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猿辅导的考试数学试卷)
·全国中职技校通用教材《数学》(第四版·上册)教案·
课题 指数函数
●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2)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
应用。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2)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3)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2)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把握图象和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是弄明白底数对函数的影响认识。
●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法:开放式探究、启发式引导、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
学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手段: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精心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
● 教学用具
挂图、三角尺、计数器等。
● 教学时间
2课时。
● 教学过程
I、导入新课(约6分钟)
我们在第1章学习了基于定义、法则以及计算器的指数运算,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来研
究一类新的常见函数——指数函数。
2.4指数函数(板书)
这类函数之所以重点专题学习,原因就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呈指数增长或衰减这
样的问题。比如我们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1如下并共同分析)
由学生归纳回答: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2
x
。
问题2: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绳长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绳子的一半……
剪了x次后绳子剩余的长度为y米,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出示挂图2如下并共同
分析)
由学生归纳回答: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
x
。
1
2
原来绳子长
∶
∶
挂图1
1米
1
米
2
1
米
4
1
米
8
∶
∶
第1次剪去一半后剩余长
第2次剪去一半后剩余长
第3次剪去一半后剩余长
∶
∶
第x次剪去一半后剩余长
?米
挂图2
在以上两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函数与我们前面研究的函数有所区别,即从形
式上看属于幂的形式,且自变量x均在指数的位置上,我们把形如这样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
II、新课教学(约70分钟)
一、指数函数的概念(板书) (约15分钟)
1、定义:一般地,把形如y=a
x
(a>0,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板书)
教师在给出定义之后再对定义作几点说明。
2、几点说明(板书)
(1)关于底数的规定(板书)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接着启发引导学生回顾第1
更多推荐
学生,函数,指数函数,定义,探究,问题,自主,指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