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7日发(作者:浏阳教师成绩小学数学试卷)

2019-2019年新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经典例题

1.钟面上有3根指针,它们分别是( )、( )、(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

2.3时=( )分 3分20秒=( )秒

3.120秒=( )分 75时=( )时( )分

4.小明大约每天睡9( );小芳早上起床后穿衣大约需要20( )。

5.9时—12时经过( )时;10:15—10:55经过( )分;9:50—11:30经过( )时( )分。

6.亮亮一家乘坐10:30的飞机去杭州旅游。乘飞机至少要提前1小时到达机场,那么亮亮一家最晚什么时间到达机场?

7.列式计算: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8.列式计算: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9.计算:320+190= 320-190=

10.从蜜蜂家到花园是384米,从蜜蜂家到果园是592米,小蜜蜂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约多飞多少米?

11.计算:189+394=

12.计算:435-276=

13.青青吃了150只蚊子,蛙蛙比青青少吃了30只。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14.为了迎接元旦的到来,某商店举行“满500元返50元”的活动,电饭锅160元,自行车380元,收音机130元,手表120元。问:买一辆自行车和一个电饭锅能返钱吗?一台收音机和一块手表呢?

15.填合适的单位。

一块玻璃厚5( ) 一只大象高3( )

粉笔长75( ) 床长约2( )

回形针长约3( ) 儿童漫画书宽约10( )

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

16.在○里填上“>””<”或者“=”。

4分米○ 40毫米 70毫米○70厘米

3千米○2970米 4分米○39厘米

17.计算。

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

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 2千米=( )米

3米—2分米=( )分米 7千米—2019米=( )千米

36分米—16分米=( )米 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

18.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

19.有一根长10厘米的火腿,壮壮吃了6厘米长的一块。妈妈把剩下的每5毫米切成一片,一共可以切几片?

20.2吨=( )千克 4000千克=( )吨

21.苹果有2个,梨有6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22.第一行有2个☆,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多少个☆?

23.明明今年4岁,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7倍。

(1)今年妈妈多少岁?

(2)再过2年,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

24.我们的船由4排,每排有20条,一共有多少条船?

25.今天捕捞了200千克的鱼,每千克鱼能卖4元,那么200千克的鱼能卖多少钱?

第 1 页

26.每千克螃蟹34元,买2千克的螃蟹,50元钱够用吗?

27.带鱼加工厂有9个加工车间,每个车间加工118箱带鱼,9个车间能加工多少箱带鱼?

28.买5个同样的网球共用35元钱。照这样计算,学校买13个这样的网球需要多少元钱?

2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每小时行50千米,那么8小时能到达。如果每小时行40千米,多长时间可以到达?

30.新华小学图书馆里儿童文化类书籍有625本,科普类书籍的本数是儿童文化类书籍的6倍,那么新华小学图书馆里科普书籍有多少本?

31.苹果有24个,桃子有31个,梨的个数是苹果与桃子的个数和的4倍,梨有多少个?

32.四边形有( )条边,( )个角。

3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是6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 )米。

34.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3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5厘米,周长就增加( )厘米。

36.一个长方形的长不变,宽增加3厘米,它的周长增加了( )厘米。

37.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8厘米,从中减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则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38.从一张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纸的一角减去一个长13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剩下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9.王兵家盖了新房,并且要在房前修围墙(如图所示)。请你帮王兵算一算要修多长的围墙。

40.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八分之三。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

41.比较35和的大小。

8834,下肢占人身长的,则成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8842.成人的躯干占人身长的几分之几?

43.下面是三(1)班参加语文小组的人数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3人,求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44.三年级同学共有180人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或数学得优,语文得优的有80人,语文和数学都得优的有20人,那么数学得优的有多少?

