,组织学习可以通过对现有知识、技

术的吸收、整合及输出达到技术强化、能力提升

的作用[50—

51],特别是具有涉险性的探索性学习和

基于知识萃取的利用性学习[52]o企业创新生态系

第5期(2021年5月)中国科技论坛175

统与价值创造存在关联,例如Adner等发行半导体

光刻设备行业嵌入的生态系统间交互的技术颠

覆①]。动态能力则可以通过吸收能力、转移能力、

整合和重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四者之间的动态演

化促进技术革新[541o而组织模块化可以在“明确

的设计规则”前提下创造组织架构灵活性并重新配

置价值链[55\"56],延伸熊彼特“创新就是生产要素

的重新组合”理念,模块化也有可能成为推动颠覆

性创新的重要支点。

在市场视角方面,亨德森等指出在位企业缺

乏回应能力因而未能对颠覆性创新做出有效反

馈[571o由此可见,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特别是新

兴市场需求对于开发颠覆性创新及商业化应用意

义显著,如利用营销知识、技巧和工具来定位、

研判新兴市场的潜在需求①]。此外,特定情境下

颠覆性创新的不同经济体差异、演进机制及其影

响效果也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之一。例如,中

国的经济体制、市场环境和企业特征与其他新兴

经济体存在差异,有必要开展嵌入中国情景的颠

覆性创新研究。

在技术视角方面,与上述组织、市场视角方

面的现有研究相比,从技术视角切入颠覆性创新

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近年来也涌现了3D打印和增

材制造等更具现实挑战性的研究。未来有必要加

强识别颠覆性创新的技术路线图,以及如何创造

出针对颠覆性创新的候选技术方面的研究,从而

为学者和行业从业者提供指导。另外,随着信息

技术的快速发展,颠覆性创新的研究还可以从金

融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觅寻

契机。

3研究结论

本文在归纳颠覆性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论

文年度分布、期刊共被引、作者共被引、文献共

被引和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

①国外颠覆性创新研究当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存在核心作者群及核心期刊群联结较弱的状态;

国内对颠覆性创新的研究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但国内权威文献较少,缺乏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中

文文献和高度链接的核心文献群组。②从关键词

聚类分析来看,国外对颠覆性创新领域的研究涉

及创新、技术、性能、模型、管理和商业模式多

个角度、多个层面,关键词围绕颠覆性创新这一

主题向外辐射扩散,但聚类重合度较高;国内对

颠覆性创新研究的关键词多停留在颠覆性创新的

内涵、技术内容和影响路径等方面。③现有研究

对颠覆性创新基本命题方面(包括内涵、对象及技

术轨道等)能够得到共识,但对具体的演进机制、

模式等方面学者们仍有不同看法。

本文结合知识图谱聚类结果,围绕基本命题、

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三个维度对颠覆性创新的研

究现状进行了述评。颠覆性创新研究的发展趋势

主要包括:①颠覆性创新的理论内涵将得以拓展。

Christensen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基础被视为领域

探索的北极星,随着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深化研究,

颠覆性创新的内涵和外延将有所变化。例如,伴

有技术突破的高端颠覆性创新研究将受到更多重

视,而针对中国、印度等新经济体颠覆性创新的

表现特征和运作规律的研究也有可能成为未来该

领域的热点之一。

②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

角将更加多元。除了质性研究等基本方法外,未

来针对颠覆性创新的实验研究、计量分析和实证

研究方法将逐渐增多,这既有利于系统解析颠覆

性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影响因素,也便于推动在复

杂、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颠覆性创新理论体系开发。

③颠覆性创新的实现途径将更为广阔。当前,挖

掘颠覆性创新的实现途径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关注;未来,数字化、平台化、模块化、创新生

态系统等可能影响颠覆性创新的路径将被辨析和

厘清,从而便于更加系统和全面地挖掘颠覆性创

新的潜力和绩效。④颠覆性创新的研究场景将更

为丰富。当前,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经济社会各领

域深度融合,极有可能触发越来越多的颠覆性技

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不同应用场景间的交叉

研究与应用将成为颠覆性创新研究的重要趋势

之一。

参考文献:

[1

]柳卸林,陈健,王曦.基于创新生态视角的大企业突破性创新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3-5.

