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做家教初二数学试卷)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张雪英(山东省平度市南京路小学,山东平度 266700)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不仅对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还对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及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数学学习的逐步深入,数学知识的难度性也逐步增加,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也更容易因思维能力的不足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一些厌烦、畏惧等消极抵触情绪。基于此,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实际性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关键词:小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心理、精神、行为的科学。在教育领域当中,心理学与多门学科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教育理论及实际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懂得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要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并学会将心理学应用在课堂之上,以达到更好的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的渗透心理学,发挥出心理学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数学思维提供良性帮助。1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1.1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由于数学学科对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其是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学习能够给我们的将来带来哪些有效作用。而通过将心理学渗透其中,则能够将此目的达到更为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意识,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1.2 形成向上的心理感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学科逻辑思维较强,知识体现更为抽象性。小学生是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一些学习障碍而产生消极情绪,在根本上对数学无法产生情感共鸣,以致于影响到教学实效性。但若是运用心理学研究而进行数学教学的开展,则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消除因挫败等而产生出的消极情绪。如良好的教学评价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重建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心理情绪上就对数学产生一种认同感,以此来提升学习动力。1.3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感受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起成功的自信,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因此运用心理学可以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状态,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中进行学习与成长,从而更多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2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2.1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年纪通常都较小,性格还都是未成型状态,因此在心理层面、情绪方面都还不较为稳定。一是在数学课堂内容而言,通常逻辑性要求较强,且知识复杂的话,很容易对小学生的知识理解造成阻碍,而长期的困惑则又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和信心。二是在教师评价层面,小学生通常都对于外界的评价较为敏感,评价的内容好坏及方式都会对其心理造成不同影响,进而影响到其对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要积极关注学生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的积极性心理进行激发,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自信。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30student Parent society大多小学生在接触数学的时候都会产生困惑、好奇、喜欢等情绪。这些心理情绪主要是分为两个情感方面:一是积极性的情绪,如好奇、喜欢等,在这种良好的情绪推动下学生跟容易对数学知识的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可以在课堂上更多的参与其中,从而有效的获得数学知识及数学能力。二则是以困惑、无聊、茫然等消极性的情绪。一旦学生产生的负面情绪较多的话,则会对其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影响,最终造成学习下降、课堂活动不积极参与、逃避性的拒绝数学学习。尤其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传统的固有思维及观念让数学课堂往往充满了味性、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沉闷压抑,将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阻碍了小学生的数学提升和能力发展。3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3.1 运用心理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积极情感氛围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教学手段。其主要是在课堂中,将实际的教学内容以不同于传统直述的方式,更为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营造出一个积极、活跃、向上的情感氛围。这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还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体验数学魅力,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因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心理学中情感因素,通过创设良好的数学活动,帮助小学生能够在心理层面更倾向于积极参与。例如,教师在进行《体积与容积》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理环境下进行学习,从而引发小学生的探索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都叫强,喜好更具有故事性的东西。所以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一边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先用视频导入课堂,以此来吸引住学生们的眼光。而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发言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待故事讲述完毕,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有同学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那为什么乌鸦把石子填入水中后,水面就上升了呢?”等,接着教师便可以在一问一答中将数学内容引入课题,而课堂氛围也不再显得枯燥沉闷。学生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心理情绪能够得到极大的抒发,也就能够更为积极快乐的加入数学学习。3.2 利用心理学引导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既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体现,尤其在积极心理学中,十分强调对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运用心理学进行展开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升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理应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教育学生不能过于依赖于老师,而是要学会勇敢的去面对。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独自思考,在经历过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而把数学中的疑难解答出来,才能够为学生往后的学习建立一种自信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基础教育·小学对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就要从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实际心理需求出发,根据各个同学不同的心理优势,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组建。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可以和性格开朗的同学一组;而好奇心较重的同学则可以搭配一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一起,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具有自己的个性化,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这样就可以把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能够在心理的角度给予每一个学生满足感。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问题设置导入,让学生们能够在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对同学之间的交流,在满足学生的倾诉欲望的同时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小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优秀心理品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的拓展和发散思维,从而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3.3 积极开展课堂评价,利用心理学培养数学学习自信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反馈,能够让教师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而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要运用心理学积极的开展课堂评价,以多元化的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表现自己,提高自我满足感,也能够更好的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对此,教师首先要对问答平台进行搭建,让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避免因为偏重于某一位学生而让其他同学造成心理落差感。而学生在进行回答的时候要进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勇于回答,不怕出错。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以说“没关系,再接再厉“你的思维想法很好”等;如果学生只回答出了问题的一半则可以通过“回答到这一步已经很棒了”“你其实很聪明的”诸类鼓励性话语,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这样一来,就可以适当的减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以免因错误而造成积极性的挫伤。其次,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于结论性评价,而是更多的注重于过程评价。例如,在进行《简便运算》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问题:“15×101-15”这道题中,教师可以请同学上讲台做题,而学生则得出5×(100+1)-15”的答案。而后教师可以先不要给学生进行结论性评价,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评价,让其他同学可以在评价中受到启发。这样既可以开拓每一位同学的思路,又活跃了课堂氛围,缓解了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压力。4 结 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态度进行分析,并使用积极的层面来研究课堂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思想品质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要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学来对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轻松愉悦的天地。参考文献:[1]王彩花.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6(4):298-299.[2]海芹.浅谈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7(9):78-79.[3]韦欣欣.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7(37):224-225.[4]苏彬.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6(7):134-135.

