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人教版期末数学试卷八上)

让知识带有温度。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5篇

幼小连接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

于同学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

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小连接数学教案,盼望对大家有关心!

幼小连接数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

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学问阅历,发觉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头

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详细形象思维

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

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诱饵尽可能多的供

应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嬉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力量目标: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力量。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活动预备:

第 1 页/共 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物质预备:三色正方形、剪刀

媒体预备: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

软件:白板课件

阅历预备:幼儿娴熟把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像的

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种图形进行图案拼摆;学习过图形等分。

活动重难点:

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过程:

直接进入主题

看一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大吗?

幼儿进行比较,回答提问

出示相应图形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分一分、摆一摆、合一合)

老师提问:

1、 请你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相等的四份?

2、 你们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外形?

3、 请你用分好的一个图形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那个大啊?

4、 那现在把分好的四个图形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哪

第 2

页 /共 17

让知识带有温度。

个大?

5、 现在请你用分好的图形,摆一个你喜爱的图案?

6、 你用原来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外形,摆成了什么图案?

7、 请小伴侣们想一想,把摆好的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

比,谁大?

8、 快试一试?

幼儿操作。

幼儿回答问题。

幼儿操作,比较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幼儿拼摆图案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展现幼儿操作结果。

展现幼儿操作结果。

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请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摆一个你喜爱的图案?

2、你摆的是什么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吗?

1、幼儿操作拼摆

第 3 页/共 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拍照,展现照片

引导幼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小伴侣们,今日我们和哪个外形做嬉戏了啊?

2、做嬉戏的时候,老师发觉了一个小隐秘,不知到你们发觉了

没有?

3、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来比,它怎么样

呢?

1、回答问题

2、总结规律

展现幼儿操作结果。

活动延长

1、 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分合回去和原来是一样大的,那分成五

份呢,那分成六份还是一样大的吗?

2、 那我们下次活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究竟一样不一样?

幼小连接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大小。

第 4

页 /共 17

让知识带有温度。

2、培育幼儿主动探究、尝试的精神,发挥幼儿的制造性思维。

3、培育幼儿急躁、细致的品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爱好。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教学预备:

1、画有坐标点和花园的作业纸每人两份;铅笔、橡皮每人一份

2、正方形图形若干;小动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伴侣,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猪)小猪在这块土

地上建筑了一个大花园,(出示花园)老师要来做回设计师,帮小猪把

这个花园装扮的美丽一些。

二、学习活动小伴侣,花园铺好了,美丽吗?那么这个花园有多

大呢?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再问你,这个花园有多少个正方形合起

来那么大呢?

1、小伴侣点数正方形(默数)

2、师幼齐数(老师一个个拿下来数)

3、小结:用什么方法不简单出错小结:这个花园有18个正方形

合起来那么大。

三、引导实践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园的大小(数正方形)

可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上去,再一个一个地拿下来数是不是太麻烦了。

你们还有其他更简洁更便利的方法吗?

第 5 页/共 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鸡、小兔、小猴、还有小羊的花园,我们来

试试算算他们的花园都有多大?

1、幼儿尝试。通过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园的面积有多大?

并把结果记录在( )里。

2、争论、沟通

a你算的花园有多大?你用什么好方法知道的?

b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简单出错?

c你觉得谁的方法最好?(做标记、标数字)

3、再次尝试:用一边数一边做记号或标数字的方法,精确得出

花园的大小。

4、总结:原来他们的花园虽然外形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大小都

一样。

四、比较大小小兔和小公鸡看到小动物们都设计了一样大小的花

园,又给自己的花园做了修改,还铺上了美丽的颜色,你们想不想看

看?(老师出示两个相同个数三角形、不同个数正方形的花园)可是他们

却吵了起来,小兔说:“我的花园大。”小公鸡说:“我的花园才大呢!”

小伴侣我们来给他们帮帮忙,究竟他们俩的花园谁的更大一些呢?

1、说说两个花园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三角

形)

2、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分别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

数填在相应的( )里

3、幼儿猜想谁的面积大

第 6

页 /共 17

让知识带有温度。

4、老师验证结果。老师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来,放成上下两

排做对比,得出小公鸡的花园要比小兔的花园大。

5、给小公鸡的花园打上★★,给小兔的花园打上★。

五、幼儿练习(引导幼儿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个数都不一样的花

园面积)小公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不服气了,它又静静地在自己

的花园上加了两个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个正方形,现在

我比你多两个三角形,这回我的花园确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伴侣,

小公鸡的花园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吗?请你们抓紧认真想一想。

1、幼儿回坐位操作练习后猜想大小

2、老师引导得出结论(引导幼儿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个

正方形的大小)

3、给小兔也加上一个五角星。

六、活动延长小伴侣,你们知道两个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谁大谁

小呢?明天告知你们自己的老师好吗?