176中国科技论坛(2021年5月)第5期

[2]LEIPONENA,HELFATCE.

Innovationobjectives,

knowledge

sources,andthebenefitsofbreadth[J].Strategicmanagement

jour-

nal,2010,31

(2):224-236.

[3]ovator\'sdilemma:whennewtechnologiescausegreatfirmstofail[M].Boston:HarvardCollege,1997:

88-163.

[4]靳宗振,罗晖,曹俐莉.发展颠覆性创新的导向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9):168-174.

[5]SALOMOS,GEMUNDENHG,LEIFER

R.

Research

on

corporate

radicalinnovationsystems-adynamiccapabilitiesperspective:an

introduction[J].Journalof

engineeringandtechnologymanagement,2007,24(1-2):1-10.

[6]BOWER

JL,tivetechnologies:

catchingthe

wav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

(1)

43-53.

[7]CHRISTENSENC国庆节的来历简短 M,ovator\'ssolution:creatingandsustainingsuccessfulgrowth[M].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Press,2003:79—105.

[8]tivetheongoingprocess

of

buildingatheoryofdisruption[J]

.Journalof

product

innovationmanage-

ment,2005,23

(1):39-55.

[9]CHRISTENSENCM,BAUMANNH,RUGGLESR,tiveinnovationforsocialchan长安夜雨翻译及赏析 ge[J].Harvardbusinessreview,

2007,84(12):94-101,163.

[10]CHRISTENSENCM,RAYNORM,disruptiveinnov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2015,93:44—53.

[11]

CHRISTENSENCM,RORYM

D,ALTMANEJ,tiveinnovation:anintellectualhistoryanddirectionsfor

futurere

search

[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18,11

(7):1043-1078.

[12]黄鲁成,成雨,吴菲菲,等•关于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的探索[J].科学学研究,2015(5):654-664.

[13]张枢盛,陈继祥•颠覆性创新演进、机理及路径选择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5)

:41-50.

[14]王俊娜,李纪珍,褚文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系统分析一一以广东省LED照明行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2,30(4):

614-621.

[15]周洋,张庆普.高端颠覆性创新的技术演进轨迹和市场扩散路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29(6):99-108.

[16]鲍萌萌,武建龙•新兴产业颠覆性创新过程研究一一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J].科技与管理,2019,21(1):8-13.

[17]tivetechnologyreconsidered:acritiqueandresearchagenda[J].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

2004,21(4):246-258.

[18]ARUNK,RAGHUG,ctiveson

disruptiveinnovations[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18,55(7):

1025-1042.

[19]刘安蓉,李莉,曹晓阳,等•颠覆性技术概念的战略内涵及政策启示[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6):7-13.

[20]张延平,冉佳森•创业企业如何通过双元能力实现颠覆性创新一一

基于有米科技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1):

117-135.

[21]刘云,桂秉修,马志云,等•国家重大工程背景下的颠覆性创新模式探究[J].科学学研究,2019,37(10):1864-1873.

[22]李善友.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3]仝自强,李鹏翔,陶建强•后发企业如何从颠覆性技术中获取价值[J].科学学研究,2019,37(6):1053-1061.

[24]曹松.科学卫星引领颠覆性空间技术创新[J].中国光学,2019,12(3):421-424.

[25]WILLIAMJA,JAMES

nsofindustrialinnovation[J].Technologyreview,1978,80(7):1-9.

[26]CHANDYRK,zingforradicalproductinnovation:theoverlookedrole

ofwillingnesstocannibalize[J].Journal

ofmarketingresearch,1998,35(4):474-487.

[27]SONG

M,er\'sinvolvement

andsuccessofradicalnewproductdevelopmentinnewventures[J].Journal

ofoperationsmanagement,2008,26(1):1-22.

[28]

GOVINDARAJANV,KOPALLE

PK,ects

ofmainstreamandemergingcustomerorientationson

radical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s[J].Journalof

product

innovationmanagement,2011,28(1):121-132.

[29]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30]张高亮,林钒,王坚•基于颠覆性创新的中国珍珠产业市场机制研究一-一以上海市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7(8):

88-92.

