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江苏省哪里数学试卷难度最高)
五年级数学培训教材心得体会
五年级数学培训教材心得体会
三月六号,我们全县五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虽然昨
天刚下了一夜的大雪,路上很滑,但是会议室还是座无虚席,教研室的吕主任已经早早的
等在在那里。培训期间老师们都认真的听、记,惟恐漏掉。这次培训一共有八个教研员给
我们辅导,通过培训使我使我知道了本册教材的新的编写意图,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难点,给我以后的教学起到了指明灯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具体体会:
一、 教材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
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
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
法、统计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本册内容在原来义务教育教材的基础上增添了数学广
角、图形的变换。另外对一些内容作了调整,比如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由第二单元
调到第五单元,这样为学习分数加减法的通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理念的改变。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往
人们认为,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
材。同时,人们普遍认识,这部分内容概念集中,比较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
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由于以往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联系实际的素材不多,学习这部分
内容,既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一定的推理、判
断。所以,学习过程显得比较枯燥。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本
第 1 页 共 6 页
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 在《标
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
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
的认识和计算中去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
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
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区分
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和经验,对整除的含义能够清晰的理解,不出现整除的定义不会
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现 整除 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
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② 分解质因数 和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 分
解质因数 及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是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安
排的,因此, 分解质因数 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
多种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分解质因数 失去了其基础知识的作用,因此不再
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 你知道吗? 中介绍。
增加了直观和联系实际。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于形式化,一系列
的概念引出,似乎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直观。而小学数学的大
多数教学内容的引出都注意从实际引入,注重提供直观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
容的编排,注意内容的呈现、展开尽量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
第 2 页 共 6 页
2、
5、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例题和习题都增加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插图;
用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等。这样处理便于揭示数学与现
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例如, 3的倍数的特征 的得出, 做100以内的质数表 ,找
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等等,都体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鼓励用多种方法解
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
教学内容之后,利用 你知道吗? 生活中的数学 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
资料提供给学生。例如,介绍完全数(第14页)、互质数(第83页)的概念,奇数和
偶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
大公因数(第81页)等,以丰富学生的数论知识,激发探求的欲望,培养生对学习数
学、探索数学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三、增添了空间与
附送:
第 3 页 共 6 页
五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在以李校长为核心的校领导的热心关怀下,在杨校长、樊主任的正确带领下
下,在全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本期我顺利地完成了五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
本期的教学工作,我认真坚持了教学“六认真”:
1、认真钻研了教材、大纲,研究了班集体情况。
2、认真撰写了课时教案。 针对了解的情况,教案作了各章节的分析,写出了符合班
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每节课都坚持写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
息反馈。
3、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课前,我总是认真备课;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努
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
4、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
业,我作了认真的批阅。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
习的兴趣。
5、认真作了学生的单元测验。本期教学工作,做到了教学一个阶段,就立即捕捉信
第 4 页 共 6 页
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进行了单元测验,测验中,对学生进行了认真对待考试的思
想教育以及知识疏漏的及时弥补。
6、 认真辅导了学困生。本期的学困生,我抓得早,抓得牢,从学期初就部署了计
划,对学困生进行了辅导。辅导中,针对当前教学中的重点,关键进行辅导、复习,力争
使学困生人人过关。
本班学生,一直以来,由于习惯不好,成绩不太理想,随着年级的递增,数学知识点
的增多,知识面的扩展,学生越来越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面对形式多样的解题方式更是
无法应对,就学习尽头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感到学数
学不难:上课时我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板演一
些基本的计算题,激励他们大胆的解答,并在适时的时候予以提示,使他们能在老师善意
的帮助下顺利的解答,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到解决数学问题不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
是可以触类旁通的;第一环节实施后,我采取的第二步是在讲课时把知识生活化的方式,
以学生常见的范例、经常接触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例,加以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学生感到
学数学很有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好会出笑话,会影响自己的将来,要好好学数学,要学好
数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一
是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上来反馈,将学生的问题和与优点添油加醋的加以评价,再就是通过
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小组合作、作业
评比、学生评价等等,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努力营造一个学
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
枯燥印象,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
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第 5 页 共 6 页
半年来,我取得有了一定的收获:一向沉默寡言的王媛、刘泽阳等同学敢于大胆回答
问题了,其次是\"好孩子”能基本清楚地描述解题思路了,再次就是作业正确率提高了,
测试情况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总之,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还是比较圆满的,我会继续
努力,查找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第 6 页 共 6 页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内容,教学,概念,教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