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发(作者:小升初数学试卷解答题真题)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
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
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
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
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
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
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
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
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
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
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
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 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数学思考: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称,知道用物
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教育计算。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
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克和千克……………………………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二十………………………………1课时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4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
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
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教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
学法: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天平、台秤、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等。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
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
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
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质量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
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
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
更多推荐
学生,质量,单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