幼小连接数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育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

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爱探究数学的爱好,正是我园乐观探究的

内容。好玩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四周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

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

空间组合、推断思维、认真观看等力量的进展。

教学目标

第 7 页/共 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亮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

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阅历。

2.在操作中培育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

推断、认真观看等力量。

3.培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力量。

4.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5.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预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亮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教学过程

一、魔术嬉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日老师带来了两张透亮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奇妙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伴侣认

真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亮的

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第 8

页 /共 17

让知识带有温度。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

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

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好玩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好玩的嬉戏情境,

激起幼儿探究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嬉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

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爱好被点

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想和试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想

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亮图形)假如将这两张

透亮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留意询问幼

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索的空间。

师:看来,小伴侣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伴侣

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试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办法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伴侣从

碟子里拿出来试验一下。

(2)幼儿试验

(3)幼儿沟通

第 9 页/共 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师:这两张透亮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毕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终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

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想,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

立的操作试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老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

见不统一的状况下,我们唯有做试验.用试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

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试验找到了精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

我们不做试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认真看一看,想一想,

假如这两张透亮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

案?(留意提示幼儿静心思索、独立思索、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其次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认真地观看一下。先看其次个,

不同意的小伴侣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 (先引导幼儿观看不对的图案,

同时在观看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解法以及目测观看的方法:观看图

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伴侣很聪慧,通过观看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精确的答案。

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伴侣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

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认真地看一看,假如前面两张透亮的图形完

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

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伴侣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

第 10

页 /共 17

让知识带有温度。

头吧! (在操作中,老师留意提示幼儿独立思索、学会自查。)

(3)幼儿相互沟通

师:让我们来相互沟通一下!请观看大图片!说一说这两张图形完

全重叠后变成后面的哪一个图案?(在沟通过程中,对于有不同想法的

操作题,老师要引导幼儿叙述理由;并留意用排解法推理推断。尤其

是要留意引导幼儿沟通第三道题、第四道题中的图案遮挡现象。)

(4)幼儿检查纠错

师:孩子们!你们都做对了吗?假如有做错的,请再去认真想一想,

将正确的找出来。其实生活中这样重叠和遮挡的现象许多,只要我们

用小眼睛认真去找一找,肯定会有许多发觉。

评析:幼儿能运用已获得的阅历和技能,进行独立的空间目测、

空间想象,组合思索。老师的一句:不同意的请说出你的理由!第四

题有点难……拔动了大班幼儿勇于挑战、敢于阐述的心弦,操作中的

冷静思考与沟通中的热闹辩论形成了很好的思维氛围,这正是我们斫

期盼的……

三、变换重叠的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

1.师:老师还带来一个更难的问题,想不想再来挑战一下!

刚才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种图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

重叠变出什么新图案?请小伴侣去试一试吧!比比谁发觉的最多!请将

你变出的图案在这张纸上(图6)找出来。

2.幼儿操作

3.相互沟通

师:孩子们!你们发觉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能变出多少种图

第 11 页/共 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案?(先请幼儿说,然后请幼儿演示个别图案的重叠方法。)

师:看来不断地旋转这两张透亮的图形,让它们完全重叠后会变

成不同的新图案。还没发觉这么多图案的小伴侣再去试一试。

评析:在幼儿获得了两张透亮图形完全水平重叠后会产生一种新

图案的阅历后,老师设计本环节的操作,使幼儿的阅历在探究中得到

了提升。在孩子们太奇妙了……的赞叹声中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延长。

幼小连接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很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等的二

份,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及等分后的一份叫整体的二

分之一。

2.培育幼儿探求学问的爱好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3.培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力量。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预备

1.幼儿人手一份不同外形、不同颜色的图形(★□★○),操作材料

若干(绸带、橡皮泥、米、苹果)。

2.工具若干、(尺子8条、剪刀8把、水果冻盒人手2个)老师

示范用物、小刀一把、天平一架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各一套。

3.背景图一幅(宝殿)、金钥匙一把、推断卡若干。

第 12

页 /共 17

让知识带有温度。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探究实物的二等分)

