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安庆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 月 日》教案

年级:三 学科:数学 第七 单元 主题:《年、月、日》 第1、2课时 备课人:三年级

数学备课组

课 型

教学

目标

学时课 课题

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时间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

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

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

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日历。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日历里的奥妙。

一、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67~68页的相关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相关问

题。

2.自我检测。

同桌互相检查,核对答案。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收集学生比较集中的

问题,然后解答。

一、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1.教师出示知识点一、二对应的练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

3.教师抽查2~3个小组学生的发言并对发言进行评价。

4.教师强调: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有30

天的月份叫做小月。1,3,5,7,8,10,12是大月,4,6,9,11月是

小月。

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一般每4年

里有一个闰年。

一、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互学

阶段

群学

阶段

共学

阶段

练习

设计

1.连一连。

元旦 8月1日

建军节 3月8日

妇女节 9月10日

教师节 1月1日

2.选一选。

(1)姐姐是在( )年的2月29日出生的。

A.1986 B.1990 C.1992

(2)2007年的2月有( )天。

A.28天 B.29天 C.30天

1.算一算。

(1)2000年的上半年共有多少天?

(2)1999年的1月到4月共有多少天?

2.想一想,每个人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小明:“我比小红早出生一年,日期比劳动节早一天。”

小红:“我是1997年2月的最后一天出生的。”

小刚:“我和小红同岁,日期比小明早5天。”

看日历

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课 型

教学

目标

学时课 课题

一天的时间(认识24时计时法)

时间

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

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

重点:掌握24时计时法并能与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重难点

难点:正确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教师(用钟表拨到时刻7:00):大家这个时候正在干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有人说吃早饭,有人说吃晚饭)

教师:大家都说的没错,这个时间可以是上午也可以是晚上。在生活

中,为了使我们的表达更准确,还有一种计时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

教师:这两幅图描述了淘气两个时间的不同行为。请你说说,你知道

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凌晨1时,淘气在睡觉;下午1时,淘气

在看书。)

教师:两个都是1时,该怎样进行区别呢?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完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收集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

然后解答。

1.小组汇报展示,集体订正与评价:

凌晨1时是新的一天开始后的1小时;下午1时是中午12时后面的1

小时,那么用24计时法就可以写成13时。。

2.课件出示标有1到24的钟表。(指针指在11时)

教师:大家知道这个时候用24时计时法表示该是怎样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答案,师生共同订正。

3.怎样来换算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呢?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展示,全班评议。

总结: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都可以表示同一个时间;中午12时

过后,就要用24时计时法了,只要在原来的时数上加12时就可以了;

而要把24时计时法的时刻换成12时计时法,减12时就可以了。

4.课件出示邮政信箱取信时刻表,算一算邮递员第二次取信后多久才第

三次取信。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并展示。

总结:2次时刻的差就是经过的时间。

1.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都可以表示同一个时间;中午12时过后,

就要用24时计时法了,只要在原来的时数上加12时就可以了;而要把

24时计时法的时刻换成12时计时法,减12时就可以了。

2.2次时刻的差就是经过的时间。

完成数学书第71页的1、2、3题。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互学

阶段

群学

阶段

共学

阶段

练习

设计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年级:三 学科:数学 第七 单元 主题:《年、月、日》 第1课时 备课人:三年级数学

备课组

课 型

教学

目标

学时课 课题

时间表(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时间

2.结合现实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

重点:了解不同区域的时间差异以及作息时间表。

重难点

难点: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公交车专用道的时间:

6:30~8:30

16:30~19:00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教师:请大家说一说,如果老师在下午5时下班后开车走公交车道,

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学生:有。

教师适时给学生普及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知识。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时间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一、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72页的相关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相关问题。

2.自我检测。

同桌互相检查,核对答案。

4.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收集学生比较集中的

互学

阶段

问题,然后解答。

群学

阶段

一、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1.教师出示知识点一、二对应的练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

3.教师抽查2~3个小组学生的发言并对发言进行评价。

4.教师强调:看懂作息时间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共学

阶段

练习

设计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更多推荐

学生,计时,时刻,教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