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发(作者:2017华附数学试卷)

“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相关解读及LaTeX模版、算法、真题、优

秀论文等相关资。。。

“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相关解读及LaTeX模版、算法、真题、优秀论文等相

关资源分享(超详细)

本文将从比赛要求、评审要点、选题要点、项目进行过程中注意事项、团队分工5个方面对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华为杯)进行解读,并

分享了数学建模

LaTeX

模版、

Wrod

模版、历年赛题及优秀获奖论文、以及一些数学建模算法资料等。

文章目录

开赛公告

各参赛队伍:

为了保证2021年“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顺利举行,现将竞赛开赛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时间节点

1. 加密题目开始下载时间:

2021年10月13日8:00

, 截止时间:

2021年10月18日12:00

2. 题目解密密码公布时间:

2021年10月14日8:00

, 截止时间:

2021年10月18日12:00

3. 竞赛开始时间:

2021年10月14日8:00

, 截止时间:

2021年10月18日12:00

4. 上传竞赛论文MD5码开始时间:

2021年10月17日12:00

,截止时间:

2021年10月18日12:00

5. 竞赛论文上传开始时间:

2021年10月18日14:00

,截止时间:

2021年10月19日24:00

6. 附件上传开始时间:

2021年10月20日8:00

,截止时间:

10月21日24:00

7. 查看论文开始时间:

2021年10月20日8:00

,截止时间:

10月22日12:00

队伍编号的生成

队伍编号是参赛队提交论文的重要信息码之一,将在

2021年10月13日8:00

公布,届时队长可登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管理平台,进

入个人中心-我的赛事-下载试题/上传论文功能中查看队伍编号,请各参赛队队长查看后牢记队伍编号。

竞赛试题下载及论文上传流程

竞赛试题统一通过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管理平台发布,队长登陆账号,进入个人中心-我的赛事功能进行竞赛试题的下载及论文上

传。

具体流程详见《“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试题及上传论文操作手册》(附件1),请务必仔细阅读。

论文要求

格式要求

今年论文首先全部采用计算机网评,后集中评审,请务必依照《“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附件2)、使

用《“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模板》(附件3)进行论文编写,具体要求如下:

1. 上传竞赛网站的电子版论文(包括摘要)必须为pdf格式,不得压缩。

2. 论文命名格式:参赛试题编号+队伍编号,如

*

,其中*为参赛试题编号,用A、B、C、D、E、F表示。

3. 论文必须按附件3模板进行编写,并确保提交的论文的首页为封皮(不可删除,包含团队相关信息,但4个图标不能替换),第二页起

为摘要页和正文页。除首页外其他页面中不允许出现单位、参赛人员姓名、队伍编号等信息,否则视为违规,论文无效。

4. 使用“统一摘要页”(附件3)。为了保证评审质量,提请参赛研究生注意摘要一定要将论文创新点、主要想法、做法、结果、分析结

论表达清楚,如果一页纸不够,摘要可以写成两页。

上交要求

因参赛队伍较多,为缓解网络压力,本届大赛采用提交论文的MD5识别码—提交论文pdf文件—提交附件(可选)三步分时段依次进行,具

体要求为:

1. 竞赛提交论文的MD5识别码的开始时间是

2021年10月17日12:00

,截止时间是

10月18日12:00

,请参赛研究生队在此时段之间提交识别码

(注意:MD5识别码与提交论文对应,一旦提交MD5识别码,相应论文禁止修改,否则论文将无法成功上传)。

2. 竞赛提交论文的开始时间为

10月18日14:00

,截止时间是

10月19日24:00

,请参赛研究生队在此期间内于竞赛系统中提交论文,必须上

传pdf文档,无需上传其他附件。论文上传成功后请务必点击【提交】按钮,提交成功后后台方能收到论文。

3. 赛题中有明确要求上传附件或赛题虽然无明确要求,但本队认为上传附件有利于评审专家理解本队研究成果的,并在论文中声明上传

了附件,参赛队伍可在

2021年10月20日8:00—10月21日24:00

期间在系统上上传程序、计算结果等论文附件的压缩包,压缩包命名格式

为:参赛试题编号+队伍编号,如

*

,其中*为参赛试题编号,用A、B、C、D、E、F表示。附件大小不得超过50M。

此环节不是必须项。

其他注意事项

1. 此次竞赛不收取纸质论文,全部线上提交,请参赛队伍尽量提前提交,避开最终截止时间点的高峰,如因错过截止时间导致的问题,

组委会一概不予处理。

2. 参赛队若在“提交论文的MD5识别码”环节遇到网络问题等不可控因素无法在截止时间(

10月18日12:00

)前上传,请将系统上传失

败或错误的截图、论文MD5码、与MD5码相对应的论文pdf文件、队伍编号等相关信息发送至承办方邮箱 :,邮件发送截止时间

18日13:00

,超过截止时间邮件无效。

若确实由于网络原因提交失败,系统后台会有相关记录,组委会将比对系统后台记录与邮件内容,决定是否给予该队伍参赛资格。

3. 竞赛期间仅开放论坛上提问(QQ群在竞赛期间禁言),如果对赛题的文字理解方面有问题,可以在论坛上提问,专家委员会将组织命

题人员在网上解答,不应回答的,恕不回答。请研究生在提问前事先查看已经回答的问题以免重复。

4. 违规处理:参赛队员必须遵守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引用文献必须注明来源。竞赛专家委员会将对所有论文进行查重处理,重复率高

