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vival是什么意思vival的用法读音典-shinee hello 歌词
2023年4月6日发(作者:2012高考英语)
旅游翻译的跨文化审视及策略
摘要: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旅游英语中涉及许多中西文化因素,文化
差异给汉英旅游翻译造成较大的困难,如果不能合理的处理旅游翻译中的文化
因素,就不利于旅游的开展。本文分析了旅游英语中的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并
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指出只有正确处理旅游英语中的文化差异才能
把我国建设为“世界旅游强国”。
关键词:旅游英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活力且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以其美丽
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2008年
北京承办夏季奥运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中国旅游。旅游为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提供了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机会。因为旅游景介的英文翻译是为英语国
家读者或懂英语的游客服务的,其目的除了传播信息外,更要吸引游客的注意
力,诱发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文化,人文或自然景观等产生强烈兴趣,激
发其购买旅游产品的欲望。所以旅游景介的翻译者必须站在跨文化的高度,从
跨文化的视角来对待旅游英语翻译。
二、旅游英语中的文化差异
(一)英汉旅游文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差异文化差异存在于人类文明的任何阶
段,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中外文化之间
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汉、英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造
就了各自旅游文体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华民族的美学思
想浓缩了独特的社会历程和文化传统,中国的古典文学一贯强调神韵、格调,
性灵境界诸说\"强调心境意绪的传达\"喜欢借景抒情主观色彩极浓。而西方民族
在这方面则大相径庭。西方传统哲学强调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维,在主观与客观
的物象关系上更多地强调的是摹仿和再现。相比之下,汉民族有着独特的社会
历程和文化传统。在介绍旅游景点时,大多使用描述性语言,言辞华丽,文笔
优美,用词凝练,含蓄;表达上多使用四言排比和对偶平行结构,以求行文工
整,声律对仗,文意对比,达到音、形、意皆美,“情景交融”的效果。在语
言上汉语倾向于注重意合,语言形式零散,语法呈隐性。下面是关于承德避暑
山庄的一段简介: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8
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
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平原区在湖区北
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
茫草原风光。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
阁、寺庙点缀其间。可以看出,汉语介绍中使用了诸如“层次分明、洲岛错
落、碧波荡漾”等主观意向很强的词,其目的在于给游客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如果将此段直接翻译为英语让外国游客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拖沓罗嗦之
感,原因就在于西方的美学观点注重的是知识性和科学性,具有鲜明的认知
性、思辨性和逻辑性。旅游英译不比文学翻译,它只是一种大众读物,读者对
象多为国外普通游客,其意图就是要让国外旅游者读懂看懂并喜闻乐见,从中
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信息,因而翻译时必须注重译文的
实用性和特殊性,注意内外有别。倘若翻译时一味按汉语的习惯在英译文中行
文用字,势必会造成行文堆砌,与英语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格格不入。
这种不同的审美意识反映到汉、英旅游文体上来,在行文用字、篇章布局、文
体修辞等方面各有讲究,美学标准和文体风格可谓大相径庭。下面两则实例可
见一斑:下面是一段介绍美国大峡谷的文章:TheGrandCanyonismorethana
greatchasmcarvedovermillenniathroughtherocksoftheColoradoplateau.Itis
morethananawe-inspiringview.Itismorethanapleasuregroundforthosewho
exploretheroads,hikethetrails,orfloatthecurrentsoftheturbulentColorado
River.Thiscanyonisagiftthattran-scendswhatweexperience.Itsbeau写一篇自己编的诗歌 tyand
sizehumbleus.Itstimelessnessprovokesacomparisontoourshort
existence.Initsvastspaceswemayfindsolacefromourhecticlives.TheGrand
Canyonwevisittodayisagiftfrompastgenerations.Taketimetoenjoythis
gift.Sitandwatchthechangingplayoflightandshadows.Wanderalongatrail
andfeelthesunshineandwindonyourface.Attendarangerprogram.Follow
thean-ticsofravenssoaringabovetherim隧组词语 .Listenfortheroarofthera-pidsfar
below.Savorasunriseorsunset.这段介绍美国大峡谷的文章从一开始就一环
扣一环。靠使用“Itismorethan…”句式,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段英
语介绍文风质朴,逻辑严谨,通俗,形象,易懂。如“Sitandwatch…Wander
along…Attenda…Follow…Listenfor…Savor…”,这些用词直观明快,亲切而
真实。但从汉语的思维角度,却会觉得英语的遣词用字过于平白,缺乏文采,
这实则是出自汉语思维的一种心理上的错觉。若按汉语的习惯,文笔会华丽得
多,例如下面一则武陵源风景的双语景介:“这里三千座奇峰拔地而起,形态
各异,有的似玉柱神鞭,立地顶天;有的像铜墙铁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
垒卵,摇摇欲坠;有的若盆景古董,玲珑剔透……神奇而又真实,迷离而又实
在,不是艺术创造胜似艺术创造,令人叹为观止。”“3000cragsriseinvarious
shapes.Theyarelikewhipsorpillarsprop-pingupthesky;orhugewalls,solid
andsound;orimmenseeggspiledonanunsteadyboarder;orminiaturerocky
orcurios…Fantasticbutactual,dreamybutreal!Theyarenotartisticworks,but
moreexquisit落花如梦凄迷 ethanartisticworks.Onecannothelpmarvelingattheacmeof
perfectionofNature\'screation.——《武陵源风景》”从汉语原文来看,其行
文华美,意象奇妙,且情景交融,是典型的汉语写景之作。然而看看译文,译
文行文用字明显汉化,语言罗嗦堆砌,言之无物,景物描绘欠明晰,表面虽是
英语,深层却像汉语。(二)旅游文体中英汉物质文化差异人类生活在物质世
界中,就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从衣食住行涉及的日常生活物品到浩瀚的工
程项目。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可能使用相同的物品,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和习惯
的不同,相同的物品也许用途不同,或者不同物品用于相同目的。像“粽子”
“、阴阳”“、春节”等词是汉语中所特有的,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英语
中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在给外国游客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时,如果将“粽
子”译为apyramidshapeddumplingmadeofglutinousricewrappedinbambooor