1.提出要求:今日老师给小伴侣绸带、,橡皮泥、米、苹果。请

小伴侣动脑筋把这些实物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就是分后的两个部分

是一模一样的(重复一次,加以强调),可以利用尺子、剪刀、水果冻

盒这些工具来分。

2.幼儿尝试(放音乐),老师巡察鼓舞幼儿乐观动手、动脑,遇

到问题自己想方法解决(时间5分钟)。

3.反馈尝试结果。

A.提问:

★(出示绸带)小伴侣刚才你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把绸带分成

两个相同的部分?(对折、用剪刀剪开、用手撕开)假如绸带很长很长,

不好直接拿起来比较,又该怎样分?(用尺子量)

★(出示米)把米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怎么分,用什么工具来

分?(用水果冻盒量出两杯,这一杯和另一杯一样多)可假如米许多,这

样分起来要很长时间,用什么方法会省事一些?(大杆秤)

★(出示橡皮泥)橡皮泥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来分成两个相同的

部分?(分开比一比)下面我们用天平来称一称是否精确(老师试验称重

量),小伴侣的眼睛虽然很亮,可是用仪器测才是最精确的。

★苹果你们又是怎么分的(用刀切),对了,老师没给你们预备小

刀,所以小伴侣就不知怎么办了,现在老师也看准了把它分成两瓣,

用刀切时可要留意平安,别伤着手,假如要更精确些就可用天平称一

第 13 页/共 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称。

B.老师小结:像这些实物,我们把它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叫二

等分(幼儿跟读),什么叫二等分?(就是把物体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

二、幼儿其次次尝试学习几何图形的二等分,探究怎样的图形可

以“二等分”

1.提出要求:(出示几何图形)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二等分,

今日老师给你们预备的是几何图形,现在请小伴侣用折的方法把几何

图形二等分,看看是不是全部的图形都可以二等分。

2.幼儿尝试,老师巡察,引导幼儿可以相互争论。(放音乐)

3.幼儿反馈尝试结果。

A.提问:

★(出示全部图形)哪些图形可二等分?(幼儿讲,老师演示)

★哪些图形不行以二等分?为什么?(由于它们对边不一样长)

B.比较等分后的结果。

(出示长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等分后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相比

哪个大。(原来的一份大)分后的一份正好是原来的一份的一半,我们

把这一半叫做整体的二分之一(老师手势演示)。

三、嬉戏“抢金钥匙”

1.讲解要求和玩法(出示背景图)。下面我们来玩抢金钥匙的嬉

戏,嬉戏时我们分成两组(一二组合为一组,三四组合为一组),每组

都要回答很多题目,就是区分这些卡片上的实物是不是二等分,记住

每人只答一题,答对了前进一步,再请后面的小伴侣答,后面的若答

第 14

页 /共 17

让知识带有温度。

错了,请别的小伴侣帮忙,哪队先拿到金钥匙哪队为胜,回答是不是

二等分声音肯定要洪亮。

2.幼儿嬉戏,老师推断幼儿答得是否正确,如错误禁止前进。

3.嬉戏结束。×队拿到了金钥匙,下面就让我们整理好操作物品

(老师示范),跟她们到宝殿里去玩(结束放音乐)。

幼小连接数学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知幼儿“对称”的

条件,幼儿就能简单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

式,幼儿在活动中永久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愿意

去查找发觉,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老师要供应丰

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究,

供应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

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觉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楚、明白,

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

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看、思索和动手操作培育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

力量。

3、引导幼儿领会自然世界的奇妙与对称世界的奇妙,激发幼儿

的数学审美情趣。

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

第 15 页/共 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培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力量。

活动预备:

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头撕,撕一个自

己喜爱的图形。

2、展现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觉什

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看、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

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老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

叫它对称图形 。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识对称,找对称轴

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1) 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第 16

页 /共 17

让知识带有温度。

(2) 告知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

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

(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有几条?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外形的对称轴。

(3)展现操作的结果(依据幼儿的操作状况画上对称轴),并检

验找得对不对。

3、依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找对称,提高熟悉

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四周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

蝴蝶、标志等等)

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四、结束

老师总结:今日,我们班里的小伴侣都很能干,不但熟悉了解了

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日我们也回家找一找,

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知老师好吗?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

需要的人。

第 17 页/共 17


更多推荐

幼儿,图形,老师,操作,重叠,花园,正方形,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