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数学试卷讲解活动)
202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是( )
A.各种春菜在田间地垄悄然探出头,娇弱的身姿轻轻摇曳(yì),
.
而稚嫩的豌豆尖更是惹人喜爱,叶子清澈通透如翡翠薄片,茎上嫩须
迎风轻颤(chàn),引逗着人们去采撷。
.
B.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是一蹴(cù)而就的,需要科技工作者心无
.
旁骛,摒(bǐng)弃拜金主义,以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帮
.
助青少年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坚的人才。
C.《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证博引的方式驰骋(chěng)
.
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传承,让观众眼界大开,堪称当
下文化节目的扛(gāng)鼎之作。
.
D.那些或坐落于安静的小镇古街、或藏身在喧嚣的商业密林的个
性实体书店,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执拗(niù)生长,规模不大却洋溢
.
着审美情趣,足以让灵魂片刻栖(qī)身。
.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
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一件器物,可以拙
....
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乙】
....
“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家里或许都
..
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第1页(共35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
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
..
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丙】家具、器物、
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
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B.不露声色
C.或许
D.留存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平台正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
链的效率,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还能促进
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B.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自觉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
力量和市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为中国价值更受世人尊重而砥砺前行。
C.近期,公安部门联合主要媒体网站持续推出反诈骗系列报道,
第2页(共35页)
不断加强社会宣传,扩大宣传精准性,构建立足社区、覆盖全社会的
宣传体系,掀起全社会共同反诈骗的热潮。
D.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应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育新型
职业农民,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城市
在职科技人员、退休人员积极参与。
4.(3分)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使用公筷广告语:长筷短筷,筷筷都是你我的爱。
B.论文答辩致谢语:感谢聆听,敬请专家评委指教。
C.垃圾分类宣传语:各得其所,细微处的文明之光。
D.经典阅读推荐语:智慧火源,值得为之付出热忱。
5.(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近年来,各种题材的微纪录片大量涌现。从养胃的美食到
养眼的国宝,从感人的抗疫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微纪录片以小
切口、短时长记录真实、探索未知,呈现自然,在讲好中国故事、
书写新时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食类纪录片向来最受欢迎。如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不
仅带观者吃遍全国各地,短片中更有故事有乡愁,你就能找到故乡”
不知打开了多少人的味觉记忆。美食养胃,国宝养眼。2017年,
该片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推出之初便引爆相关话题,
“国宝热”持续至今。
微纪录片这一新型纪录片形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到
每个人的身边,记录典型人物,宣传地方风物,聚焦特别主题,定
第3页(共35页)
格了多彩中国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以小角度记录人生和社会百态,
为时代画像。
(1)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真实性”是微纪录片的基本要求。根据上文,谈谈对微纪录
片“真实性”的理解。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读到的散文多数充满回忆的味道。一次旅行、一场际
遇、一位亲人、一只宠物……写作者回到书桌在回想之中开始写作。
当然有着具体的情节、场景和片段,但写作者的视角,往往是从终
点望向来路,一切,属于过去完成时态。
我想特别强调这个词:时态。
我们假设,事件发生的完整顺序是从1排列到10。小说从
中间起笔很常见,甚至只有345的部分;顺序的颠倒、错位与叠加,
也是常用手段。小说的情节不断走动,悬念和陡峭的转折随时随地
酝酿其中。
散文通常如何处理时序呢?是站在终点位置平行回望,从
1到10按部就班地重述。无论1和10之间相距多远,我们总是忙
于在事件结束之后,作家需要跃起,跳离原地,使叙述多维和立体。
许多散文写作者相对懒惰,缺乏弹跳的运动能力,相当于扁平的二
维世界。一切,只是为一锤定音的“道理”做铺垫,就像压缩饼干
一样,只剩干燥、单调和基础的维生热量,形同制作标本。
第4页(共35页)
正在进行时的好处是什么?把读者凌空抓起来,直接扔进
叙述的情境中。即使是回忆体小说,也强调情节和细节带来的效果
逼真的还原体验。小说家要带领读者在丰富、复杂、紧张、多变的
仿真景况中做出临场反应。而这种技术手段,经验都是过去的,而
我们又急于把经验中的“道”提炼出来。
所谓进行时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
一种思维方式。现在有些散文为什么写得像小说,散文的场景、结
构、节奏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散文以正在进行时态来构思和描写,就不像过去那么四平
八稳,可能出现突然的意外和陡峭的翻转。少了定数;不是直接揭
翻底牌,而是悬念埋伏,而非概括性的总结。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
它不像数学一样有着公式和标准答案;即使答案偶尔是唯一的,过
程也依然能有多种、多重、多变的解决方案。
我们都知道散文上手不难,写好并不容易。散文的耗材严
重。人生的经历密如丛林,开始做家具,后来就只够做牙签的,最
后干脆没柴烧了。假设我们改变散文的构思和表达方式,从某种程
度上说,可以部分缓解散文的资源性匮乏。
ㅤㅤ就像散文长度的变化不仅是字数的叠加,而且带来了重要的
结构之变一样,我认为时态之变,散文不仅有终点的视角,也有途
中的视角,散文时态的改变,使他们的角色从旁观到参与
散文要表现“此时此刻”,这使我们不会忽略沿途的风景;
“现在”,也指向未来的光亮。
第5页(共35页)
