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云南小学毕业数学试卷)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名师预测题一(下)
1.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了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这称为()。
A.暂停现象B.起伏现象
C.高原现象D.天花板现象
1.孔子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退而省其私”等方法,细致地了解和
研究每一个学生。这种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符合教学的()。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2.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如果个体按照人们所称的“好孩
子”的要求去做,以求得到别人的赞许,那么他处于道德发展的()。
A.惩罚和服从阶段B.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C.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D.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3.如果一个学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个体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特征时,他会产生一种
()的观念。
A.“我太笨了”B.“我不够努力”
C.“问题太难”D.“我运气不佳”
4.某初中生原来认为“鸟是会飞的”,后来知道鸵鸟也是鸟,但不会飞,他又重新建立鸟
的概念,这一过程属于()。
A.适应B.顺应
C.同化D.异化
5.小学教学中一般每天有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而且每隔几周就有阶段复习,这主要依据
的是()。
A.记忆效果及时巩固的原理B.引起学生注意的原理
C.促进学生思考的原理D.激发学生想象的原理
6.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
C.监视策略D.计划策略
7.区分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是否有远大的教育理念
B.能不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
C.是否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
D.能不能在教学中体现教育实践智慧
8.班杜拉等人认为,儿童的那些被称作道德行为的东西,是通过观察学习所得的,是可以
改变的,影响儿童道德行为的主要是()以及榜样与强化等。
A.年龄B.环境
C.自我意识D.生理因素
9.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
虑,觉得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况是一种()。
A.抑郁症B.恐惧症
C.焦虑症D.强迫症
10.下列教学方法的实施组织形式属于现场教学的是()。
A.实验法B.演示法
C.欣赏教学法D.参观法
11.寓言故事《天鹅、梭鱼与大虾》里提到这三种动物一起拉车,天鹅往天上飞来拉车,梭
鱼往水里钻来拉车,大虾往后跳来拉车,结果车却一动不动,这个故事提醒教师在进行
德育时要注意()原则。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一致性与连贯性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2.教师必须知道相关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这属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
A.学科知识B.相关文化知识
C.实践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
13.程序性记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B.它包括对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C.这类知识的记忆往往比较快D.它一旦形成,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14.马克思曾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
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反的是()。
A.方仲永小时候聪明伶俐,5岁能作诗,12岁时写诗已不如从前,到了20岁左右则“泯
然众人矣”
B.“人猿泰山”的故事及印度“狼孩子”的发现
C.“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15.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16.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D.苏格拉底
17.下列说法中符合奥苏泊尔的观点的是()。
A.接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18.“甲比乙白,乙比丙黑,三人中谁最白?”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才能成功地回答
这一问题?()
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9.教师职业道德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体现了教师职
业道德行为的()。
A.多样性B.典范性
C.广泛性D.双重性
2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力是()。
A.遵守师德规范B.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更多推荐
学生,阶段,教育,教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