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阳泉新华小学数学试卷答案)

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设计者】张凌云

【授 课 人】八年级数学教师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77课时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要求,结合八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学期课程目标。

1、掌握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利用它解决简单问题.

3、探索轴对称,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以及其判定方法.

4、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掌握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

5、掌握分式的概念,计算,分式方程及应用。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本章主要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多边形的有关计算。让学生不仅解决有关计算,而且能够学到研究几何图形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并能初步了解所学的图形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

1 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第十五章 分式

本章主要让学生看到分式与分数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分式是我们研究数量关系并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理解能力。

【课程内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说明,结合我校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确定本学期的课程内容如下

单元序号 单元专题 课时内容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3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数学活动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12。1全等形 1课时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5课时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课时

数学活动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13.1轴对称 3课时

13。2画轴对称图形 2课时

13。3等腰三角形 5课时

13。4课题学习 2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课时安排

十一 三角形 10课时

十二 全等三角形 11课时

十三 轴对称 14课时

2 期中考试

复习与测试

14.1整式的乘法 6课时

14.2乘法公式 3课时

14.3因式分解 3课时

数学活动 2课时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15。1分式 3课时

15。2分式的运算 3课时

15。3 分式方程 3课时

数学活动 2课时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复习与测试

5课时

整式的乘法与

十四

因式分解

17课时

十五 分式 14课时

期末考试

合计

6课时

77课时

【课程实施】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相关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统一教学思想。

全年级教师重点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有效教学”的新理念。使老师通过新课标及教育理论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备课组建设,抓好业务学习。

首先把备课组工作具体化,目标化,制度化.加强备课组自身建设,准时参加每周二的备课组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备课组开展互相学习、开展取长补短的同课异构活动、六维磨课活动.

备课组内轮流进行六维磨课活动,从课前备课、说课,课堂讲课、观课,课后评课、思课,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课前个人备课完成后,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进行二次备课,优化问题设计和教学环节设计。课堂通过上课或观课,思考和分析课堂的问题,课后根据反馈的问题,以检查、诊断、总结自己或备课组老师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切实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确保每一节课都上出实效.

3、争取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3 4、坚持听课制度:按学校规定:任课教师每学期每人不少于16节,力争超额完成听课任务,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日日清、周周清、章章清的措施。

日日清主要以每课的课后练习为根据,确保每一位同学必须掌握必做题部分的试题,周周清每两周一次,为每位同学及时复习数学做好铺垫.章章清以每章单元测验为依据,年级统一评分标准,力争全级数学水平稳中有升。

6、测验后及时总结分析,主要包括:

(1)各班和全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2)哪些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哪些知识掌握比较差,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3)提出需要补救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上要注意的事项。

7、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评价】

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1、评价内容:

①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学习本册课本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回答问题的声音、做作业的质量、上课的表现等等.

②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推磨式的方法,让组与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否帮助组内或组间同学解决问题和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对每节课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和达标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不断的反思自己,查找原因,提升自己.结合学生的组内评价评价,所有得分在学期末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用。

③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平台评价。

4 ④学校评价:可以是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特长的发挥,对学生进行评价。

⑤他评:指家长、社会等对学生口头的评价.如参加社会实践后、调查等活动后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评价指标:

① 过程评价:课堂表现、作业、研究型学习

② 结果性评价:纸质测试

3、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

① 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统一指标,按等级评定

② 结果性评价按100制评分.

每节课争取百分之八十的达标率,未达标的同学课下重点辅导。

【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或者资源】

数学学科具有的应用的广泛性,使其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学科特点和便捷的科技信息辅助数学教学。

1、生活资源

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基本图形使用在课堂上,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比如本校地板砖上的“弦图\"、足球图案。也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超市的买卖,体会进价、售价、利润率等。

3、社会资源

关注社会中的具体实例如:出租车收费、节约能源、三孔古建筑等社会资源,科技发展动态,收集最新科技信息,和对应的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网络资源

充分利用百度文库、12999中学数学网、中学学科网、中学数理化网、21世纪教育网和人教网等网站资源。精选视频资源,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简单化,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制作或下载配套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5、学校资源

5 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资料,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科技论文,让学生进入图书馆完成。

除了教材之外,《教师用书》、《同步学习》、《配套练习册》、《快乐学习报》等教辅资料是教学的好帮手。在利用好教辅材料的同时,对使用的教材学会整合,做好课程的二次开发,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

6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