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挑战新高考数学试卷电子版)
如何让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更具趣味
摘要:数学是一门智慧之学,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我认为,数学虽然需要
一定的天赋,但能学好数学的人,一定是对数学有着非常深入的兴趣爱好的人。
本文将致力于探讨如何让四年级数学变得有趣味。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趣味性
引言:四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学习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如何帮助孩子
获得持续性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便孩子获得持续学习,乐于学习数学的精神动力,
是小学数学教育应当思索的重要问题。通过我的多年观察,我发现,四年级是孩
子学习数学的分水岭,这导致了极化效应,即乐于学习数学的孩子会倾向于在数
学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获得更好的分数。失去了数学学习兴趣的同学则会将数
学弃置迤逦,即便在课堂教学中,也无法调动其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孩
子落下的内容太多,积累的知识不够,无法掌握接受新知的能力。因此,如何让
同学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何让四年级数学更具趣味性,则是本文着重讨论的核心
问题。
一、补短板,深化数学教学“供给侧”改革
当进入四年级学习后,不少同学感觉数学学习吃力,应用题理解难度加大,
导致同学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必须在四年级教学中,将一二三年级
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回顾,然而,时间的有限性又不允许四年级教学过程中系统
性回顾数学知识。因此“注重需求侧”则成为了数学教学的普遍现象。即学生哪道
题不会,就给学生讲哪道题。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只能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讲解,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会导致当学生见到原题时会做,但稍微更改题目
中的条件或者设问方式,学生又是恍恍惚惚不知所云。
因此,一定要从“需求侧”转向数学教学的“供给侧”改革。这就要求老师针对
特定的问题进行一个模块化的讲解,针对某一类的进行一个逐步深入,由点及面
的教学。我们知道,面对问题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数学题目中更是如
此。然而,这并不能排除寻求一种通法的可能性。这种通法能够让学生迅速用模
块化思维思考问题。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方程
问题,掌握了方程思维,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从数学教育“供给侧”一端,将所有的具体的问题用一
种更具有普适性的通法讲通,讲透,而不是就某一数学问题讲某一解题技巧。运
用数学模型思考,并不是一种思维上的惰性,而是尊重自然事物其本质的规律。
抓住了数学规律,也就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
二、提质量,利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和粉笔是课堂的标配,即便是运用幻灯片,也不过
是将文字搬上了荧幕,少了一些粉笔灰对老师和学生的侵害。然而,我认为,在
数学课堂教育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潜力还十分有待于被开发。我们知道,未成
年人都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二维动画。实际上,在数学几何教学中,很大程度
上线面角关系的变动,都依赖于图形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变化是很难在静态的
黑板面前得以展现的。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数学建模技术,
便能轻松以可视化信息图表的形式展现给同学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这需要
老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多媒体信息教学的本领和能力。
数学是一种形式之学而非内容之学,它所指的形式是非常丰富的,数学的趣
味性本身就在于它能将复杂的事物通过运算简单化,这便是数学的简洁美。利用
多媒体技术,这种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会一目了然,也能调动学生大脑中关于图
形记忆的区域,使得数学学习从纷繁复杂的推导、演绎归纳中脱离出来,直接变
成一种艺术,一种美感。
三、增效益、发挥同学们的“增效作用”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增效作用”,而这种经济学原理,同样可以
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潜力,鼓励学生从不同途
径,不同方式来思索数学问题。
数学从来不是一种由因及果的线性式思维,同样存在一因多果(分情况讨
论),同因异果(条件改变),殊途同归等多元化的解题方式。解题的过程和思
路,直接反应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我认为,数学解题过程是远远
高于结果本身的,这正是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因此,我认为在日常数学教学中,
应将分享式教学引入课堂。让更多的同学上讲台来分享自己的异于他人的解题思
路和解题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样有利于拓宽学生思
考问题的思维,促进数学知识更为深入的印刻在同学的脑海中。
最后,我想再谈一下我对数学以及数学教学的见解,我认为,数学并不是百
分之百理性的学科,它需要灵感,需要天赋,甚至需要巧合和契机。比如在做题
的过程中,一条决定成败的辅助线或许就来源于心灵片刻的震颤。正因为数学有
时是捉摸不定的,是需要机遇和契机的,就更具有神秘的迷人的魅力,在课堂教
学中,如果能深挖数学的这种魅力,便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艳,唐恒钧.小学数学逻辑推理教学的个案研究——以“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探索”
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03):355-360.
[2]刘艳红.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道题的探索之路[J].小学教
学参考,2020(17):28-29.
更多推荐
数学,学习,学生,问题,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