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数学试卷打印怎么打字上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课课练
目 录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6
第3课时 练习课
...........................................................................10
第4课时 括号
...............................................................................14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18
第6课时 练习课
...........................................................................21
第7课时 整理和复习
...................................................................24
参考答案.........................................................................................28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五一节张华一家去重庆游玩。
行了128千米 还剩142千米 128千米 ?千米 ( )千米 ( ) 千米
一共?千米
一共270千米
一共( )千米
270-142=128 (千米)
把( )合并成( )的运算,叫做加法。已
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一个(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 )运算。
一、我会填。
1.在算式528+317=845中,528和317叫做( ),845叫
做( );在算式548-40=508中,508是( ),40是
( ),548是( )。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617-385=232 576+658=1234
( ) ( )
( ) ( )
3.两个数之和是800,其中一个加数增加50,另一个加数不变,和
是( )。
4.想一想,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数?
1
( )-285=245 97+( )=147
440 -( )=260 ( )+120 =200
5.已知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750,那么被减数是( )。
二、我会选。
1.被减数是1000,已知差,求减数,用( )计算。
A. 加法 B. 减法 C. 乘法 D. 除法
2.验算402-185=217,下列验算方法错误的是( )。
A. 402-217 B. 185+217 C. 402+217
3.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和是
,差是
。( )
A.2001、1 B. 2000、2 C.1999、2 D. 2003、1
4.已知 - = ,则下面的算式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三、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97 + 406 = 837 -298 =
四、猜猜我是几。
472比我多146。
86比我少230。
我是两个256
的和。
( ) ( ) ( )
2
五、解决问题:
为了响应习爷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万州
区准备建设生态示范城市。2020年植树156万棵,2021年计划比
2020年多植树125万棵,实际比计划多种了137万棵。随着生态
城市建设的加快,2022年计划植树300万棵。
1.2021年万州区实际植树多少万棵?
万州——生态涵养之城
和谐山水堪入画,高峡平湖
镶明珠。禁砍伐,多植树,让美
丽的万州蓝天依旧,碧波万顷。
让城中的百姓安居乐业,远到的
客人流连忘返。
2.2022年计划植树比2021年计划多树多少万棵?
“+”、“-”出现于中世纪。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
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
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
的“+”。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Widman,1460—?)在他的著作
中首先使用“+”、“-”表示剩余和不足,1514年荷兰数学家赫
克(Hoecke)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
(Vieta,1540—1603)的宣传和提倡,才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
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试一试: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已知减数和差的和是658,减数比
差多24,
请问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是多少?
3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12植树节,四年级小朋友去植树。
1、四年级一共有6个班,每班48人,每人植一棵树,一共要植多
少棵?
列式:______________
2、一共有288棵树苗,分给六个班,平均每个班植多少棵?
列式:______________
3、有288棵树苗,平均每个班植48棵,可以分给几个班?
列式:______________
求几个相同( )的( )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 )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 )
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 )运算。
4
一、我会填。
1.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算式。
已知28×15=420,那么( )÷( )=( ),
( )÷( )=( )。
已知a÷b=c(a、b、c均不为0),那么( )×( )=( ),
( )÷( )=(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7×( )=765 408÷( )=12 ( ) ×46=0
( )÷25=25 ( )÷( )=( )……( )
3.被除数是304,除数是20,余数是( )。
4.除数是16,商是5,余数是7,被除数是( )。
5.□÷△=33……8 ,□最小填( )。
二、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1.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 )
2.因为0×0=0,所以0÷0=0。( )
3.如果▲÷■=●,那么▲=●×■。( )
4.一个数连续减去42,减了13次后,还剩9,这个数是537 。
( )
三、计算下面各题,带 * 要求验算。
208 × 32 = 645 ÷15 =
5
* 19 × 32 = *782 ÷34 =
四、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被除数
387
708
除数
25
45
商
13
24
余数
8
12
五、解决问题:
万州红桔种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李叔叔家的红桔去
年冬季又喜获丰收。他将第一天采摘的红桔分为25kg和20kg两
种包装进行装箱,如果按照25kg每箱进行包装,可以装76箱;
李叔叔第二天采摘的桔子比第一天的3倍还多14kg。
万州古红桔
万州红桔,古称丹桔,是世界
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古农作物良种之
一。色泽鲜红、果大、易剥皮、酸
甜可口,细嫩化渣、爽口多汁,品
质极优,是最先走出国门的中国柑
桔。
1.李叔叔家第一天采摘了多少千克桔子?
6
2.李叔叔家第二天采摘了多少千克桔子?
3.如果20kg装一箱,李叔叔家第二天采摘的桔子可以装满几箱?
