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小学数学试卷命题趋向)

小学数学作业要怎样合理布置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布置作业是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完成后,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和巩

固,也为之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作

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之作业的合理性布置

(一) 布置的作业内容应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数学本身就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在小学数学中体现得更为

明显,学生出门坐车、帮家长跑腿买东西等都是需要小学的加减乘除

运算作为基础的。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是不是应该考虑这些

内容呢?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学生对于现金的接触

和使用已经很频繁了,这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个很好的素材。

笔者曾听身边的同事说过,有同学做数学题总是出错,但是如果给他

100块钱去买一些东西,虽然这其中也涉及各种加减乘除,反而鲜少

出错。笔者认为这就是将数学作业和生活中的数学相脱节的结果。倘

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数学作业的触角伸向学生的生活,那么对我

们的学生学好数学来说将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二) 根据学生本班学生特点,设计趣味性作业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中国大部分学生都将作

业看成是负担,完成作业只是为了应付任务。当大部分学生对作业抱

有这样的态度时,只能说明我们的作业出了问题。我们需要思考数学

作业的出路是什么?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会喜欢什么

样的作业。看到孩子们玩游戏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

的作业也要设计得新颖有趣,且富有挑战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

时,应从本班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更具趣味性、创造性的作业,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对作

业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语言的、图片的、模型的,也

可以是实物的、操作的和体验的。

1. 动手剪剪、画画,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又能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2. 游戏型作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游戏中增长知识。例如,学习二十以内加减法后,让学生回

家利用扑克牌,和家长一起做“比比谁的计算快”的游戏,任意翻两

张牌,利用数字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进行计算。孩子在“玩乐”中复

习、巩固了所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小制作和小实验,

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 课内知识和课外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生活化作业

前面我们说过,数学有一项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圆的认识》学习后,老师可以这样布置作业:(1)计划在校园建

设一个直径为4米的草坪,要怎样画出这个直径为4米的圆形草坪

呢?(2)学校还要给这个圆形花坛安装一个自动喷水装置,安装在哪儿更

合理呢?为什么?经过练习,既可以强化圆的有关知识,还可以巩固

�W生画圆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

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四)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科学而有层次的作业

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老师要能根

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作业。可以设计让学生能

自主选择的作业,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的不同程

度,让学生对作业有更多的自主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得

到提高。

(五)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

作业的过程中释放自我潜能,从而获得生动、全面、立体的发展。练

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设计一

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学生创造力,提高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克服定势思维的局限。 开放型习题往往没有固

定的解题模式,解题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尝试,且开放型习题

的答案也常常是不确定的,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六) 多学科、多元素相结合,设计综合性作业

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可能解决问题的条件不

是很完备,也可能干扰条件太多,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

仅要有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

创新能力。因而,设计作业时,要结合现实情况及挑战性,设计综合

性的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

一、分层练习,尊重差异

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

教师,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学生写作业的速度与质量差

别太大了。这究其原因,可能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的

差异。同样的作业,有的同学5分钟就完成了,有的同学半小时都完

成不了。不根据各学生实际,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一

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

的作业从多层次和多维度来考虑,根据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做作业的

能力来设计,这种作业对学生来说富有可接受性,不同层面上的学生

在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而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由此,我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业情况将我班的学生分成

三层:A层为最基础层,B层为中等层,C层为优秀层。每次布置课堂

作业时,都出一些基础题,一些提高题,一些拓展题。举例来说,如

果我出4题,那么1、2题基础题,3题提高题,4题拓展题,优秀层

4题都必须做,中等层至少选做3题,基础层至少选做2题。这样做作

业可以夯实基础知识,A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也能够在

选择的作业中掌握知识点,C层学生除了扎实掌握新知,还得到了思

维拓展的机会。既让所有的学生达到了最低的课标要求,又因材施教。

如果基础层和中等层的同学能够多做,我也会给予及时的表扬,如果

连续一个星期多做,就可以晋级,晋级的同学发一本盖章的本子作为

奖励。

二、作业要少而精

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往往无法顾及学生的各层需求,被

�拥刈鲎徘�人一面的机械性作业,兴趣无从谈起,有的学生对作业

不感兴趣、不愿写作业的原因是觉得作业枯燥无味,加减乘除反复的

大量计算,没有什么挑战性;而班上的学困生倒是觉得作业太多、太难,

所以一些学困生抄袭别人作业应付,屡教不改,久而久之成老大难,

就形成不完成作业的毛病。更有些家长说:“他们的孩子晚上十一点

多了还在完成家庭作业”,写不完就哭,得家长陪上熬夜完成。这不

好,物极必反,会让孩子有厌烦家庭作业的情绪,这样对孩子有害无

益。针对这些情况,家庭作业不能多也不能少,难易也要适当。难了

部分学生完不成,简单了又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为了巩固和强化技

能,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提高家庭作业的趣味性和实际性,让家庭作业

真正做到适量,始终贯彻少而精原则。

我先按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好基础题、发展题、综合题、提高题。

A层的学生可以在基础题中选择;B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和综合题中

选择;C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综合题 或提高题中选择。这种选择型

作业,就如学生在超市中挑选自己喜欢物品一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

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超市中自主选择。

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后,我发现A层学生面对

书本的习题无从下手,B层学生基本掌握方法,C层学生已遥遥领先。

于是给A层学生的要求是 完成竖式中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的移动,(也

就是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只要将两者移对了,

就算是目标达到了。对于B层学生,让他们在 教材的练一练中选择不

同类型的几道题进行计算。对于C层学生,让他们找一些生活中出现

的问题进行解决。

总之,布置作业时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量要少而精,设计要科

学,努力到减轻学生负担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双赢。

三、作业形式灵活、样化。

数学作业不一定都要写在本子上,也可以是一项游戏,一种同学

间的合作活动。

例如,我在上完“年月日”后,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将爸爸

妈妈和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制成谜语,然后第二天请同学猜。学生大多

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这一作业,既增强了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又

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很有趣。学生的热情高涨,第二天同学们

的谜语让我都惊奇不已。如:我的爸爸出生于35年前国庆节的后两天;

我的妈妈出生于32年前连续两个大月后一个大月的第八天;我出生于8

年前第四个季度小月的倒数第三天等等,猜谜的同学积极性也很高,

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所学的知识。类似的还有学习了身份

证的编码之后,给班级同学编码;学习了面积计算公式后,测量自家房

屋面积等等。


更多推荐

学生,作业,数学,学习,知识,设计,布置,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