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扶风县二年级数学试卷)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军营里队列训练的场面,以“小强在什么位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行列的含义和规则,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境串说明】

本节课以“参观军营”为主题,创设了以下几个情境,将确定位置的教学都融入到这一大情境之中。

情境一:参观队列训练

呈现军营中整齐的队列,激起学生的向往感,通过用不同方式对小强位置的描述,使学生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数对”的形成,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境二:参观军营餐厅,借助餐厅墙面上装饰的小动物图片,进行数对知识的基本练习。

情境三:参观军营生态园——石榴园,借助石榴园提供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调整好姿势,跟随老师做手脑体操前6节。

二、设境置疑,产生需要

1、出示班级辩论赛平面图,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

2、出示班级平面图,再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遇到了什么问题?

3.问: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同学们的说法不一样呢?

4.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有的横着看,有的竖着数,有的……由于看法和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说法,数学是交流的工具啊!标准不一样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不方便,你想不想探讨一些简单又统一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现实情境,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引发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表示的位置的需要。

三、互动合作,探究新知。

(一)、在情境图中确定位置

1.认识行与列

谈话(课件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小强的位置吗?(课件演示)小亮和小明的位置怎么说?想好了,说给同位听。

指名同学说小亮和小明的位置,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常用的“横排”“竖排”转换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是本节课完成的第一次数学化。对于这样的“原生概念”,采用讲授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竖排为“列”,横排为“行”,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有利于实现课堂的高效。

2.认识数对

谈话:刚才这位同学很快说出了小亮和小明的位置,老师写的速度却很慢,什么原因?

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大家能不能想个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记起来简单,还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几列第几行?现在以小强的位置为例在本子上写一写,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想法,然后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对全班交流的意见进行梳理小结:这些同学都用数和符号简洁的表现出了小强的位置,真了不起!

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地点或者人的位置,如:第3列第2行,先写3,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2,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读作:三二。前边的3 表示第三列,后面的2表示第2行。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请你用数对表示小亮和小明的位置,写下来。(2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把用“第几列第几行”转换为用“数对”表示学生位置,是本节课要完成的第二次“数学化”。让学生独立尝试简化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更充分地体验“数对”的简洁性,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智慧。

3.抽象圆点图,加深对数对含义的认识。

谈话:用数对表示位置很简单,看这个队列图,我们也能把它变得很简单。现在我们把每个人的位置看作一个点,整个队列就变成了这样一副图。(课件出示点子图)

问:你还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让学生指)小亮的位置呢?

看一看其他战士的位置,你会用数对来表示吗?(指名学生回答)

问:小强所在的第3列,每个战士的位置你都能用数对来表示吗?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数对。

观察这一组数对,你发现了什么?(得出:位置在同一列,数对前面的数相同。)

现在横着看,要表示小亮所在的第3行的每个位置,该用到哪些数对?(指1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数对。)

观察这一组数对,你又发现了什么?(得出:位置在同一行,数对后面的数相同。)

【设计意图】:把具体的“队列图”抽象成“点子图”是本节课要实现的第三次数学化,也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让学生初步知道“一个位置、一个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是本节课数学思维的一次升华。

(二)在生活中确定位置

1.谈话:刚才大家一起参观了军营,学会了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现在我们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吧!在教室里我们仍然按照习惯的方法从老师的左边开始数,第1列……依次往右数,然后从前往后依次数第1行,第2行……看一看,数一数自己在第几列第几行。(指生回答)

用数对把自己的位置写下来(同位互查)

2.游戏

(1)猜猜他是谁?

老师说数对,请同学判断是谁的位置。

(2)数对接龙

老师先说一个数对,然后请坐在这个位置的同学起立。这位同学再说一个数对,相关同学再起立,依次做下去。

(3)老师请坐在( ,2)的同学起立。(第2行所有同学都起立)

问:为什么站了这么多?补充板书:(4,2)。现在呢?

老师请坐在(4, )的同学起立。(第4列的同学全起立。)问: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都

起立了?

小结强调:要确定一个位置,数对中的两个数一个都不能少。

【设计意图】:教室里的位置和点子图中的位置稍有不同,所以教学中先进行了指导。然后通过描述自己的位置、猜一猜、数对接龙游戏等活动,让学生结合教室中的位置进一步巩固对列、行和数对含义的认识。

四、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1.基本练习——参观军营餐厅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个小动物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2.提高练习——参观军营石榴园

(1)指名学生分别说出石榴王和石榴仙子的位置用数对怎么表示。

(2)指出位置是(6,1)的石榴树。

(3)用数对(X,5)表示的可能是哪棵树?数对(6,Y)呢?

