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八上一单元数学试卷)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

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

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良师。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

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

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

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

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

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

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

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

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

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

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

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读了《守望课堂——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感触颇深。书中一向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是指教

师应经过自我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帮忙学

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资料,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

学知识,并且也应帮忙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

在《伟大的发现》这一篇随笔中,余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小陷阱”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循环节,在整

节课中,学生完全没有感觉自我在被灌注思想。回答问题的、没回答问题的,都感到自我有一个“伟大

的发现”。而在平日的教学中,应对教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

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仅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我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有的时候,整个教

室里鸦雀无声……这是我教六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

奋的孩子怎样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副模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们的思考本事几乎丧失了。学生的思考来源于教师的启迪和培养。我们做教师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

到让学生掌握现成的东西,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从不用思考慢慢发展到不会思考,之后遇到问题

也就不愿意思考了,这就会发生以上的情景。

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个教学案例中,余教师抓住了怎样画一个三角形这个点,促进学生对“围成”

的理解,从而建构三角形的意义。正如书中所说:每一个概念的建立都不是无源之水,其生长点的准确

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不断构成

数学本事、数学素养,获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基本知识

的掌握是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获取才是最终目的。

在《一个都不能少》这篇统计课的教学反思中,我看到了一个数学教师应有的核心素养。统计教学

重在观念,观念的构成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所以,统计学里,所有数据一个都不能少。少了数据收集,

数据就失去了生命力,少了整理,数据就失去了冲击力、减少了说服力,少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价值

就难以得到体现。在统计学教学中,千万不能图快、赶时间,我们应当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也体会到

“一个都不能少”的意义所在!

这几年我都是带六年级数学课程,除了每周一节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外,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和适时引

导学生进取、主动参与知识构成的全过程,并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设广阔的思维背景,力求做到:学生

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提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教师绝不示范;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教师绝

不替代。这样做,我觉得对启发他们的.思考有一点作用,有时候我也会泄气,因为学生的答案往往和

题目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在努力地坚持着……在我们忙着应付各种考试的时候,请留一点时间让孩子思

考。

最近,一看到《小学数学教师》中“应用题教学研究”这篇报告感触良多。

1、在小学教学应用题时采用目前流行的“分类型、给结语、给解题模式”的教法所产生的弊端和

给学生造成的损害。这种损害在小学阶段虽然不十分明显,但是已经看到一些,到了中学就更清楚地显

示出来。因而问题也就更为严重。这说明采用目前流行的教法,在小学没有真正给中学学习打好数学基

础,相反地给进一步学习造成了障碍。学生没有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靠死记硬套公式,是无法进一步学

好数学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并加以改进。

2、紧密联系乘法的意义,加强用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有利于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

解题能力,而且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从而也进一步说明,按照现行教材中对应用题教学的处理方法进

行教学,基本上是可行的,不需要另外补充什么结语和解题公式。关键在于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

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具体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已知未知的不同确定解法。实际上有

不少教师是按教材的精神教的,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现行教材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进一步加强应

用题之间的联系,加强方程解法。

3、引人深思的是,在肯定十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的同时,也要看到确实还存在不

少教法死板的问题,乘除法应用题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应用题教法死板的问题很早就提出来

了,《小学数学教师》连续几年讨论了数学教学要灵活的问题。但是应用题教学中的教法死板的问题依

然存在。这正说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还需要深入开展。万里同志指出如果不彻底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

法,就不能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提高民族素质,一方面是提高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小学,数学,思考,数学教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