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成都最新考试数学试卷)
高中数学比较大小综合测试题
高中数学比较大小综合测试题
比较大小
同步练习
1、设 ,则下列各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2.若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3、下列命题:①
;② ;③ ;④ ( ),其中真命题是(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 1)若 ,则 .
( 2)若 ,则 .
( 3)若 ,则 .
( 4)若 ,则 .
问:哪两个命题是正确的?对不正确的命题,添加什么条件后变成正确命题.
5、( 1)若
,试比较 与 的大小;
(2)设 ,且
,试比较 与 的大小。
6.已知
, ,求证: .
7.已知
, ,求证: .
8.如果
, , ,求证: .
第1页/共3页
1 / 3
)
高中数学比较大小综合测试题
9.已知三个不等式: ( 1) ,( 2) ,( 3) .以其中两个作
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两个能成立的不等式命
题.
10.已知
, ,证明: .
11、已知
,设
,比较 M 、N 、P 的大小。
12.求证:
.
13.设 ,求下列式子的取值范围:
( 1) ;(2) ;
(3) ;( 4) .
14.设 ,分别求出( 1) ;( 2) ;( 3) 的取值范围.
15.已知
,求
的取值范围.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与当今 “教师 ”一称最接近的 “老师 ”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 “老师 ”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 “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 “教师 ”或 “教习 ”。可见, “教师 ”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 ”的含义比之 “老师 ” 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
第2页/共3页
2 / 3
高中数学比较大小综合测试题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
“教师 ”为 “教员 ”。
16.船在流水中在甲地和乙地间来回行驶一次的平均速度和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否想等,为什么?
“师 ”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 “师长、师傅、先生 ”而来。其中 “师傅 ”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 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 “师 ”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 “老师 ”的原意并非由 “老 ”而形容 “师”。 “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 ”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 “荀卿最为老师 ”之说法。慢慢 “老师 ”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 “老师 ”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 “教师 ”,其只是 “老”和 “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身上学以 “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第3页/共3页
3 / 3
更多推荐
知识,老师,时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