3、知识应用-----军事应用

4、当堂检测-----小知识、猜谜游戏、教师赠言。

【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应用价值,有效地巩固了新知识。

五、回顾梳理,引伸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简单介绍数学家笛卡尔和有关数对知识的应用。

3.谈话:不仅高科技领域要用到数对,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数对,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数对的知识,把你的收获写到数学日记里。

【设计意图】:结合数对介绍笛卡尔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思考引向深处。

六、板书设计:

数对 确定位置

列 从左往右

行 从前往后

数对 第3列第2行 (3,2)

第4列第3行 (4,3)

《用数对确定位置》学情分析

学生在2年级学习了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不同的方向观察生活中的同一物体,已经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3年级时学生学会了辨别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而现在学生要探索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到了6年级,学生会涉及到在方格图中确定整个图形平移后相应的每个点的位置。将来学生到了初2时会学习直角坐标系了。所以说数对的学习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我发现确定位置虽然是很简单的内容,但却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数学模型的思想。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弄清楚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而数对的理解借助坐标轴会比较容易,使学生头脑中有图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实现数型结合的模型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效果分析

数学是枯燥的,游戏是有趣的,如何更好地将两者融为一体?相信这是每个老师都想做的事情。孩子们想玩,爱玩,每次课堂中途加一些小游戏,孩子的精神瞬时都被提了出来,每个人都积极地加入其中,也就不会存在上课走神的现象。我在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课时,

就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让游戏融入课堂,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产生学习需求。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例题从孩子最为熟悉的教室座位分布情况出发,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对于小军位置的描述由于观察方位、角度的不同,产生了多种描述方法。由一个位置可以产生多种说法来引起争议,从而产生认知需求:如何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位置呢?由此为教学新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有效利用游戏,逐步深化认识。

在如何引出数对这一知识的教学时,我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记录所指的位置,速度由慢到快,再次产生冲突,学生在表现方法上出现了差异,由此感受到了新方法的简便性,为深入系统地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数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而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要属教室里的座位了,因此练习的重点放在了这里。通过(1)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2)用数对表示好朋友的座位;(3)用数对表示一列或一行同学的座位;(4)用数对表示特殊位置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一游戏环节中,孩子们既拓宽了知识面,又体会到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有效地巩固了这一新知识。

三、多种形式练习,提高学生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每个小动物图片的位置,巩固数对表示位置,此题全班全部做对;通过学生参观石榴园,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学生都能发现这一规律。我还结合数对的思想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线画出五角星,拉近数对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我利用猜谜游戏、神奇的文字墙,让学生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现老师要对学生说的话,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

教材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编排共有4次:一年级下册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会在具体情境中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三年级下册是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年级下册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本册教材则主要教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距离和方向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这一内容其实是对位置知识的综合整理,让学生有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纵向来看,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一年级下册按行、列确定位置的一个深化,

把第几行第几列的具体描述抽象成数对的形式,更为简洁明了;横向来看,则与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来确定位置是互为补充的两种方法。

我们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教材在编排上不但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同学们的这些已有经验。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我们的座位这个熟悉的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教材还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联系国际象棋的棋盘,让同学们确定棋子的位置;通过呈现地图册中的某一页,了解在地图册中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小活动8765432111、标出点A(5,8 )、B(3,2)、C(8,6)、D(2,6),E(7,2 )2、顺次连结A-B-C-D-E-A,看看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猜谜游戏会说话的字母根据(2,2),(1,1),(4,5),(4,3),(5,3),(2,1),(2,3),(6,4)这些数对找出相应的字母,你就知道谜底了。第5行第4行第3行第2行第1行PEUBa第1列NdIo第2列JFHQT第3列mVgK第4列YRoWS第5列C!XZL第6列

老师赠言4321赞学例否穷无心数快送让其哦连重无押峨南是但福乐学棵乐阴难甲中家考懂法象好123456789

(2,4) (5,1) (6,4) (9,1) (7,4) (2,2 ) (4,3) (3,4)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1.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导入时的找教室、模拟电影院找新位置的活动和练习时选取的动物园和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

本节课以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又设计了第二个教学活动——模拟电影院场景,请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新位置,整个环节的设定都是建立在学生一定的认知和积累上。这样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发挥计算机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是我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其中之一是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利用动态演示,边演示边讲解:用括号来表示

一个位置,先横着数,再竖着数,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记录方法称为\"数对\"。使学生明确数对的表示方法。另一处是为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把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再把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设计“参观军营”这一主线情境,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及不同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课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程标准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军营里队列训练的场面,以“小强在什么位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行列的含义和规则,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这一部分的知识是对学生以前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许多和学生实际生活极为接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更多推荐

学生,位置,确定,学习,用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