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志臻数学试卷)

专题31 数据的分析

☞解读考点

知 识 点

名师点晴

1.平均数

数据的

集中趋

2.中位数

3.众数

1、方差

数据的

波动

2、标准差

3、极差

☞2年中考

【2015年题组】

1.(2015泰州)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答案】D.

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极差,并会选择适当的统计量

表示数据的波动趋势.

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会选择适当的统

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集中程度.

考点:统计量的选择.

2.(2015宜宾)今年4月,全国山地越野车大赛在我市某区举行,其中8名选手某项得分

如表:

得分

人数

80

1

85

3

87

2

90

2

则这8名选手得分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85、85 B.87、85 C.85、86 D.85、87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众数是85;把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

排列,可得中位数=(85+87)÷2=86;故选C.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3.(2015凉山州)某班45名同学某天每人的生活费用统计如表:

生活费(元)

学生人数(人)

10

4

15

10

20

15

25

10

30

6

对于这45名同学这天每人的生活费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均数是20 B.众数是20 C.中位数是20 D.极差是2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这组数据中位数是20,则众数为:20,平均数为:20.4,极差为:30﹣10=20.故

选A.

考点:1.众数;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极差.

4.(2015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购买1张彩票就中奖”是不可能事件

B.“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6”是随机事件

C.了解我国青年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应作全面调查

D.甲、乙两组数据,若

【答案】B.

S

2

S

2

,则乙组数据波动大

考点:1.随机事件;2.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3. 方差.

5.(2015广州)两名同学进行了10次三级蛙跳测试,经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同,若要

比较这两名同学的成绩哪一位更稳定,通常还需要比较他们成绩的( )

A.众数 B.中位数 C.方差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方差能反映数据的稳定性,需要比较这两名学生三级蛙跳成绩的方差.故选

C.

考点:统计量的选择.

6.(2015南宁)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条形图所示,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是

( )

A.12 B.13 C.14 D.15

【答案】C.

考点:1.众数;2.条形统计图.

7.(2015崇左)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三次数学测验中,他们成绩的平均分是

x

=85,

x

=85,

x

=85,

x

=85,方差是

2

S

=3.8,

2

S

=2.3,

2

S

=6.2,

2

S

=5.2,则成绩最稳定的

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2

S

=3.8,

2

S

=2.3,

2

S

=6.2,

2

S

=5.2,∴

2

S

2

S

2

S

2

S

,∴成绩最稳

定的是乙.故选B.

考点:方差.

8.(2015来宾)已知数据:2,4,2,5,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2 B.2,4 C.2,5 D.4,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2出现了2次,故众数为2;把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2,4,

5,7,故中位数为4,故选B.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9.(2015来宾)在某次训练中,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各射击10发子弹的成绩统计图如图

所示,对于本次训练,有如下结论:①S甲2>S乙2;②S甲2<S乙2;③甲的射击成绩

比乙稳定;④乙的射击成绩比甲稳定,由统计图可知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1.方差;2.折线统计图.

10.(2015玉林防城港)学校抽查了30名学生参加“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并根据

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则30名学生参加活动的平均次数是( )

A.2 B.2.8 C.3 D.3.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3×1+5×2+11×3+11×4)÷30=(3+10+33+44)÷30=90÷30=3.故30名学生参加活

动的平均次数是3.故选C.

考点:1.加权平均数;2.条形统计图.

11.(2015福州)若一组数据1,2,3,4,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

是( )

A.0 B.2.5 C.3 D.5

【答案】C.

考点:1.中位数;2.算术平均数.

12.(2015莆田)在一次定点投篮训练中,五位同学投中的个数分别为3,4,4,6,8,则

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5 B.中位数是6 C.众数是4 D.方差是3.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平均数=(3+4+4+6+8)÷5=5,此选项正确;

B.3,4,4,6,8中位数是4,此选项错误;

C.3,4,4,6,8众数是4,此选项正确;

D.方差S2=3.2,此选项正确;

故选B.

考点:1.方差;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

x

13.(2015遵义)如果一组数据

x

1

x

2

,…,

n

的方差是4,则另一组数据

x

1

3

x

2

3

,…,

x

n

3

的方差是( )

A.4 B.7 C.8 D.19

【答案】A.

考点:方差.

14.(2015包头)一组数据5,2,x,6,4的平均数是4,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2 B.

2

C.10 D.

10

【答案】A.

【解析】

1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

5

(5+2+x+6+4)=4,解得,x=3,

1

S2=

5

[(5﹣4)2+(2﹣4)2+(3﹣4)2+(6﹣4)2+(4﹣4)2]=2,故选A.

