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发(作者:秦安县小升初数学试卷真题)

《优化》—烙饼问题

教材分析:

《优化》是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课的内容是以生活素材为背景,让学生尝试从优

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爸爸,妈妈,和

我每人1张”和“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的素材为背景,提出“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不同的策略,这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

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一课内容实践色彩很重,重在实践体验,然后得到经验方法,并用找到的方法解决饼数更多的问题,四年

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可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

法,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但这里最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

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烙饼问题”学生“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

的,给学生带来了困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对于学生来说还是

很抽象的,因此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烙饼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意识。

3、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寻找合理、快捷的烙饼方案。

教学难点:掌握烙3张饼的时候的统筹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我想采访一下你们,你们喜欢做家务吗?

生:喜欢

你会煮鸡蛋吗?

生1:会

那我要考考你,煮一个鸡蛋要5分钟的时间,煮3个鸡蛋需要多长时间呢?

生1:5分钟

你是怎么煮的?

生1:3个鸡蛋放在锅里一起煮。

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还有其他煮法吗?

生2:我一个一个的煮,用15分钟。

不错的办法,孩子,你觉得他们两的方法谁的更节省时间呢?

生3:第一种。

没错,方法多了,多中选优,这就是优化。(板书:优化)

【注:煮鸡蛋是生活中学生并不陌生的例子,学生不难想到3个鸡蛋同时煮节省时间,更能初步感知优化这

一思想,再由生活中的煮鸡蛋过渡到本节课的烙饼,学生逐渐体会数学化的思想,能容易想到同时烙,这也是一

个迁移联想,自我内化的过程,体现结构化知识】

二、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在生活中,像煮鸡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烙饼问题。(板书:烙饼问题)

1、理解题意

我们一起走进小丽家的厨房,看看发生了什么?要仔细看,仔细听哦!(播放视频)

他们在干什么啊?

生:烙饼

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2面都要烙,每次3分钟。

你听的真仔细,孩子们,对于这些数学信息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生:没有

那我有问题: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是什么意思?

生:只能放2张饼

放1张行吗?3张呢?

你看看,题里那样说,他却这样想,这就叫理解,掌声送给会理解的孩子。弄清了规则,我们就开始烙饼

了。

2、探究2张饼的烙法

小丽和妈妈在家,正好需要几张饼?

生1:2张(板书:饼数,2)

她们想尽快吃上饼,需要几分钟?

生2:6分钟

那不可能啊,你肯定爱吃生饼,我在家认认真真的烙,却用12分钟,孩子,你猜猜我是怎么烙的?

生2:你是一张一张的烙的

没错,那我很好奇你是怎么6分钟烙熟的?

生2:2张同时烙

来来来,我们看看你是怎么烙熟的。(邀请学生上台)带饼了吗?带面了吗?数学课不带饼不带面干什么来

了?就怪妈妈今天没给你准备对不对?还冤枉妈妈,其实从小妈妈就为我们准备了2张小肉饼,我们在不方便用

饼来研究的时候,可以找身边类似饼的事物来代替,比如小手,手心一面,手背一面,像不像小肉饼啊?我来教

你烙,呲啦,他一喊呲啦就是几分钟?他一说呲啦,你们就说3分钟帮他计时。把手举起来,大声说饼来了~,

锅也来了,呲啦,3分钟,呲啦,3分钟。听到几声呲啦声?

生:2声

熟了吗?(闻一下)真香,掌声给他。

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拿出你的小肉饼,大声说饼来了,锅也来了,呲啦,停停停,把手放

好我看看,同时烙了几个面?

生:2个

熟了吗?

生:没熟

继续,呲啦,熟了吗?

生:熟了

一共烙了几个面?

生:4个面

听到几声呲啦声?

生:2声

66

也就是烙了2次,2个3,孩子来个算式:

32(分)

,(板书:

32(分)

)天啊,6分钟真能熟,

原来不同的方法,结果也不同,最短时间6分钟。(板书:最短时间)怎么烙的?

生:同时(板书:同时)

那个同学通过实验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宝贵的东西,在生活中,叫经验(板书:经验)我们来学校学习就是为

了不断的积累经验。现在我们有烙几张饼的经验啦?

生:2张,最短时间6分钟

【注:从2张饼入手,与煮鸡蛋相呼应,让学生体会要想节约时间就要同时烙,当学生能想到同时烙,就说

明同时这个方法学生已经内化到了自己的体系中了】

3、探究4张饼的烙法

孩子们,经验很有用,可以复制,你敢挑战吗?

生:敢

挑战4张饼,最短需要多长时间?(板书:4)

生:12分钟

你猜我信吗?我才不信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己动手烙一烙,4张饼,信封里。

(学生自我探索4张饼的烙法)

你用了多长时间?

生:12分

你是怎么烙的?

生:2张2张的烙

来来来,上来展示一下(学生展示)

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烙的?

生:2张2张的同时烙的。(板书:2,2 同时)

你看看,有经验的人就是不一样,听到了几声呲啦声?

生:4声

(分)(分)

也就是烙了4次,4个3,孩子算式

3412

(板书:

3412

),12分钟真能熟,早知道就信

你了。

那个同学又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经验(板书:经验),烙4张饼的经验。现在我们有哪些经验了?

生:2张饼,6分钟;4张饼,12分钟

【注:“经验很有用,可以复制”就是在提醒学生可以用2张饼的经验去烙,学生很容易想到2张2张的烙,

这也体现了刚学到的方法马上得以运用,还能体现出转化的思想,把4张饼转化为2个2张饼,再用已有的经验

解决,这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在结构化经验】

4、探究6张饼的烙法

有了这些经验就不用愁了,因为我们是学数学的,数学就能把经验搞丰富,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把它搞丰富的

吗?