参考答案

1.时针,分针,秒针,秒针

【解析】钟表上有3根指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考点:钟表的认识。

2.180,200

【解析】1时=60分,1分=60秒。从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用乘法。3时=180分,3分20秒=200秒。

考点:单位换算。

3.2,1,15

【解析】1时=60分,1分=60秒。从小单位化成大单位用除法。120秒=2分,75时=1时15分。

考点:单位换算。

4.小时,分钟

【解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小明大约每天睡9小时;小芳早上起床后穿衣大约需要20分钟。

考点:单位的选择。

5.3,40,1,40

【解析】计算经过的时间常用的方法:①数,当起止时间均是整数时时,求经过的时间用数的方法;②列竖式,当起止时间至少有一个为非整时时,求经过的时间用列竖式计算。9时—12时经过3时;10:15—10:55经过40分;9:50—11:30经过1时40分。

考点:经过的时间计算。

6.9:30

【解析】飞机起飞的时间减去一个小时就是到达机场的时间。

解:10:30-1=9:30

答:亮亮一家最晚9:30到达机场。

考点:时间的计算。

7.60

【解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把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形式,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解:36+24

=(30+6)+(20+4)

=(30+20)+(6+4)

=50+10

=60

考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8.19

【解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去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去一位数。

解:57-38

=57-(30+8)

=57-30-8

=27-8

=19

考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第 1 页

9.510,120

【解析】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把几百几十转化成几十几个十后再进行计算。

解:320+190=510 320-190=120

考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0.220米

【解析】把592看成600,把384看成380就可以。

解:600-380=220(米)

答:小蜜蜂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约多飞220米。

考点: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反思: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只需要知道大致的结果,这时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要注意结合实际,看估算的结果是否合理。

11.583

【解析】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位数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189+394=583

考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12.159

【解析】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435-276=159

考点: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

13.270只

【解析】首先利用减法求出蛙蛙吃的蚊子数量,然后利用加法进行计算。

解:150-30+150=270(只)

答:两只青蛙一共吃了270只蚊子。

考点:加减法混合运算。

14.

【解析】根据加法的计算法则求出一辆自行车和一个电饭锅的总价,一台收音机和一块手表的总价,然后与500元进行比较大小。

解:160+380=540(元)

540元>500元,所以能够返钱。

130+120=250(元)

250元<500元,所以不能返钱。

答:买一辆自行车和一个电饭锅能返钱,一台收音机和一块手表不能返钱。

考点:加法计算的应用。

15.毫米,米,毫米,米,厘米,厘米,米,米,厘米,厘米,分米,米

【解析】根据生活中的时间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长度单位包括米、分米、厘米、毫米。

一块玻璃厚5(毫米) 一只大象高3(米)

粉笔长75(毫米) 床长约2(米)

回形针长约3(厘米) 儿童漫画书宽约10(厘米)

学校操场长90(米) 一根跳绳长2(米)

小华身高130(厘米)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厘米)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分米) 一幢楼高12(米)

考点:长度单位的选择。

16.>,<,>,<

【解析】首先根据单位之间的换算将单位化成统一,然后进行比较。

4分米>40毫米 70毫米<70厘米

3千米>2970米 4分米<39厘米

考点:长度的大小比较。

17.50,5,30,3,2019,28,5,2,2

【解析】将单位化成相同,然后根据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87毫米-37毫米=(50)毫米=(5)厘米

1米-70厘米=(30)厘米=(3)分米 2千米=(2019)米

3米—2分米=(28)分米 7千米—2019米=(5)千米

36分米—16分米=(2)米 4厘米的5倍长是(2)分米

考点:长度之间的计算。

18.教室的门高,高60厘米

【解析】首先将2米化成以厘米作单位,然后进行比较。

解:2米=200厘米 200厘米>140厘米 200-140=60(厘米)

答:教室的门高,高60厘米。

考点:利用长度解决问题。

19.8片

【解析】首先求出剩余的长度,然后将单位化成毫米,然后利用除法进行计算。

解:10-6=4(厘米) 4厘米=40毫米 40÷5=8(片)

答:一共可以切8片。

考点:利用长度解决问题。

20.2019,4

【解析】1吨=1000千克,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在所要换算的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在所要换算的数的末尾去掉3个0。2吨=2019千克 4000千克=4吨。

考点:质量单位的转化。

21.3倍

【解析】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解答这一类题的关键是分清哪两个量相比,哪个量是基准量。

