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8太原名校模拟数学试卷)
河南大学历史及人物点滴
河南大学一带在清代曾经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王朝最
后两次的科举考试就放在这里举行。
1912年,在袁世凯的协助下,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河南贡院原址成立,与当时国
内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三足鼎立。从
1912年到1922年,自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到改为中州大学的10多年间,从该校
毕业赴欧美留学有二百多人。
1923年,河南督军冯玉祥从查抄军阀赵倜的财产中拨出专款在预校的基础上建立中州
大学,设文、理两科。1927年6月中州大学合并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和河南公立法政
专门学校之后改称“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同年7月又改称“河南省
立中山大学”(河南中山大学)。1930年8月又改名为“省立河南大学”,1930年至1937
年,是河南大学迅速发展时期,一批新的建筑在河大兴建,可容纳3000人的大礼堂耗资
二十万大洋,屋架是从德国进口,斋楼、六号楼、七号楼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1942年3
月,国民政府将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校名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河南大学成
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王广庆与河南大学
王广庆(1889-1975),字宏先,河南省新安县磁涧镇掌礼村人,早年游学日本,加入
同盟会。武昌起义中他投革命军东路都督张钫帐下任秘书长。此后,王广庆相继担任开封
县长和临颍县长。历任国民党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国立河南大学校长等职。1975年2
月24日,86岁高龄的王广庆在台北逝世。
1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河南大学于1937年底迁至豫南鸡公山、镇平一带。1938
年10月,王广庆接任河南大学校长,这是他第二次任此职,第一次任职从1925年7月起。
1939年5月,王广庆率河南大学师生北越伏牛山抵达嵩县。河大医学院住在嵩县县城,
文、理、农三学院及校本部住在栾川西部山区潭头镇。
潭头地处豫西山区的一个盆地里,北靠熊耳山,南绕伊河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是战乱中的世外桃源。
由于王广庆与时任河南省主席程潜和政界名流张伯英的密切关系,每年24万元的办
学经费尚能保证,教学和科研活动也能勉强维持。
河南大学在潭头期间,在这里先后兴办了七七中学、伊滨中学、伟志小学等中小学,
王广庆兼任七七中学校长。
1944年春,日军占领洛阳,5月10日占领嵩县,全校师生于12日晨全部离开潭头,
赴大清沟、重渡沟隐蔽。5月15日,日军突至潭头,未撤离的部分师生被杀被抓。逃离潭
头的师生,在1个多月后撤至荆紫关,4个月后才初步安定下来。1944年10月,王广庆
任辞职,由张仲鲁接任校长。1950年初,王广庆由香港去台湾,妻子儿女均留在大陆。
王广庆善小学、精训诂、嗜金石、擅书法,尤长音韵。国民初年,河洛一带出土大量
文物,但常落入古玩商手中而流失国外,此后遇有新出土的汉晋隋唐人墓志,总尽力访记
存录,以确保史实。1924年,洛阳城南出土正始三体石经,他谆嘱石主勿售外人,以保国
粹,并精拓数本,送给章太炎、于右任研究,自己作《洛阳先后出土正始三体石经记》。他
与张钫一起,创办千唐志斋。他还撰有《河洛方言》、《洛阳近年石刻出土记》、《语文发微》、
《复音词声义阐微》等著作。
2
更多推荐
河南,学校,出土,潭头,中学,大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