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发(作者:大学数学试卷组成部分)
word版本试题——可以编辑
第一单元 四那么运算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根底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新课讲授】
1.揭例如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
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师: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师:加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分别是什么?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
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
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
〔3〕列式为: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拟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
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全长和其中的一段,
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和与其中一
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减法是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复后,教师小结,减法中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
1 / 86
word版本试题——可以编辑
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情景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
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 〔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
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那么提问:怎样报才
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3+3+3+3=12
用乘法:3×4=12。
2.反应、投影校对
2 / 86
更多推荐
减法,学生,教师,算式,意义,加法,关系,计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