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江苏省中考数学试卷几何题)

《连加、连减》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

而容易算错的计算障碍,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不过要注意,教材中的这种注明,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计算顺序而采取的特殊措施,学生计算时不要求这样注明。

(2)教材在连加、连减的例题后安排先摆后填数的“做一做”练习,其目的在于巩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主题图。

可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以“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要算出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问题,使学生知道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5+2+l,并配合计算在屏幕上闪动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算出第一步后可提问: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提醒学生第二步应是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和第三个数“1”相加。

(2)连减可仿照连加的教学进行。

教学时着重突出三点:一是引导学生根据动态过程理解连减的含义:连减就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二是根据动态画面理解连减的计算顺序:应先减第一个数,算出前面两个数相减的得数后才能再减第二个数;三是要特别突出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切实解决学生计算第二步时不知道被减数的问题

编写意图

(1)第1题是一种由一步加法计算向两步加法计算过渡的题目。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2)第6题既是连加计算,又要利用填未知加数的思维方法才能按要求填出恰当的数,这会使一些学生感到困难。

教学建议

(1)教学第一题时,要在学生计算的基础上讨论:每列第三小题和前两个小题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明确:连加的第一步计算的是第一小题,第二步计算的是第二小题,连加就是把前两个小题合在一起了。

(2)练习第2、4题时,要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较流利地表达图意,在填完算式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图意说说算式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连加与连减的认识。

(3)教学第6题时,既要引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更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先算出已给的两个数相加的得数,然后用填未知加数的方法看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跟哪个数相加得9。填后还要引导学生自己验算一下。

《加减混合》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教材配合例题各安排了一幅情景图,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例2与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步的得数教材没有标明,留给学生自己去填写。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2)“做一做”的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图正确列式计算,为以后学习看图列式计算做了准备。

教学建议

(1)教学例一时,可用课件主动地反映出湖里天鹅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并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得出算式后不要急于计算,让学生再对照画面说一说“4+3-2”表示的含义,以加深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对照图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计算顺序先算出“4+3”的得数“7”,同时在屏幕上闪动“”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的顺序和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算第二步时,注意提醒学生思考用哪个数减去2,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步要用第一步的得数减去“2”,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2)教学例2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在充分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独列

式计算并说说第二步是用哪个数跟3相加,这个数是怎么来的。

编写意图

(1)第1题让学生在数轴上填数,这是第一次出现数轴,它比写在直尺上的数更抽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

(2)第2题呈现了火箭发射前倒计时数数的情境,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另一方面反映了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与现代化建设的联系,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3)第4题是利用“选卡片”的形式练习得数是10的加法。由于得数是lO的加法在后面的进位加法中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

教学建议

(1)第1题,应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从0到10的顺序去填数。填写后让学生说一说理由,如为什么要在8和10之间的方框里填9。还可以把数轴下面的数藏起来,请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如排在6和8中间的数是几,和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序的理解。

(2)第2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其制成课件,让学生实际感受火箭发射时倒计时数数的情境。

(3)第4题是一道有多种选择的开放题,如果有学生用10和0两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加法算式,教师应给予肯定,同时还可以进行拓展,如小象拿了两张卡片,一张是3,如果相加得10,猜另一张是几?小象拿的两张卡片的数相加得10,你猜猜都可能是哪两张?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深化学生对10的组成及加法的认识。

编写意图

(1)教材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以便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逐步达到正确、熟练地计算的目的。

(2)第6题是填未知加数的练习。与第一次安排相比,程度上有所提高:不再借助直观,而是直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填出未知的加数。

教学建议

(1)第5题是一道游戏性质的习题。练习时可设计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类似于这样的计算形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多开发一些活动形式,用以激发学生练习计算的兴趣。

(2)第6题是填未知数的习题,这里没有再用直观图作支撑。因此,练习时可结合某题组织学生讨论“6+□=10,□里应填几?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利用10的组成来填写,也可能利用10-6=4来填写,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这一练习是为学生进位加法做铺垫的,因此教师应给以重视。


更多推荐

学生,计算,连减,顺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