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发(作者:顺德中考二模数学试卷)

(通用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附答案

茵苗教育9月21日

参考答案:

1、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的是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我们需要求出剩下的书的本数,即2640-240=2400(本),要求几小时才能装订完,我们需要求出每小时装订多少本,已知3小时装订了240本,所以每小时装订240÷3=80(本)。因此剩余的2400本,装订完需要的时间为2400÷80=30(小时)。

参考答案:(2640-240)÷(240÷3)=2400÷80=30(小时)

答: 剩下的书还需要30小时能装订完。

2、四年级要为图书馆修补244本图书,第一天修补了49本,第二天修补了51本,剩下的要3天修补完,平均每天要修补多少本?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四年级要为图书馆修补244本图书,第一天修补了49本,第二天修补了51本,所求问题:剩下的要3天修补完,平均每天要修补多少本。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剩余的书是多少本,剩余的书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为,244-49-51=144(本),然后除以时间,即144÷3=48(本),所以平均每天要修补48本。

参考答案:244-(49+51)=244-100=144(本)

144÷3=48(本)

答:平均每天要修补48本。

3、建筑工地需黄沙40吨。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了5次,余下的改用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运,还要运几次?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建筑工地需黄沙40吨,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了5次,所求问题:余下的改用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运,还要运几次。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余下多少吨,余下的黄沙有40-(4×5)=20(吨),20吨黄沙用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运,还要运

20÷5=4(次)。

解:40-(4×5)=20(吨) 20÷5=4(次)

答:还要运4次。

4、买一盆花要120元,买4盆送一盆,学校要用25盆花,最少要花多少钱?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买一盆花要120元,买4盆送一盆,所求问题:学校要用25盆花,最少要花多少。由已知条件可以知道,买5盆花4盆的钱,实际每盆花需要 [120×4÷(4+1)]=96(元),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学校要用25盆花,最少要花96×25=2400(元)。

参考答案:[120×4÷(4+1)]×25=96×25=2400(元)

答:最少要花2400元。

5、两个年级的班长去买书,一年级有45人,每人买2本,二年级每人买3本,二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一年级一样多。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解析:已知条件:两个年级的班长去买书,一年级有45人,每人买2本,二年级每人买3本,二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一年级一样多。所求问题: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我们可以先计算一年级的总本数,即45×2=90(本),因为二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一年级一样多,所以90÷3=30(人)。

参考答案:45×2÷3=30(人)

答:二年级一共有30人买书。

6、有4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这4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

解题思路:已知条件:有4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所求问题:这4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先算出这4个数的和,即(45+46+49+52)÷3=64,由已知条件得,其中三个数的和最大的是52,所以剩余的第四个数最小,64-52=12,所以这4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12。

参考答案:(45+46+49+52)÷3=64

64-52=12

答:这4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12。

7、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身长是280米,慢车的车身长是385米。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11秒,那么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解题思路:由于两车的相对速度是一样的,首先要求出两车的相对速度,设快车静止,那么相对速度=慢车长度÷11=385÷11=35(米/秒);然后慢车上的人看快车,设慢车静止,相对速度依然是35米/秒,那么时间就=快车长度÷相对速度=280÷35=8(秒).

参考答案:385÷11=35(米/秒)

280÷35=8(秒)

答: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8秒。

8、一支铅笔比一块橡皮贵7分,一支圆珠笔可买11支铅笔,已知一块橡皮8分,一支圆珠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根据一支圆珠笔可买11支铅笔,可以知道1支圆珠笔的价格=11支铅笔的价格,已知一支铅笔比一块橡皮贵7分,一块橡皮8分,所以一支铅笔就是8+7=15(分),11支铅笔就是11×15=165(分),进行单位换算,165分=1元6角5分,所以一支圆珠笔是1元6角5分。

参考答案:(8+7)×11=15×11=165(分) 165分=1元6角5分

答:一支圆珠笔1元6角5分。

9、茵苗妈妈今年45岁,茵苗今年5岁,再过3年,妈妈的岁数是茵苗的多少倍?

