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铜仁一中强基计划数学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
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
计算。
(一)教学建议:
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
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
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
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
实的购物问题。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
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
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
印象。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
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
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
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
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
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
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
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
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还有的把人民
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
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
突出数学内容。
4、要利用练习题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如P70③、⑤,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
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
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
P72⑤需要想像,P73⑥⑦⑧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
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
5、要认真组织实践活动。
P74~75“小小商店”属于综合型的实践活动,前半部分是情境问题型,让学
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活动提供经验支持。后半部分属于动手
操作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的或模拟的购物活动。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的经济状况
安排活动,可以从商店批发一些便宜的文具,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购买活动,或让学
生自带玩具标出价格在教室里买卖,也可以发些写有币值的纸片模拟购物。在活动
过程中要教育学生遵守秩序,准确计算,正确付币、找币,活动结束后还要让学生
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也就是让学生反思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
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境)安排说明
本单元教材的的主要情境是第一例题的两幅情境图。首先通过观察三个小朋友
走进商店购物的情境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心理
需要。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经验,认识1元、1角和1分的人民
币。第二幅情境图是三个小朋友在商店购物的情境图,讨论买笔记本时遇到的问
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想到付币的方法,而不再出现知识讲授式的教学。
四、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
(一)对例题的选用建议
本单元共有3个例题。第一个例题的教学通过购物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回忆自
己购物的经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
更多推荐
人民币,学生,购物,认识,活动,情境,进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