(周晓枫《散文的时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进行时态”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家和小说家一直掌握着运用进行时态写作的技术手段,他们
可以带领读者在仿真的叙述情境中体验丰富、复杂、紧张、多变的
逼真效果。
B.进行时态的特点是能借鉴小说的写法,使散文更像小说,并使散
文的场景、结构、节奏都发生相应改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C.以进行时态来构思和描写,写作者的叙述不再四平八稳,作品也
不再平铺直叙,从旁观到参与,从被告诫到共分享。
D.表现“此时此刻”,叙写“现在”强调细节描写和内容虚构,这
些是散文创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就必须以进行时态写作。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说创作应该遵循“冰山理论”,通常从故事的中间起笔,甚至
只有情节的主要部分,使情节曲折有致。
B.散文时态改变之前,写作者通常会按事件发生的完整顺序从1到
10按部就班地重述,作品反映的是扁平的二维世界
C.文学不同于数学,没有公式和标准答案,有的是难以概括的美妙
的可能性,过程也不会只有一种解决方案,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D.散文时态的变化,可以改变散文的构思和表达方式,可以为读者
带来更为生动而复杂的审美体验
(3)上文所说的“叙述多维和立体”在小说和散文中有哪些表现?
7.(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6页(共35页)
麦子
红柯
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
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当然了,草就后
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他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
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
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叶子很密,就是长不
高。风大。树像绿狮子,疯狂的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发出长
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风嗥叫起来,树是
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
着团团芬芳香,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
子油汪汪的,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
阔的苍穹上吃草,窸窸窣窣。老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
跳到麦芒上,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
些茧豆真大呀,比麦粒大,比麦粒好看,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
来的手掌,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就像一个粗野的汉
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呓般的叫声:“长
第7页(共35页)
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
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啊哭啊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
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好像
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
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
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簸箕
①
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
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
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
刷刷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
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者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
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政委正给
一个青年女子谈话,长得很好看。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
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他说:“我那地方需要结实的女人,跟
马一样结实的女人。光漂亮不中用。”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长
相差些,心灵绝对美。”
他很快就见到那个大块头女人,他们在猪圈见面的,她是
第8页(共35页)
炊事班长,都没谈成。她跟猪呆在一起,那些猪个个肥壮无比。大
家发出惊叹:谁跟她过日子,她就说:“你这么壮,你还来找我。”
他说:“谁不想壮。”“你想壮?”“我想壮。”“你找对人啦。”
他们就这么说好了,她跟他走。她骑上团部最好的大白马,
跟他走了。
走进荒漠她就显出优势,她在空旷荒凉的景象中亮丽起来,
他不停地看她,她圆浑浑的长脖子跟枯死的胡杨打个照面,胡杨就
亮起来。坚实的木纹显得很清晰。他整个庞大的身躯一下子让大荒
漠充满了生机。
女人和骏马走在太阳的谷地里,女人就像起伏的群山。他
没想到他能娶这么大一个媳妇儿,一个顶三个。
“你说我一个顶三个。”
“三个女人才顶你一个。”
“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
“我是你男人才这么说你。”
“你是我男人,你就天天这么说我,我喜欢你这么说我。”
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
他们说:“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麦子生长
的样子就像太阳升起来……
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
长起来。
老头端着大簸箕,麦种撒光了,簸箕里还有泥土的光芒。
第9页(共35页)
“我把泥土的光芒端回来啦。老婆子开门啊。”泥土金闪闪的
“我们是簸箕命。”
他们伸出手,手指蛋上指纹的纹路,没有一只斗,簸箕不
聚财。老婆婆说:“咱不要财。”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
胖乎乎的麦粒
(有删改)
[注]①簸箕: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
(1)第二自然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
(2)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
(3)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
作分析。
(4)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8.(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谢景山
①
书
[宋]蔡襄
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
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
近蒙示书,引嗆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特唱于人,
.
