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发(作者:长郡高中数学试卷)

如何提高小孩四年级的数学成绩

如何提高小孩四年级的数学成绩

一、要有明确的目标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只是外在的力量,只有孩子自己想学,对数

学感兴趣,通过努力成绩才会有所提高。因此,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会有学

习的动力,这个内在动力不断推动孩子的进步。我们班的平均成绩在整个年级是靠后

的,用孩子的话来讲就是“学渣班”,通过三年级一学年的相处,我了解到孩子的这

种心理是因为一二年级的成绩总是靠后形成的。长此以往,他们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成绩一直下滑。但这帮孩子并不情愿我们班永远是“学渣班”,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

成为“学霸班”,考年级第一。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帮助他们确定学期目标。有了学

习目标,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上来了,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课堂是关键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前的教学准备是

必不可少的。对于我来说,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从教以来第二次接触四年级的

教材,并且这是重新编排的新苏教版。为了能抓住各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易考点和易

混点,我在各单元的教学前都会认真做两套单元试卷,并比较两套卷子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把这些重难点、易考点和易混点加入到教学中,并针对性的设计作业。

三、课后辅导是重中之重

作业要做到及时批改及时订正,每天的作业尽量当天改完,查漏补缺。这项工作说

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巨大的事情,班上的孩子基础不一样,层次参差不齐,有的问

题需要集体辅导,有的问题则只需要个别辅导。对于孩子出错率高的习题要做好详细

记录,为期末复习提供复习资源。

课后辅导只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因此,我在班上训练“小老师”,

采用“兵教兵”的模式,让“小老师”帮助我进行个别辅导。例如:四年级上教学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个别孩子总是不能正确确定商的位置,本来应该商在

十位上,却商在百位上,针对这个问题,“小老师”就可以自己出题来帮助那些有困

难的孩子,有时孩子之间的辅导比老师去辅导的效果还要好。

如何提升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

相对于小学1~3年级的数学教材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其内容更为丰

富,更为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学

习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丰富、系统、逻辑严密的数学知道需要学

生有更好的知识基础与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通过迁移类推来探索新

的知识,逐步完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

同时,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加强了数学知识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

生借助于实际活动和生活情境来理解、感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以培

养学生灵活活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第八册教材,则将小数的相关知识作为了重点,

逐步引起入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和计算理解能力,整体来看困难程

度与复杂程度都有所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与判断能力。

数学思维的互补与整合。

首先,互补与整合的数学思维形式对于小学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们应注意同

一概念的不同解释间的互补与整合。具体地说,与加减法一样,有理数的概念也存在

多种不同的解释,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商,算子或函数,度量,等等;

但是,正如人们所已普遍认识到了的,就有理数的理解而言,关键恰又在于不应停

留于某种特定的解释,更不能将各种解释看成互不相关、彼此独立的;而应对有理数的

各种解释很好地加以整合,也即应当将所有这些解释都看成同一概念的不同侧面,并

能根据情况与需要在这些解释之间灵活地作出必要的转换。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的训练

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从年龄特征来看,小学四年级学生是个性差别最大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

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身体发育已经接近中学生指标,一部分学生则还

稍显迟缓同一二年级学生相当。在生理方面,由于家庭环境、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原因,

一部分学生心理发育较快开始变得老成,其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成熟,已经开始

阅读成人书籍,而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还明显落后。

这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小学四年级

学生的自主意识呈现整体增强趋势,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出自主的选择,独立

自主能力更强,但其爱好还不够稳定,并不如成人一样具有稳定的自主选择能力。

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

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

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

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

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

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

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

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

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

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

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

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

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

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

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

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

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

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

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更多推荐

学生,思维,数学,孩子,教学,训练,问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