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发(作者:常州2013中考数学试卷)

数学教学小故事精选5篇

课堂教学小故事 篇一

课堂教学小故事——春风化雨,走进心灵

牛砦小学 郭稳影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

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

先在于发生并扶持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

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因此面对这样的心灵,教师首先要做心灵发现而不是灌

输----教育者在系统地实施自己预定教育步骤的同时,还应敏锐地发现并细心

扶持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从他们的失误挫折中挖掘其潜在的积极的教

育因素。有些学生,他们的求知欲较旺盛,性格活泼好动,思想比较纯正,行

为举止文明,但在学习上,成绩不稳定,学习态度也是时好时坏。这类学生的

转化是很关键的,若引导的正确,他们就会很快树立信心赶上来;若引导不

好,则会比一般学生更容易掉队。

在课堂上,总是有很困惑也很苦恼的事情。因为为了完成精心设计的教学

内容,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我似乎总是在赶呀赶。可是,一节课辛辛苦苦下来,

还不见得学生喜欢,不见得有成效,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有

小声说话的、游玩小东西的、有抠手指玩的……

面对这些情况,我非常烦恼。后来,我在不停地自我反省,找原因找对

策。是不是我设计准备的课有问题?我真正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接受

水平、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的了吗?我有随时跟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在讲

吗?我的课我的内容有在贴着学生的心进行吗?

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也许真的是反思才能有所触动,有所改

进。慢慢的,我备课设计内容,不再想当然的认为是学生需要的、学生喜欢的

了,而是课前课后多和他们接触,了解他们,听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想法,

然后再结合这些真实的信息来收集资料,准备下一节课。

我的课堂教学最大的改变是,我上课不再就是为了完成教案,呈现完设计

第 1 页 共 7 页

好的课件。而是给了自己更多可以灵活便通的时间和机会。于是我的注意力不

再只关注教案进行到哪里,课件展示到哪里了,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听到了哪

里,接受了哪些,还需要些什么。有时,甚至为了解决学生课堂上的疑惑或进

行最有效的引导疏导,我宁可删减或放弃本来安排好的内容。尤其有时为了处

理学生课堂上的突发状况,我会把教学内容及时做个调整,临时增加很多本来

没有准备的题外话,比如根据当时的状况,当时的需要,我会选择不同的内容

和他们聊聊。有时和他们说说人生,谈谈我自己的经历,讲讲我的童年,我的

生活等等。有时则是选一两个故事来讲。学生们最喜欢听我讲故事了,故事往

往都不长,有动物界的,有人类的,有远古的,有身边的,但他们喜欢在小小

的故事中去思索,去反复回味,去学会成长。而我发现这个时候学生们的眼神

也是最专注的,表情也是最宁静的。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当你不再刻意给自己

框一个架子时,你才会更接近真实,接近本质,你才会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轻

松自如,潇洒应对,而结果往往也是让自己有更多惊喜的。因为我发现每次再

走进教室时,学生眼中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喜悦。 原来得到这一切其实并不难,

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并让自己的心贴着学生的心走,那么课堂教

学就会在心的沟通中得到很好的成长,很好的收获!

数学教学小故事 篇二

我在教学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这个知识时,设计了这样的

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小棒和

一些橡皮泥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于是学生就纷纷动手搭了起来。但是一段时

间过去了,问题也就出现了,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正方体,可是有的小

组搭出正方体就是不像样,还有的小组就连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也搭不成,这是

为什么呢?这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这些小组搭的正方体不漂

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

索,很快就得出了“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这一结论。

其实,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

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

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教师没有必要通过传授的方法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学

第 2 页 共 7 页


更多推荐

学生,正方体,教师,心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