考点:1.方差;2.算术平均数.

15.(2015聊城)为了了解一路段车辆行驶速度的情况,交警统计了该路段上午7:0至9:

00来往车辆的车速(单位:千米/时),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这些车速的众数、

中位数分别是( )

A.众数是80千米/时,中位数是60千米/时

B.众数是70千米/时,中位数是70千米/时

C.众数是60千米/时,中位数是60千米/时

D.众数是70千米/时,中位数是60千米/时

【答案】D.

考点:1.众数;2.条形统计图;3.中位数.

16.(2015北海)在市委宣传部举办的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

其中10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9.3;9.5;8.9;9.3;9.5;9.5;9.7;9.4;9.5,这组数据的

众数是 .

【答案】9.5.

【解析】

试题分析: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9.5,即众数为9.5.故答案为:9.5.

考点:众数.

17.(2015百色)甲、乙两人各射击5次,成绩统计表如下:

环数(甲)

6 7

1 1

次数

环数(乙)

6 7

0 2

次数

8

1

9

1

10

1

8

2

9

0

10

1

那么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填“甲”或“乙”).

【答案】乙.

【解析】

试题分析:甲的平均数为:(6+7+8+9+10)÷5=8,

甲的方差为:[(6﹣8)2+(7﹣8)2+(8﹣8)2+(9﹣8)2+(10﹣8)2]÷5=2,

乙的平均数为:(7×2+8×2+10)÷5=8,

乙的方差为:[(7﹣8)2+(7﹣8)2+(8﹣8)2+(8﹣8)2+(10﹣8)2] ÷5=1.2,

∵甲的方差>乙的方差,∴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

考点:方差.

18.(2015钦州)一组数据3,5,5,4,5,6的众数是 .

【答案】5.

【解析】

试题分析: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为:5.故众数为5.故答案为:5.

考点:众数.

19.(2015南京)某工程队有14名员工,他们的工种及相应每人每月工资如下表所示:

工种

电工

木工

瓦工

人数

5

4

5

每人每月工资/元

7000

6000

5000

现该工程队进行了人员调整:减少木工2名,增加电工、瓦工各1名,与调整前相比,该工

程队员工月工资的方差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变大.

考点:方差.

20.(2015乐山)九年级1班9名学生参加学校的植树活动,活动结束后,统计每人植树的

情况,植了2棵树的有5人,植了4棵树的有3人,植了5棵树的有1人,那么平均每人植

树 棵.

【答案】3.

【解析】

254351

531

试题分析:平均每人植树=3棵,故答案为:3.

考点:加权平均数.

21.(2015襄阳)若一组数据1,2,x,4的众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3

【答案】

2

考点:1.方差;2.众数.

22.(2015随州)某校抽样调查了七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整理数据后制成了如下所

示的频数分布表,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在第 组.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时间(小时)

0≤t<0.5

0.5≤t<1

1≤t<1.5

1.5≤t<2

2≤t<2.5

频数(人)

12

24

18

10

6

【答案】2.

【解析】

试题分析:共12+24+18+10+6=70个数据,12+24=36,所以第35和第36个都在第2组,所

以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在第2组.故答案为:2.

考点:1.中位数;2.频数(率)分布表.

23.(2015厦门)已知一组数据1,2,3,…,n(从左往右数,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是

2,第3个数是3,依此类推,第n个数是n).设这组数据的各数之和是s,中位数是k,则

s= (用只含有k的代数式表示).

2

【答案】

2kk

【解析】

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3,…,n(从左往右数,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是2,第3

个数是3,依此类推,第n个数是n),∴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

k

n(n1)n1

2n2

,∴

n2k1

,∵这组数据的各数之和是s,中位数是k,∴

snk(2k1)k

=

2k

2

k

.故答案为:

2k

2

k

考点:1.中位数;2.综合题.

24.(2015江西省)两组数据:3,a,2b,5与a,6,b的平均数都是6,若将这两组数据

合并为一组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中位数为 .

【答案】6.

考点:1.中位数;2.算术平均数;3.综合题.

25.(2015南宁)今年5月份,某校九年级学生参加了南宁市中考体育考试,为了了解该校

九年级(1)班同学的中考体育情况,对全班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以下

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如表)和扇形统计图(如图),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全班学生人数和m的值.

(2)直接学出该班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分数段.

(3)该班中考体育成绩满分共有3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1人,现需从这3人中随机选

取2人到八年级进行经验交流,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出恰好选到一男一女的概率.