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
.
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
第10页(共35页)
至焉,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
.
文,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
过人,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
“吾以文求正于有位,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有数
顷田,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
而易退,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
.
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苟有异于襄之说,襄不从矣,其称仲尼
②
召
而欲往,孟子不遇而鲁侯,斯二各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
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贤者之规,吾愧之。
有人加言于我,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岂瑕受而为辱乎?小
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
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
.
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
襄无求信于人,为学远近,力穷则已,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
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
.
乐而从所恨哉!
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
.
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
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
(选自《全宋文》)
第11页(共35页)
[注]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1024)
进士,官许州法曹(xī):人名,与孔子同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特唱于人
.
唱:称道,赞扬。
B.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
病:批评,不满。
.
C.君子皆不由也
.
D.而恨其所不至
.
由:遵循,遵从。
恨:遗憾,后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困于道者多矣
.
B.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
移其粟于河内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C.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 其翼若垂天之云
..
D.以道所怀
.
作《师说》以贻之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体现,倒置
文道的写作倾向,抱有质疑、商榷的态度。
B.谢景山年过四十、仕途不顺,感叹世间少有知己伯乐,怨愤自己
遭受意外欺辱,却又轻言放弃,常常急躁不安。
C.作者希望谢景山能潜心向道,增进才识,不轻易为他人言语议论
左右。不仿效前代高位之人自进的方式
D.本文采用逐层辩驳的手法,表达作者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
雅正的处世态度。行文真诚坦荡,理直气刚
第12页(共35页)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
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
②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
9.(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
篱斜。文木几,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
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
①
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
水自浇瓜。霜后橘,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
[注]①癭尊:即瘿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词中“衰翁”的身份是 。下片中“ ”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2)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10.(6分)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论语•阳货》)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第13页(共35页)
(1)①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
章中,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
子。
(2)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能够使人
有恶名”。试举例分析。
11.(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不亦
重乎?”(《论语》)
(2)哀吾生之须臾, 。 ,抱明月而长
终。(苏轼《赤壁赋》)
(3)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
过, 。(李白《蜀道难》)
(4)春花秋月何时了? 。 ,故国不堪
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
(杜甫《旅夜书怀》)
四、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
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
第14页(共35页)
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
第15页(共35页)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参考答案:A.“摇曳”中的“曳”应读作“yè”;
B.“摒弃”中“摒”应改为“bìng”;
C.“旁证博引”中“证”应改为“征”;
D.正确。
故选:D。
点拨:同音字的三种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
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
“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
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
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中已多次出现。如把“部署”写成“布署”,
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3.音同义近,这类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
判断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
例如:“鹊”与“雀”就曾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有如“水蒸气”
第16页(共35页)
极易误写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消毁”等。
2. 参考答案:(1)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通常指
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不露声色: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句中修饰“一
件器物”。
或许:可能但不肯定、也许。使用正确。
留存:指存留,保存。
(2)C.分号改为逗号,这里不是并列关系。且分号表并列的时候,
语段中后一句主语承前省略了。
答案:
(1)B
(2)C
点拨:解答标点符号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清语句或段落的层次,大致确定句中点号和句末点号;
2.反复读,分清句子内部的各种关系,判断顿号、逗号、分号、
冒号使用是否正确;
3.认真揣摩语句所传达的感情,根据语气确定句末点号是否正确,
即分清所给文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感叹句、祈使句,准确判断
句号、问号和叹号使用是否正确;
4.仔细辨析,注意前后关照,准确判断句中标号和句末点号是否
正确,如,引号、括号等标号和句末句号或问号的位置是否正确。
第17页(共35页)
3. 参考答案:A.语序不当,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
善生产”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还能促进农
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B.成分残缺,应该在最后加上“的重任”。
C.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提高宣传精准性”。
D.正确。
故选:D。
点拨:成分残缺: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按现代汉语的结
构规律,句子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残缺不全,就是句子的成分残缺;
其中主语和宾语的残缺,高考考查频率较高。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主语残缺。
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
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
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了。
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
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去掉“通过”或“使”。
(二)谓语残缺。例如: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
第18页(共35页)
更多推荐
景山,散文,时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