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双鸭山中考考几科数学试卷)
教 材 分 析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
序数(第几)的教学采用学生熟悉的排队买票的素材,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理解、体会序数的含义。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多个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1) 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2)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3)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4)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 精心设计学习和训练的案例与步骤,为学生逐步形成数学能力提供必要资源。3.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为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机会与素材。在一年级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中都渗透了数学思想,如符号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推理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等等。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比多少”的编排,对小猴和散乱放置的各种水果先进行分类,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统计出数量,然后再引出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并渗透了统计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注意加大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
过练习让学生体会一个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体现不同的事情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概括性和简洁性,渗透了数学抽象的思想。在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方面,教材除了提供“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外,还注意设计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希望以此提示教师在课堂上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4. 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能力发展,教材精心设计了过程性评价板块。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反思与自我评价“成长小档案”;在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安排了“自我评价表”。“成长小档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感想。教材通过所提供的案例提示,一要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二要让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自我评价表”是让学生在全部学习结束后,对自己本学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反思与自我评价。教材提供了9项反思与评价的内容,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述的两方面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6.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标准(2011)》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为此,教材的设计一方面要反映课程标准的理念,另一方面注意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提供方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
习方式,提示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许多例题插图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供教师选择使用,或进行创造性地发挥。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的插图包含了学习“比多少”的多方面的信息,教材提出“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通过丰富的变式,使学生加深对“同样多”“多”“少”的理解。 (3)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农家小院、小猴吃水果、看谁拿得对、喂小鸡、快乐的周末、郊游、堆雪人等。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活动,思想,教学,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