2

【答案】(1)50,18;(2)落在51﹣56分数段;(3)

3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C分数段所占比例以及其频数求出总数即可,进而得出m的值;

A

1

A

2

B

1

A

1

(A

1

,A

2

) (A

1

,B

1

A

2

(A

2

,A

1

(A

2

,B

1

B

1

(B

1

,A

1

) (B

1

,A

2

42

P(一男一女)=

6

=

3

考点:1.列表法与树状图法;2.频数(率)分布表;3.扇形统计图;4.中位数.

26.(2015梧州)某企业招聘员工,要求所要应聘者都要经过笔试与面试两种考核,且按考

核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如果考核总成绩相同时,则优先录取面试成绩高分者.下面是

招聘考和总成绩的计算说明:

笔试总成绩=(笔试总成绩+加分)÷2

考和总成绩=笔试总成绩+面试总成绩

现有甲、乙两名应聘者,他们的成绩情况如下:

(1)甲、乙两人面试的平均成绩为 ;

(2)甲应聘者的考核总成绩为 ;

(3)根据上表的数据,若只应聘1人,则应录取 .

【答案】(1)85.35;(2)145.6;(3)甲.

【解析】

试题分析:(1)先求出甲、乙两人的面试总成绩,再求出其平均成绩即可;

(2)根据笔试总成绩=(笔试总成绩+加分)÷2,考和总成绩=笔试总成绩+面试总成绩分别

求出甲的考核总成绩即可;

考点:1.加权平均数;2.算术平均数.

27.(2015河池)某校为了选拔学生参加“汉字听写大赛”,对九年级一班、二班各10名学

生进行汉字听写测试.计分采用10分制(得分均取整数),成绩达到6分或6分以上为及格,

得到9分为优秀,成绩如表1所示,并制作了成绩分析表(表2).

表1

一班

二班

表2

5

10

8

6

8

6

9

9

8

10

10

4

10

5

8

7

5

10

5

8

班级

一班

二班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7.6 8 a

b 7.5 10

方差 及格率 优秀率

3.82 70% 30%

4.94 80% 40%

(1)在表2中,a= ,b= ;

(2)有人说二班的及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一班,所以二班比一班好;但也有人认为一班成

绩比二班好,请你给出坚持一班成绩好的两条理由;

(3)一班、二班获满分的中同学性别分别是1男1女、2男1女,现从这两班获满分的同

学中各抽1名同学参加“汉字听写大赛”,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恰好抽到1男1女两位同学

的概率.

1

【答案】(1)8,7.5;(2)一班的平均成绩高,且方差小,较稳定;(3)

2

【解析】

试题分析:(1)分别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众数的定义解答;

(2)方差越小的成绩越稳定;

考点:1.列表法与树状图法;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5.方差.

28.(2015贵港)某市团委举办“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知识竞赛,甲、乙两所学校参赛人数

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90分,100分,并根据统计数据绘

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乙校成绩统计表

分数(分)

70

80

90

100

人数(人)

7

1

8

(1)在图①中,“80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

(2)请你将图②补充完整;

(3)求乙校成绩的平均分;

(4)经计算知S甲2=135,S乙2=175,请你根据这两个数据,对甲、乙两校成绩作出合理

评价.

【答案】(1)54°;(2)作图见试题解析;(3)85;(4)甲班20同名同学的成绩比较整齐.

试题解析:(1)6÷30%=20,3÷20=15%,360°×15%=54°;

(2)20﹣6﹣3﹣6=5,统计图补充如下:

(3)20﹣1﹣7﹣8=4,

x

=(70×7+80×4+90+100×8)÷20=85;

(4)∵S甲2<S乙2,∴甲班20同名同学的成绩比较整齐.

考点:1.条形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3.加权平均数;4.方差.

29.(2015咸宁)某校九年级两个班,各选派10名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预

赛.各参赛选手的成绩如图:

九(1)班:88,91,92,93,93,93,94,98,98,100

九(2)班:89,93,93,93,95,96,96,98,98,99

通过整理,得到数据分析表如下:

班级

九(1)班

九(2)班

最高分

100

99

平均分

m

95

中位数

93

n

众数

93

93

方差

12

8.4

(1)直接写出表中m、n的值;

(2)依据数据分析表,有人说:“最高分在(1)班,(1)班的成绩比(2)班好”,但也有

人说(2)班的成绩要好,请给出两条支持九(2)班成绩好的理由;

(3)若从两班的参赛选手中选四名同学参加决赛,其中两个班的第一名直接进入决赛,另

外两个名额在四个“98分”的学生中任选二个,试求另外两个决赛名额落在同一个班的概率.