解:6÷2=3

答: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

考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2.8个

【解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计算。

解:2×4=8(个)

答:第二行摆8个☆。

考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3.28岁;5倍

【解析】(1)妈妈的年龄=明明的年龄×7;

(2)首先求出2年后妈妈和明明的年龄,然后用妈妈的年龄÷明明的年龄。

(1)4×7=28(岁)

答:今年妈妈28岁。

(2)4+2=6(岁)

28+2=30(岁)

第 3 页

30÷6=5

答: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5倍。

考点:倍数的实际应用。

24.80条

【解析】整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首先用整十数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再在刚才算出的积的末尾添加上1个零。

解:20×4=80(条)

答:一共有80条船。

考点:整十乘一位数的口算。

25.800元

【解析】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首先用整百数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再在刚才算出的积的末尾添加上2个零。

解:200×4=800(元)

答:200千克的鱼能卖800元。

考点: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

26.不够

【解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再把它们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乘得的积加起来。

34×2的计算方法:30×2=60,4×2=8,60+8=68(元),68元>50元,所以50元钱不够用。

考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进位)。

27.1062箱

【解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解:118×9=1062(箱)

答:9个车间能加工1062箱带鱼。

考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8.91元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1个网球的价格是多少,然后再进行求13个网球的价格。像这种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解决所求的问题,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解:35÷5=7(元) 13×7=91(元)

答:学校买13个这样的网球需要91元钱。

考点:归一问题。

29.10小时

【解析】首先根据总路程不变,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总路程,然后计算时间。

像这种先求出总量,再算出所要求的数量的问题叫做归总问题。

解:50×8=400(千米) 400÷40=10(小时)

答:10小时可以到达。

考点:归总问题。

30.3750本

【解析】根据“科普书籍的数量=文化类书籍的数量×6”进行计算。

解:625×6=3750(本)

答:新华小学图书馆里科普书籍有3750本。

考点:乘法的实际应用问题。

31.220个

【解析】根据“梨的数量=(苹果的数量+桃子的数量)×4”进行计算。

解:(24+31)×4=220(个)

答:梨有220个。

考点:整数的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计算。

32.4,4

【解析】四边形有4条直边,有4个角,是一个封闭图形。

考点:四边形的定义。

33.24

【解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进行计算。6×4=24(米)

考点: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4.20

【解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进行计算。(6+4)×2=20(厘米)

考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35.20

【解析】正方形每条边增加5厘米,则四条边增加的长度=5×4=20(厘米)。

考点: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6.6

【解析】由于长方形的长没有变,只是宽增加了3厘米,则长方形的周长增加的长度就等于每条宽增加的长度乘以2。3×2=6(厘米)

考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37.20

【解析】减去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则剩下的长方形的长就是8厘米,宽为(10-8)=2厘米,然后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10-8=2(厘米) (8+2)×2=20(厘米)

考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

38.80厘米

【解析】通过平移我们可以发现,剩下图形的周长和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解:20×4=80(厘米)

答:剩下纸的周长是80厘米。

考点:利用平移法求图形的周长。

39.49米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发现,围墙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两条长加上一条宽然后再减去大门的宽度。

解:18×2+15-2=49(米)

答:王兵要修49米的围墙。

考点:周长计算的实际应用。

40.如果把人的身长平均分成8份,那么上身占3份。

【解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所取的份数,叫做分子。八分之三表示的意思就是:如果把人的身长平均分成8份,那么上身占3份。

考点:分数的初步认识。

41.35<

88第 5 页

【解析】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考点:分数的大小比较。

42.35<

887

8347+=

8887。

8【解析】同分母分数两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解:答:成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考点: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43.14人

【解析】两个小组的总人数=参加语文组的人数+参加数学组的人数-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

解:8+9-3=14(人)

答: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14人。

考点:集合问题。

44.120人

【解析】数学得优的人数=全部得优总人数-语文得优人数+两者都得优人数。

解:180-80+20=120(人)

答:数学得优的有120人。

考点:集合问题。


更多推荐

考点,计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