(上接第129页)  置疑,让学生在体育中释放压力锻炼身体这才是最重要的。3.3 以身作则天气太热谁都不想出去锻炼,一方面学校可以将体育课的时间调整一下,夏天可以调整在早上冬季可以调整在合适的时间,在体育课的时间安排上可以充分采纳学生意见。另一方面,体育精神本就代表着迎难而上、永不放弃,因为天气有点热就偷懒,这是绝不可行的。体育锻炼以体育精神为内涵,勇于挑战,永不放弃。我国的运动员,都是自小开始训练,十几年如一日只为为国争光,他们的信念汇聚成了体育精神。在体育锻炼中同学们不仅仅要锻炼身体,也要在体育学习中体会规则、体会团结、体会竞争、体会合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老师要想告诉学生这些道理,就要严肃认真,体育可以是游戏但它不是玩笑,其中承载着的精神需要老师带着同学们慢慢体会其中的不易。3.4 建立游戏反馈机制有时老师觉得有趣的活动,学生可能会觉得太累了,学生觉得有趣的活动,老师又会考虑运动强度不够。建立有效的学生反馈机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平衡运动强度与趣味性。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反映学生自身的问题以及对于老师的评价,老师可以及时调整做的不好的地方,与学生形成友好的“互助团体”。除此之外这种反馈可以是体育游戏以外的反馈,也可以是学生自身的心理或者身体的问题。关心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健康是老师应当尽到的义务,很多时候体育老师这个角色本身就象征着老师中压迫感最小,带给学生压力最小的角色,体育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使得学生敢于与老师说出心里话,促进学生心理与身体的健康发展。体育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心理老师的角色,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找到合适的体育游戏来放松学生的心理状况,不要因为学生年纪小就理所当然地觉得他们没有什么压力,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烦恼,不要忽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反馈机制,很大程度上促进老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4 结束语体育游戏可以运用在日常的篮球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在平日的体育课上。学生的充分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锻炼技巧,释放压力,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当然其中的体育游戏还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这份新鲜感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老师自身的能力以及素质要求高,老师也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与学生共同进步,不断发展自身,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参考文献:[1]杨伟娜.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7, 25(3):59-61.[2]叶龙.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月刊,

2011(1):30-31.[3]石少滨.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6):35-36.[4]万伟,朱自江.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19(28):145-146.

2021年第3期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教学,学习,心理,心理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