【答案】(1)m=94,n=95.5;(2)①九(2)班平均分高于九(1)班;②九(2)班的成绩

比九(1)班稳定;③九(2)班的成绩集中在中上游,故支持九(2)班成绩好(任意选两

1

个即可);(3)

3

(3)用A1,B1表示九(1)班两名98分的同学,C2,D2表示九(2)班两名98分的同学,

画树状图,如图所示:

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有12种,其中另外两个决赛名额落在同一个班的情况有4种,则P(另

41

外两个决赛名额落在同一个班)=

12

=

3

考点:1.列表法与树状图法;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5.方差.

【2014年题组】

1.(2014年福建福州中考)若7名学生的体重(单位:kg)分别是:40,42,43,45,47,

47,5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44 B.45 C.46 D.47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因此,这组数据的平

40424345474758

46

7

均数是:.故选C.

考点:平均数.

2.(2014年福建南平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适合用全面调查

B.数据2、3、4、2、3的众数是2

C.数据4、5、5、6、0的平均数是5

D.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分别是

22

S

3.2,S

2.9

,则甲组数据更稳定

【答案】A.

考点: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2.众数;3.平均数;4.方差的意义.

3.(2014年甘肃兰州中考)期中考试后,班里有两位同学议论他们所在小组同学的数学成

绩,小明说:“我们组成绩是86分的同学最多”,小英说:“我们组的7位同学成绩排在最中

间的恰好也是86分”,上面两位同学的话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 )

A.众数和平均数 B.平均数和中位数 C.众数和方差 D.众数和中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排在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

因此,两位同学的话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众数和中位数.故选D.

考点:统计量的判断.

4.(2014年广东广州中考)在一次科技作品制作比赛中,某小组八件作品的成绩(单位:

分)分别是7,10,9,8,7,9,9,8,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位数是8 B.众数是9 C.平均数是8 D.极差是7

【答案】B.

考点:1.中位数;2.众数;3.平均数;.4.极差.

5.(2014年广西北海中考)甲、乙、丙、丁四人参加射击训练,每人各射击20次,他们射

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1环,各自的方差见如下表格:

方差

0.293

0.375

0.362

0.398

由上可知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方差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

均数的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小,越稳定.因此,

∵0.293<0.362<0.375<0.398,∴甲的射击成绩最稳定.故选A.

考点:方差.

6.(2014年福建厦门中考)已知一组数据:6,6,6,6,6,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1

S

x

1

x

n

【注:计算方差的公式是

2



x

2

2

x

2

x

n

x



2

【答案】0.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再根据方差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1

2

S

2

6

66

0

6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这组数据的方差.

考点:方差的计算.

7.(2014年福建龙岩中考)若一组数据3,4,x,5,8的平均数是4,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

是 .

【答案】4.

考点:1.平均数;2.中位数;3.方程思想的应用.

8.(2014年福建三明中考)甲、乙两支仪仗队的队员人数相同,平均身高相同,身高的方

差分别为S2甲=0.9,S2乙=1.1,则甲、乙两支仪仗队的队员身高更整齐的是 (填“甲”

或“乙”).

【答案】甲.

【解析】

试题分析:方差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

均数的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小,越稳定.因此,

∵0.9<1.1,∴甲、乙两支仪仗队的队员身高更整齐的是是甲.

考点:方差的意义.

9.(2014年天津市中考)为了推广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

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鞋供学生借用.现从各年

级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鞋号,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有关信息,解答下列

问题:

(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 ,图①中m的值是 ;

(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根据样本数据,若学校计划购买200双运动鞋,建议购买35号运动鞋多少双?

【答案】解:(1)40;15;(2)众数为5,中位数为36;(3)60双.

考点:1.条形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3.用样本估计总体;4.中位数;5.众数.

10.(2014年浙江义乌中考)九(3)班为了组队参加学校举行的“五水共治”知识竞赛,在

班里选取了若干名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甲乙两组,进行了四次“五水共治”模拟竞赛,成

绩优秀的人数和优秀率分别绘制成如下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第三次成绩的优秀率是多少?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S=1.5

(2)已求得甲组成绩优秀人数的平均数

x

甲组

=7

,方差

甲组

,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一组

成绩优秀的人数较稳定?

【答案】(1)65%,作图见试题解析;(2)甲组成绩优秀的人数较稳定.

2

∵乙组第四次成绩优秀的人数为

2085%89

(人),∴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如下:


更多推荐

数据,成绩,学生,方差,中考,中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