于某阈值(由专家委员会确定)的论文,一般直接判定为“违规论文”,必要时进行人工判断,确定其是否为“违规论文”,引用他

人程序也需明确标注引用来源,否则发现程序雷同,按抄袭认定为“违规论文”。发现违纪行为,组委会将严肃处理,取消获奖(包

括成功参赛奖)资格,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参赛学生所在学校。

5. 竞赛奖励:(1)数模之星奖,冠军队50000元,亚军队40000元,季军队30000元,提名奖10000元/队;(2)一等奖,2500

元/队;(3)华为专项奖,5000元/队(选择华为赛题的前10名赛队,属于重复奖,奖金累加)。

竞赛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联系方式:

电话:

电子邮箱:

竞赛组委会秘书处(东南大学)联系方式:

电话:

电子邮箱:

评审要点

数据处理

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这个时代往往要有大量的数据处理,所以数据处理的能力要提升,需要从数据驱动去解决问题。解

答题目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数据可能需要自己去挖掘和处理。

工具使用

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如编程软件

MATLAB

Python

,写作软件

word

latex

等。不仅要求会使用,而且要能够知道这些软件在数学建

模中的运用。

展示能力

一篇好的论文需要图文并茂,不仅要求有数据支撑,而且应该结合写作和科学计算可视化将能力展示出来。

选题要点

竞赛题目涉及文、理、工、医等所有学科内容,A~F六道大题选一道,每道大题包含三、四个小题。选题非常重要,每题的难度不一样,有

些题看似简单,做着做着会发现本来认为简单的模型无法完美解决问题,论文忽然无从下笔。换题要慎重,一是时间不允许,更少的时间不

占优势;二是换的题目也不一定做得出来。

这些问题的开端都牵扯到选题的技巧,但是这种技巧又没有固定的套路,毕竟每年的所有题目包括题型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根据兴趣与擅

长,进行基本的模拟训练。

常见题型

本专业赛题

熟悉,容易上手,但是难有新意。

大众赛题

看似简单,实际非常难。

陌生赛题

往往会提供大量参考文献,但需要快速学习能力。

项目进行过程中注意事项

1. 赛前一定要好好休息,比赛最后一两天可能需要通宵,强度略大。

2. 论文别等到最后再写,边做边写,图标清晰,摘要最后写,反复检查。

3. 选择24小时有网有点的地点。理想的状态是:

第一天:上午把所有题目都过一遍,选定题目;下午解决第一小问题。

第二天:上午继续解决第一小问;下午接着做第二个小问题,一边开始着手写论文。

第三天:上午继续解决第二小问题,一边写论文;下午开始解决第三个问题,一边写论文。

第四天:上午继续解决完第三个小问题,一边写论文;下午完成论文,完成排版。

第五天:不断检查论文,纠正小错误,最后在系统上传论文!

如果一个大题只有三个小题的话,完成两个小问基本上是可以获奖的,剩下的时间靠团队坚持再坚持!

4. 最后的评奖的时候是根据同样的题目进行评奖,而不是所有的题目在一起评奖。

5. 引用他人成果,一定要有参考文献,并在文中相应位置标明。

6. 遇到分歧要理性讨论,适当退让,遇到难题先绕过去。

7. 要诚信,对于未经建模计算构造结果的弄虚作假行为不予评分,直接剥夺获奖资格。

8. 模型假设,问题分析,模型建立,问题求解过程一定要详细完整(例如:如何调整参数等),切忌只有结果。一定要在论文中体现团队的工作量,

包括调节算法参数的过程,只写结果在评分中有很大的劣势。

9. 多比较分析:模型、算法的优缺点,如复杂度、运算时间等。尤其针对做不出来的问题,分析算法不足及局限性。

10. 创新:改进算法。

团队分工

每队三人,分工协作完成,1人负责建模,1人负责编程,1人负责撰写论文、组织分析问题等。

建模

工作内容:提供对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法。

备赛准备:数学能力,了解常用数学模型的适用范围,大致的思想方法以及实现步骤,做到比赛的时候能够迅速地知道能用什么模型来做,

以及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来搞定。如果不提前了解都有什么数学模型的话,很容易走入死胡同难以自拔却不自知。推荐书籍:司守奎的《数学

建模算法与应用》,这本书的作者领导队伍拿过2还是3次高教社杯,编著的书籍也应该非常有参考价值。

编程

工作内容:编程能力,参与实现模型或者求解模型,要求能熟练的通过各种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求解、检验。

模型求解软件:

Matlab

,

Mathematica

,

Python

,

Octave

,

SPSS

,

Minitab

,

R

,

Lingo

使用

Matlab

的居多。

写作

工作内容:写作能力,清晰把握团队的前进方向,通过准确的文字、图标对模型进行展示。

论文写作软件:

Word

,

LaTex

公式编辑器:

MathType

,

mindject

,

PowerPoint

数学建模资源

(包括 word 版本、Latex 版本)

(比赛期间,论坛解答)

[

更多推荐

时间,竞赛,参赛,建模,数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