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考大学数学试卷真题有哪些)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能够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外部特征,是人们认识物体的重
要途径与常用手段,在观察物体时,能不能抓住物体的主要特点,并以此区别于
其他物体,往往受制于个体观察能力的高低,然而,观察物体是可以培养的,是
能在观察物体的实践中逐渐养成和发展的。
本单元是全套教科书的一次编排“观察物体”的教学,给学生观察的是比较熟悉的场景,
以及特点明显、结构简单的常见物体。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
初步学会观察的方法,能够指出看到的内容,为以后仔细观察几何体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
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
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
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
清楚的数学知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
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能看到不同
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问题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能辨认从某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
位置,在食物与咸运仕途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难点: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向看到的视图。
课时安排:总2课时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课本90-91页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能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
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判断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学会根
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在实物(或实物图)与相应视图之间建
立正确的联系 。
教学难点:区别从左、右两边看到的图片。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导入,观察图片。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里有两张照片你
主要是从哪拍出来的吗?(出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
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
是不一样的。仔细观察事物,是一种好习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
物体”。(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入手,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表现力,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探究交流
1 、给小猴“拍照”。
更多推荐
学生,观察,物体,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