解题思路:3年后妈妈的岁数÷3年后茵苗的岁数=3年后茵苗的岁数是3年后茵苗的岁数的倍数。3年后,妈妈就是45+3=48(岁),茵苗就是5+3=8(岁),所以妈妈的岁数是茵苗的多少倍,列式计算,48÷8=6。

参考答案:(45+3)÷(5+3)=48÷8=6

答:再过3年,妈妈的岁数是茵苗的6倍。

10、小明有40元钱,比小青多6元,两人共有多少元?小明给小青多少元两人钱数一样多?

解题思路:已知小明有40元钱,比小青多6元,所以小青有40-6=34(元)。两人一共有40-6+40=74(元)。要使两个人钱数一样多,只需要将小明比小青多的6元分成两份,一人一份,即6÷2=3(元),所以小明给小青3元两人钱数一样多。

参考答案:40-6+40=74(元) 6÷2=3(元)

答:两人共有74元,小明给小青3元两人钱数一样多。

11、某厂有男工42名,女工人数比男工的3倍少11名,这个工厂共有多少名工人?

解题思路:要求这个工厂一共有多少名工人,即男工数+女工数=总数,已知男工的人数,先求出女工的人数。已知男工42名,女工人数比男工的3倍少11名,所以女工人数就是42×3-11=115(名),加上男工人数就是总人数,列式计算,42+(42×3-11)=42+115=157(名),所以这个工厂共有157名工人。

参考答案:42+(42×3-11)=42+115=157(名)

答:这个工厂共有157名工人。

12、陈叔叔在化肥厂开车送化肥。去时每小时行48千米,用了5小时,返回时因为空车只用了3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题思路:路程÷ 时间=速度,已知去时每小时行48千米,用了5小时,我们可以求出路程,即48×5= 240(千米),返回时用了3小时,所以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240÷3=80(千米)。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即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用的时间,即240×2÷(3+5)= 480÷8=60(千米)

参考答案:(48×5)÷3= 240 ÷3=80(千米)

240×2÷(3+5)= 480÷8=60(千米)

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60千米。

13、学校发练习本,发给8个班,每班200本,还要留100本发奖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解题思路:已知需要发给8个班,每个班200本,那么就需要8×200=1600(本),还要留100本发奖用,所以一共需要买1600+100=1700(本)练习本。

参考答案:8×200+100=1600+100=1700(本)

答:学校应买1700本练习本。

14、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解题思路:总量÷每天烧的=烧的天数。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首先要换算单位,1吨=1000千克。原计划烧40天,所以原计划每天烧1000÷40=25(千克),改进炉灶后,每天节省5千克,所以现在每天烧25-5=20(千克),1000千克煤就可以烧1000÷20=50(天),这批煤可以烧50天。

参考答案:1吨=1000千克

1000÷40=25(千克)

1000÷(25-5)=1000÷20=50(天)

答:这批煤可以烧50天。

15、茵苗在计算加法的时候,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9,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错写成3,所得的和是533,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9,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错写成3,所得的和是533。这样所得的和比原来少了(500-3),所以原来的和是533+(500-3)=1030。

16、茵苗在做题的时候,把减数个位上的8错写成3,把十位上的6错写成0,算出来的差是100,请问正确的差是多少?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减数个位上的8错写成3,减数减少了5;把十位上的6错写成0,减数减少了60,这样错写的减数比原来少了60+5=65。因为被减数不变,根据差的变化规律,差因此要增加65,正确的差应该要比错误的差少65,所以正确的差是100-65=35。

17、茵苗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把被除数1350错写成1305,结果得到的商是52,余数是5,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要求出正确的商,需要先求出正确的除数是多少。已知错误的被除数是1305,商是52,余数是5,求出除数是(1305-5)÷52=25,因此,正确的商应该是1350÷25=54。

18、茵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6错写成9,结果得936,实际应该为864,这两个因数各是多少?

一个因数的个位6错写成9,所得的结果比原来多9-6=3个另一个因数;实际的结果与错误的结果相差936-864=72,72÷3=24,864÷24=36。所以,一个因数是36,另一个因数是24。

参考答案:9-6=3 936-864=72 72÷3=24 864÷24=36


更多推荐

已知,茵苗,思路,条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