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之前就出现了“九九”乘法表,在西方
也出现了格子乘法。乘号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
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除的本意是分,除法符号的
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我国古代数
学著作《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人们用
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
试一试:两个整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11,被除数、除数、商
及余数的和是99,求被除数和除数。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7
第3课时 练习课
一、我会填。
1.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806-307=499 307+499=( ) 806-499=( )
1560÷24=65 1560÷65=( ) 65×24=( )
2.一个加数是178,另一个加数与它相同,它们的和是( )。
3.26+26+26+26=( ),求( )个26相加的和,可以
用( )计算,列式:( )。
4.0不能作除数。例如9÷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相乘得到(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
数同0相乘都得( ),所以0不能作为( )。
5.在( )里填“>” “< ”或 “=”。
37×0 0×100 0+28 0÷28
0÷352 352÷352 480-95 480-67
6.神州十三号飞船12秒约飞行96千米,平均每秒飞行( )千米。
7
. 被除数是937,商是28,余数是13,除数是( )。
8
.两个数的和是420,大数除以小数商11,大数是( )
二、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1.0乘任何数都得0。 ( )
2.408减去一个数所得的差是263,这个数是671。 ( )
8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 )
4.如果△×□=○,那么○×□=△ 。 ( )
三、我会选。
1.880÷( )=55,求括号里的数应该用( )计算。
A、减法 B.乘法 C.除法 D.加法
2.下面各题,( )可以用乘法计算。
A、新年到了,妈妈在微信群里发了200元的红包,是奶奶发的
红包的4倍,奶奶发了多少元红包?
B、学校图书室原有1000本图书,又买了356本,现在一共有
多少本图书?
C、四年级288人去参观海洋馆,每张门票15元一共需要多少
钱?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算除法时只能用乘法验算。
B、10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等于这个数的10倍。
C、一个数加上0,减去0,乘0都等于原数。
4.被减数减去50,减数加上50,差( )。 ( )
A.不变 B.加上50 C.加上100 D减去100
四、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
-
=
=
×
= + =
+ = × =
9
五、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475+269 = 903-147 = 35×24 = 857÷65 =
六、解决问题: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来临,四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次
相关的班队主题活动。
1.老师准备了一些鲜花布置教室,要求在每个花瓶里插12朵鲜
花,插完后还剩5朵,一共有多少朵鲜花?
2. 老师打算将四年级347名同学分成31个组表演节目,结果还
剩余6人。平均每组多少人?
张阿姨忘记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只记得密码是六位数,前两位
数字是78。于是张阿姨打算用回答提问的方式找回密码,以下是问
题的提示语:
密码的后四位是:
÷ = ,
×13- 7=58 ,45÷
+= 12。
10
请问张阿姨的银行卡密码是多少?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第4课时 有括号四则运算
填一填
(1)计算450÷(40-25)×6时,先算( )法,再算
( )法,最后算( )法,得数是( )。
(2)计算450÷[(40-25)×6]时,先算( )法,再算
( )法,最后算( )法,结果是( )。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
里面的,再算( )里面的,最后算( )。
一、我会填。
1.在
里填上“>”“<”或“= ” 。
11
30×(12+6) 30×12+6 256-130-48 256-(130-48)
63÷3÷7 63÷(7×3) 0+25+97 0×(25+97)
2.甲数是66,乙数是甲数的5倍多11,乙数是( )。
3.根据先算24-8=16,再算80÷16=5,最后算5×9=45,综合算式
( )。
4.把算式(10×320-32)÷18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减法,再算除
法,最后算乘法.那么算式改为( ) 。
5.马小虎在计算3×(△+45)÷5时,漏掉了小括号,错算成3
×△+45÷5,结果得84。正确的结果是( )。
6.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除数的5倍,被除数、除数和商的
和是407,被除数是( )。
二、我会辨别。(对的画“√”,错的画“×”)
1.168-(90+35)与168-90-35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
不同 。 ( )
2.45×8-204÷17可以同时计算45×8和204÷17。 ( )
3.四则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所以计算900÷36×12时先算
36×12。 ( )
4.12×8÷12×8=1。 ( )
三、我会选。
1.甲数是30,是乙数的3倍少12,乙数是( )。
A.6 B.14 C.78 D.22
2.下列算式中,括号运用正确的是( )。
A.(48×20)+96÷6 B.466+[320-(89+67)]
C.224÷(4+(18×35)) D.56×[80÷24+16]
12
3.360加上204除以17的商,所得的和乘10,结果是多少?正确
的综合算式是( )。
A.360+204÷17×10 B.(360+204)÷17×10
C.(360+204÷17)×10 D.(360+204)÷10×17
4.把下面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 )。
△-○=□ ■×▲=● □÷●=◎
A.△-○×▲÷●=◎ B. (△-○)÷■×▲÷●=◎
C.(△-○)÷■×▲=◎ D. (△-○)÷(■×▲)=◎
四、计算下面各题。
3200÷[(41-25)×4] 308+2700÷(90-75)
(175+560÷70)×80 786-[(86-45)×12]
五、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 ,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
+
32
154
-
24
175
-
×
2
470
÷
936
×
÷
13
六、解决问题。
2022年全长1770米的万州新田长江大桥即将建成通车,现在正
在进行桥面沥青铺装,已经铺装了1020米的跨江部分,剩下的引桥
部分如果按照3小时铺装75米的速度,还要多少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万州新田长江大桥
全长1770米、主跨1020米
的新田长江大桥,是万州环线高
速新田至高峰段的重点控制性工
程,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恩施至广元高速公路的
重要组成部分。该桥为单跨双铰钢箱梁悬索桥,
一跨过江,是重庆在建的特大型桥梁。
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的。
中括号“[ ]”是公元17世纪英国数学家瓦里士最先使用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大括号“{ }”,又称为花括号。
大括号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在1593年首先使用。
试一试:在下面算式中添加括号,使算式取得最大值。
80÷10-4×2+2×5+1。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14
更多推荐
算式,万州,数学家,运算,部分,除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