生:想

仔细看(板书:经验经验=新经验)大声的读出来

生:经验经验=新经验

你敢加吗?

生:敢

真敢?挑战6张饼(板书:6)最短需要多长时间?

生:18分

你猜我信吗?我不信你信谁啊?你们刚才表现的那么优秀,但我想知道你凭什么这么快?怎么烙?

生:2张2张2张的同时烙

掌声,(板书:2,2,2同时)2张饼的经验烙几次?

生:2次

照这样烙,6张饼要烙6次,6个3,

3618

(板书:

3618

)现在有哪些经验了?

(分)(分)

生:2张饼,4张饼,6张饼

继续

生:8张饼,10张饼……

太厉害了,掌声送给自己。

【注:和4张饼一样,学生能把双数饼都转化为2张2张……,说明学生在不断的理解这个优化的过程,不

断的用已有的经验内化,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体现出结构化知识】

5、探究3张饼的烙法

我们现在可以说经验丰富了吗?

生:可以

还不够,你看这些饼数都是双数,你家吃饼2张2张吃啊?饼数还有可能是单数。瞧(播放视频)

孩子们,快结合前后经验告诉我,烙3张饼,最短需要多长时间?

生:9分钟

你们猜我信吗?我才不信呢,毕竟是单数,我们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动手烙一烙,3张饼,信封里。

(学生自己探究3张饼的烙法)

停,我看大家都烙的很认真,把你烙的过程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边说边烙。

(小组交流探究)

分享讨论结果:

生1:先烙1、2号饼的正面,再烙1、2号饼的反面,1、2号饼熟了,再烙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3号饼

的反面,一共烙了4次,需要12分钟。

不错,真是个好办法,还有不同的烙法吗?

生2:先烙1、2号饼的正面,把2号饼拿开,再烙1号饼的反面,3号饼的正面,1号饼熟了,最后烙2

号饼、3号饼的反面。烙了3次,只需要9分钟。

3张饼都熟了吗?孩子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烙法,这样烙用12分钟,而这样烙只需要9分钟,为什么这样

烙更节约时间呢?

生:因为那样锅里每次都烙的是2张饼

你观察的真仔细,第一种烙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锅里只有一张饼,就会浪费锅,也就是浪费资源。因此,

3张饼不能被扯开,应该统筹在一起交替烙,(板书,3,交替)来,我们再来试一次交替烙法。请那个小女孩带

领我们一起烙。

(全班体验感受交替烙法)

听到几声呲啦声?

生:3声

烙了3次,3个3,

33(分)

(板书:

33(分)

)。

99

【注:3张饼是一个难点,刚开始学生可能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认为需要12分钟,但是后面有学生想到交

替烙法9分钟,说明学生在挑战自己,在进行知识方法的整合,在进行自我理解知识网络,交替烙和生活经验有

点冲突,同时体现出不走寻常路的创新运用,学生知道要想节约时间,锅里就得同时烙2个面,所以我觉得这里

也体现了学生在结构化知识】

6、探究5张饼的烙法

现在有了2张饼的经验,3张饼的经验,你能烙5张饼吗?

生:5张饼2张同时烙,剩下的3张再交替烙

真是厉害的厨师,我明白了,也就是把5张饼分成2张饼和3张饼,2张同时烙,3张交替烙(5 2,3 同

时交替)烙2张饼时听到2声呲啦声,3张饼听到3声呲啦声,照这样烙,5张饼将会听到5声呲啦声,将会烙

(分)(分)

5次,5个3,

3515

(板书:

3515

)现在经验丰富了,7张饼?8张饼?9张饼,10张饼……,

你们回答的这么快一定是找到了规律,我们动手实验是为了得到经验,积累经验是为了找到规律,有了规律就能

更快的解决问题,每增加1张饼,增加3分钟,没减少一张饼,减少3分钟。

【注:单数饼的烙法可以用2张饼和3张饼的经验相结合,经验经验=新经验,体现出对就经验的运用,

迁移,体现结构化知识】

7、探究1张饼的烙法

我考考你们掌握规律没有?4张饼?3张饼?2张饼?1张饼?

生:3分钟(意见发生分歧)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拿出你的肉饼。饼来了,锅来了,呲啦,3分钟,熟了吗?

生:没有

呲啦,3分钟,熟了吗?

生:熟了

烙了几次?

生:2次

2个3,6分钟,为什么1张饼不符合规律呢?

生:烙1张饼的时候锅里只有1张饼,只能1面1面的烙,锅会空一半,会浪费。

三、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最聪明了,我现在太饿了,就想3分钟把我这张饼烙熟,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自由发挥)

看,我们伟大的发明,孩子们大声读出这句话

生:改变环境与条件,同样也是一种优化

当经验不能再优化,方法不能再优化的时候,我们仿佛已经走到了优化的尽头,但是我们并不服输,开始

向环境与条件发起挑战,改变环境与条件,同样也是一种优化,这种优化叫创造。我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会创造的

孩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现在你觉得优化还难吗?其实优化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用了一个有趣的方法解决了烙饼中的数学

问题,我们懂得了充分利用资源就能优化。我们还知道了:经验经验=新经验,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的积累经

验。最后我们用一个动作来结束这节课:饼来了,锅来了,呲啦,呲啦


更多推荐

经验,学生,优化,方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