reedleaves(eate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不仅显得冗长拖沓,关键是
原有的文化意义尽失,外国朋友虽然知道了“粽子”是什么东西了,但是还不
知道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更不知道为什么在六月初六当天要赛龙舟
吃粽子。在另一方面,汉英两种语言同样的物质却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和隐含意
义。最有代表意义的莫过于“龙”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一个是皇权和高贵
象征、而另外一个则是邪恶的代表,导游人员在给外国游客讲解有关“龙”的
内容时,一定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文化背景,否则我们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
人”就被外国游人们理解为“魔鬼的传人”了,他们看到故宫宫殿建筑之上巨
龙缠绕,就会以为中国的帝王们像恶魔一样恐怖。这种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带
来所带来的不便,很难用直译的方法解决,现在许多专家都主张音义加注释的
方法,这样既保证了原词汇不被游客误解,又使文化信息和内涵得以传递。随
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的扩大,许多
词汇可以直接音译,并不需要加注释,如“饺子(jiaozi)”“功夫(kungfu)”“太
极(taiji)”。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可以使信息损失到最小的地步,但并不能达到
完全的意义对等。
三、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
旅游翻译的目的就在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吸引外国游客,促进中国旅游业
的发展,并把中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因此,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
法来处理旅游英语中的文化差异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就在于使译文在符合西
方的审美观点和思维方式,语法简单明了,语言层次分明,让西方读者看后有
深刻的印象。
(一)景点的音译和意译完全音译适用于对地名的翻译,此类翻译涉及的文化
内容较少,不会造成游客理解上的障碍,如北京(Bei-jing)、八达岭(Badaling)、
南京(Nanjing)、沈阳(Shenyang)等。在翻译中采用最多的是音译加意译,主要适
用于对景点和景区的翻译。类似的翻译还有八达岭长城(BadalingGreatwall),
承德避暑山庄(ChengdeSummerResort)等等。目前大多数人主张采用音译加意
译的方法翻译景点和景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西方游客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
于传递中国的地名信息,无形中增进了游客和中国文化的沟通。
(二)删减和增添删减对旅游英语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中国人在介绍旅游名
胜古迹的时候多喜欢有感而发,加入许多主观的内容和思想,往往从景点的历
史说起,把历代名人与景点的关系结合起来,面面俱到,一气呵成。这种介绍
方式符合中国人的口味,让人觉得景点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才吸引了历代
大批文人墨客,无形中便增加了旅游的乐趣。而在英语中这些介绍往往让人觉
得拖沓冗长,抓不到重点。Therearefourpartstothesummerresort——the
palaceitselfandascenicarea.ItismadeupoftheFrontPalace,thePineCrane
Temple,thePine-SoughingValleys.andtheEastPalace.Thescenicarea
includesaLakeDistrict,aDistrictofPlainsandaMountainousDistrict.TheLake
Districtreflectsthelandscapeofthefish-and-ricevillagesinsouthernJiangsuProv-
ince.TheReheSpringsarelocatedinthenortheastcorner.Thewesternpartof
thePlainDistrictillustratesagrasslandscenefromInnerMongoliawhileinthe
easternpartthereareancienttreesliketheforestsofGreaterXingan
Mountain.Thedenselyforestedmountainousareaisonanundulating
landscape.可见英文翻译没有逐字逐句的翻译汉语介绍,而是在多处运用了变
通手法,删除了汉语介绍中主观意向比较强的词语,转而注重客观介绍,因此
译文的语言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非常符合西方读者的口味。增添主要是为了
方便外国游客的理解,加入了后的拼音 对特有历史人长相思桐华全文阅读 物、事件背景的介绍,更有利于他
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三)文化借用所谓文化借用,就是借用西方文化中比较知名的人物或事件来
解释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西方客人拿中国的文化和
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增加他们的印象,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特有的内容。例
如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在接待外宾的时候,说到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他便直
接告诉翻译,让他把这个故事说成西方的罗米欧和朱丽叶,这样客人在听到罗
米欧和朱丽叶时,思想便有了一个定位,就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的这个动人的爱
情故事。四、结论除了上述提到的策略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比如改
写、解释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差异,更好地使旅游翻
译符合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篇章的宣传或互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到中西
思维方式的差异,运用合适的策略进行处理,是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对
这种文化差异的合理处理,不仅可以使外国游客在中国享受到很好的旅游服
务,而且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国际上扩大自己影响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
旅游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连城.呼吁:请译界同仁来关心对外宣传,中译英成语大全集 技巧文集.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1992.
[2]黄晓玲,李白清,周元辉.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英汉旅游篇章分析.中国科
技信息,2005(20).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忆江南三首其二白居易 6]李蓓霖.旅游英语翻译与本土文化对接的思考.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3).
[7]李丕显.寻美探幽.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8]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9]刘九洲.艺术意境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0]文军.信息与可接受度的统一.中国科技翻译,2002(1).
[11]于长江.导游业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12]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3]甄尽忠.中国旅游文化.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9).
[14]朱益平.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
更多推荐
savor是什么意思or在线翻译读音例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