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滨江数学试卷)

1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

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师接着说,我能直接判断任意

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

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首先导入课程内容:开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情境:如分

梨,教师给学生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在讲解中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梨数量。“有

4个梨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啪--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梨子,平均分

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掌声依然响亮。最后“只有一个梨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同学们你看看,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悱愤状态了。

这时,教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梨子,孩子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

个梨子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

的最大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教学一年级“第几”这一内容时,可以讲述这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饼,一天他到一

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四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

气说:“唉早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故事到此我问“大家说那个人说的对不对呢

﹖”学生异口同声的答:“不对”“为什么不对呢﹖”有些学生能一下子想到答案,但有的学生却不大明

”如白为什么,老师便能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认真学好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

1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更多推荐

学生,教师,表示,梨子,导入,新知,创设,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