[31]

D\'CRUZ

C,gicanalysistoolsforhigh

techmarketing[C/OL].WorldPortla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

agementofEngineering&Technology.

IEEE,(2003)[2003-07-24].https:///

document/1222820.

第5期(

2021年5月)中国科技论坛177

[32]nginnovations,standardsandorganizationalcapabilities

[

C/OL].EngineeringMana独坐敬亭山独字赏析 gementConference,

(2002)[2002-08-18].https:

///document/1038366.

[33]叶阳平,马文聪,张光宇.国外颠覆性创新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

(16):1-5.

[34]YUD,ctivereview

ofdisruptiveinnovationtheo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reviews,2010,12

(4):435-452.

[35]HENDERSON

innovator\'sdilemmaasaproblemoforganizationalcompetence[J].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

ment,2005,23

(1):5-11.

[36]MARKIDESCC

,ANDERSONJ.

Creativity

is

not

enough:ICT-enabledstrategicinnovation[J].European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6,9

(2):129-148.

[37]ppingadisruptivetechnology:rgingmi唐氏儿图片 crosystemsandtop-down

nanosystemsindustry

[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

and

socialchange,2004,71

(1-2):161-185.

[38]ssmodels,businessstrategyandinnovation

[J].Longrangeplanning,2010,43(2-3):

172-194.

[39]KOSTOFFRN,BOYLANR,tivetechnologyroadmaps[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2004,

71(1-2):141-159.

[40]ssmodelinnovation:opportunitiesand

barriers[J].Longrangeplanning,2010,43(2-3):0-363.

[41]

GOVINDARAJANV,KOPALLEPK.

Theusefulnessofmeasuringdisruptivenessofinnovations

expostinmakingexantepredic-

tions[J].Journalofproduct

innovationmanagement,2005,23(1):12-18.

[42]黄海洋,陈继祥•颠覆性创新的扩散过程与中小企业的竞争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1):127-133.

[43]吴贵生,谢伟•“破坏性创新”与组织响应[J].科学学研究,1997(4):

35-39.

[44]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一一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10(6):65-75.

[45]钟镇.知识图谱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检验研究一一以共词分析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5,33(5):647-653.

[46]tiveinnovation:in

needofbettertheory

[J].Journalof

product

innovationmanagement,2006,23(1):

19-25.

[47]KAPETANIOUC,RIEPLE

e

ofbusiness

ecosystemsinthebuildingofdisruptiveinnovations[C].Academy

of

manage

mentproceedings,2017(1)

:15077-15200.

[48]SOODA,

ifying

disruption:anewmodel

for

understandingandpredictingdisruptive

technologies

[J].Marketing

science,2011,30(2)

:339-354.

[49]GILBERT,tivechange:whentryingharderis

partoftheproblem[J].Harvard

businessreview,2002,80(5):

94-101.

[50]ARGYRISC,SCHON

zational

learning

:atheoryofactionperspective[M].NewJersey:Addison-Wesley,1978.

[51]ationand

exploitationin

organizationallearning[J].Organizationscience,1991,2(1)

:71-87.

[52]

RYCROFTRW,-organizinginnovationnetworks:implicationsforglobalization

[

J

]

.Technovation,2004,24(3):

187-197.

[53]ADNER

R,tionecosystemsandthepaceofsubstitutionre-examiningtechnologys-curves[J].Strategicman

agement

journal,2016,37

(4):625-648.

[54]ndationsofenterpriseperformance:dynamicand

ordinarycapabilities

inan(economic)theoryoffirms[J].The

academyofmanagementperspectives,2014,28

(4)

:328-352.

[55]BALDWINCY,ng

inanage

ofmodularity[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7,75(5):84-93.

[56]王海军,王楠,陈劲•组织模块化嵌入的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J].科学学研究,2019,37(5):841-852.

[57]HENDERSON

ovator\'sdilemmaasaproblemoforganizationalcompetence[J].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

manage-

ment,2006,23:5-11.

[58]SLATERS,sfuldevelopmentandcommercialization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sightsbasedonstrategytype

[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management,2006,23:26-33.

(责任编辑沈蓉)

更多推荐

disruptive是什么意思ruptive在线翻译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