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徐州数学试卷分析扇形图)

核心素养下“乐高积木”融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69期

【摘要】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指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乐高积木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在数学课堂中,乐高积木能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空间思维,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算术、图形、数学逻辑、高级运算等,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乐高积木,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动手操作及与同学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同时也让教师在课堂上充当顾问的角色,更好地指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乐高积木;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一、认识乐高积木

乐高积木可谓是在学生世界中风靡的一款积木玩具,它以非常简单的卡扣形式能将各种不同尺寸结构的积木简单地联系到一起。乐高积木的两面均具有其独特性,其中一面有凸粒,另一面有可嵌入凸粒的孔,形状有1300多种,具有灵活性、创造性、教育性等特点。一些学生从小开始接触乐高积木,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启迪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乐高积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解读教材、了解乐高积木的用处,数学科组的教师们与学生一起将乐高积木与教学知识点巧妙地衔接起来。下面是学生使用乐高积木进行学习的部分作品:

(一)通过乐高积木认识抽象数字

数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通常刚入学的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数字的真正意义。所以,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动手用乐高积木块表示出每一个阿拉伯数字或者根据积木的摆放说出这个数字。这样数形结合,巧妙地将抽象数字与其意义衔接起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了每个数字的含义,同时在动手操作中愉快地学习。

同样地,对于单数和双数,一些学生很难进行区分,不理解单数和双数表示的含义,容易混淆。这时,乐高积木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教师利用乐高积木上的小点,来给单双数排序,学生一看就非常清楚,形象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如下图)。

(二)用乐高积木理解数值的概念

笔者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在认识数值时很难区分什么是个位数,什么是十位数,不理解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含义。于是,笔者在课堂上请学生用积木来演示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关系,比如,让学生写下一个两位数“21”,用一个乐高积木来表示“1”,用相应数量的

乐高积木分别表示出十位数和个位数,同时,让学生说说“2”和“1”分别表示多少,这样使学生真正理解每个数值的意义。

(三)用乐高积木理解加减法

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接受得比较慢,总是提不起兴趣。但是,如果用乐高积木来进行加减法的练习就有趣多了,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年级上册的《一共有多少》这一课为例,在课的结尾,笔者设计了以下动手操作环节:

第一部分,让学生根据乐高积木的摆放列出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孔;第二部分,根据算式用乐高积木摆一摆,算出得数。课堂上,学生非常乐于动手,同时很好地理解了加法的意义;课后,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摆乐高积木,边摆边讲解算式的意义,大大地提升了口算能力。下图均学生作品。

(四)乐高积木加法解谜

在学习加减法时,数学课本上出现了很多连线、“找朋友”、判断对错的题目。根据这些题目,笔者设计这样的动手游戏(如下图):在一块乐高积木上分别写上一道加法算式和一个答案,让学生通过计算加法题找到相应的答案积木,或者在同一块乐高积木上贴上一道题目和一个答案,请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如答案出错请找出贴着正确答案的乐高积木。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学生在家里也可以进行,随时随地进行游戏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计算能力。

(五)用乐高时钟来学时间

一年级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知识点难以掌握,特别是对时钟上的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分针和时针转动的规律不能很好地认识。为此,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乐高积木制作一个时钟(如下图),在制作钟表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好地认识了时钟上每个数字摆放的规律及分针和时钟转动的特点,接着用积木拼出一个数字时间,再在时钟积木上表示出这个时间,最后将两个时间对应起来。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识了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六)用乐高学习乘法口算

一些学生在学习乘法时机械性地背着乘法口诀表,没有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在课堂上,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乐高积木摆放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以积是48的乘法算式为例。1.每横行有8个钉,有6行,共有多少个钉?列式“8×6=48”;2.一个乐高积木块有8个钉,6个拼在一起共有多少个钉?列式:“8×6=48”(如下方左上图);3.向学生提问还有哪些摆法。

同样地,可以运用此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除法。1.把48钉乐高积木块当底板(如下方右上图),让学生用4个钉的乐高积木块搭满这个底板,思考一共用了几个4钉的乐高积木块(如下方左下图),列式“48÷4=12”。在学生动手摆一摆的同时理解48里含有12个4;2.教师提问“48÷2=?”让学生摆一摆(如下方右下图);3.把下方左上图的48个钉组合乐高积木按三种颜色拆分,每种颜色有几个钉?列式“48÷3=16”。学生在“拆一拆“中理解把4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4.向学生提问还有什么摆法和拆法及表示什么意义。

(七)用乐高搭建空间,理解平面与立体

学生通常对平面与立体的区别比较模糊且容易混淆,比如,图形的面积与体积。为此,我们请学生用乐高积木搭建一些图形,如下图:鱼缸、楼梯、正方体等等,再请学生說说这些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分别是指什么。通过模拟实物形状进行学习,学生对面积与体积有了更深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八)用乐高认识形状

在学习长方形时,请学生利用乐高积木根据给出的长和宽拼出正确的图形。学习正方形与三角形也是如此。有了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学生对于图形有了更深的认知。

(九)用乐高积木创造数学图形

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用乐高积木拼出不同的数学造型,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让学生通过小组的不断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样,呈现的作品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跨学科教学。

三、结语

笔者通过多次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将乐高积木创意性地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认识数学的本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同时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迁移。由此可见,乐高积木在数学学习中能发挥极大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探索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美术编辑 李泽文


更多推荐

学生,积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