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往年高考模拟数学试卷题)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浅谈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

的一种共识。如何通过引导学生使之从被动学习转向愿意学、喜

欢学和主动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一线教职员

工都在孜孜不倦进行探索的问题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

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

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客体的承担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

“学”而进行服务的。

众所周知,数学能激发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向往,是一门极具

魅力的学科。同时,数学也是其他许多学科的工具。因此,数学

在人类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而大多数人是从小学开始

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所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然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是最重要的一环。现代

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

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

向。时代在呼唤创造型人才,作为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学校,

就需要与时俱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

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英语

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

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打

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

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动

脑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

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

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

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

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选题意义:

1、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培养学

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毅力;

2、 进一步探索学生喜欢数学课的原因,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因

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

理特点。

3、有利于探索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和课堂教学有效的策略、

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等综合

素质,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5、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数学的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为其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途径和方

(1) 激励创新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

(2)师生互动 新型师生关系

(3)确立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新观念;

(4)构建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理论依据

(一)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论

人本主义学习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的任

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

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

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

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

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和片面性。在教学过

程中,注重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理性过程与情感、意

志、兴趣、动机等情感活动的非理性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达到

知识、技能、道德、人格的和谐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论

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有主体性,不是来自天赋,而是来自

于社会实践,这是人之特质或类本质。我们不能孤立地从人的自

身存在性来寻找主体性,如果离开了指向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就

无所谓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只有在对象性活动中,人才能作

为主体与客体相联系,才显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生产活动既然是对象性的,因而是自主的和能

动的,作为活动结果的产品,都凝聚着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性,是

积淀了的主体性。通过活动结果的客体可以反观自身,反观主体,

认识主体的属性和特点。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非常强调和重视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

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

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筑其知识体系。在

布鲁纳看来,认知结构是指由人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

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数学活力课堂的理论研究;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2)实施阶段

按照预定实验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内容,课题具体实施如下: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数学活力课堂的理论研究。

2、探索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如何构建充满活

力的数学活力课堂。

3、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数学活力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4、富有生命活力的数学活力课堂教学的评价。在此期间,定期

或不定期举行课题组研讨会,探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

适当的调整,积累好有关调查数据及文字资料,初步形成一定的

阶段性成果。

拟采用的研究步骤:

1、采用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兴致。游戏是最能够调动学生积极

性的手段之一,很多学生都无法抗拒游戏的吸引力在玩游戏时掌

生能够释放自己的压力放松心情尽情享受其中。设计趣味问题引

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众多教师经常运

用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来思考在探索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

2、通过上述多通道接触、多感官启动参与学习的方式,顺应知

识构建的原理,导引主动性学习英语的策略。本课题以学生的全

面发展为根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积

极主动的参与和入情入境的实践中,发展自己综合运用语言的能

力。

3、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不断反思,在研究中不断学习、总结,

以此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

利用课堂进行课题研究来实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

终目的。

预期结果:

1、教师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2、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构建数学活力课堂。

可行性分析 :

课题的选取,以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理论为支撑,充分借鉴

了有关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因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同时,

该课题旨在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实

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学校数学教研组在这方面已作了一定的

尝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论题的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

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

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合作交

流,主动探究,全体参与,教师为辅,学生为主。

2、激励性原则

有位著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厂教育的艺术,首先不在于获得

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欣赏。”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鼓

励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掌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每个学生都

有闪光点教师的责任是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闪光点发现他们

点点滴滴的进步努力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和评价,

以增强其主动进取的自信心。

3、民主性原则

教师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学生自选学法,评价多

元化,始终保持平等、和谐的氛围。

4、创新性原则

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学生自我

表现和群体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创造能力。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

论文及有关理论进行研究。

2、调查研究法: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研究的进

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3、经验总结法: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作好记载,

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

论文提纲: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

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

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它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

收器,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养成被动接受和依赖教师的

习惯与惰性,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

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

间的互动关系,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为今后终身学习,不

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力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

和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

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

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

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出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了一种传统怪圈:即习惯于以

增加教学时数、加班加点、采取题海战术灌输知识等来提高教学

质量(准确地说是应试质量)。这种怪圈形同枷锁,严重束缚了

学生,使得原本鲜活的生命主体变得唯唯诺诺,少有主见,充其

量不过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只会机械被动地接受填充。为了发展

学生的各种能力,轻负高效地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我

认为: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想、课中认真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主

体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能力,提高成绩。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生命主体的“意趣”本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主体生性好疑,遇事总

希望知道个明明白白,了解个水落石出,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学知

识的连贯性,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百分数应用

题”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两个学生扮演供

销售货员,出示一件商品的原价和现价,让其他学生充当顾客购

物,并思考:用自己手中的钱可以买几件这样的商品,买一件比

原来便宜多少元?便宜了几分之几?然后再换成“每件商品35

元,现在降价8%,现价多少元?”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现实生

活情境中去感受,刺激了他们的思考兴趣,让他们在“一定要弄

个明白”的求知心理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人,还生命主体的“活动”本色

主体生性好动,我们要尊重学生言行,让他们自主自觉地活

动,多进行有意义的、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中,教师适当

启发讲解,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

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如在

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出示一组图片,

让学生用小数表示图片的涂色部分,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能联

系以前学过的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小数谁大谁小吗?在

学生说出一种或两种比较方法后,教师再适当加以引导,组织同

学们讨论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学生很快找出了四种不

同的比较方法:①看图比较;②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比较;③把

小数扩大成整数后比较;④运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比较。这样

学生既学会了课堂知识,又养成了自主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思

想品质。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便加深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长此下去,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有了问题意识,善

于问、敢想敢问、敢议敢说,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氛围、好市

场就不期而到了。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生命主体的“唯美”本色。

主体生性好美,追求严谨,崇尚先进。成为榜样,受人羡慕,

是他们的美好愿望。学习习惯好、学习方法新的小学生多是成绩

好、学生喜欢、老师信任的标兵。而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养成认

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计算仔细、自觉检查

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主体健康发

展的必然需求趋势,可让学生受用终生,也是我们教育的至上追

求和最终目的。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极具挑战性,我们一线教学者只有不

断探索研究,真正注重学生主体,让学生永葆主体本色,让学生

主动、活泼地学习、成长,才是数学教学的最佳归宿。

得出的分析结论:

1、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明显的增强,

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意识等有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

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各种教学比武获

奖率全区首位。

2、研究、探索了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条件:更新教

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教会学法等。

3、构建了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模式有一定的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目前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目录

[1]谢荣《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策略运用》(中

国校外教育)2002,(23).

[2]曹娟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自主探究”的有效性》(现

代教育科学)2008,(4).

[3]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教

法)2008,(5).

[4]郑毓信《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理论思考》

刊)2005,(2).

教学月(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数学,教学,主体,教师,研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