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发(作者:2008陕西理科数学试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比较_西师大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2~13页,认识“>”“<”和“=”,会比较两

个数的大小。

 教学提示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

 教学目标

1.理解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形成比较能力。

3.经历比较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比较5以内数的大

小。

难点: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形成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和小棒。

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小圆片和小棒。

 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游戏法导入、主题图导入法等。

游戏法导入:

师出示数字卡片,生抢读。

师评价学生:数字宝宝说,“小朋友们真能干!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为了奖励你

们,我请你们去看蜻蜓和漂亮的花朵,在那里,我们还学会很多数学知识呢!”

【设计意图】游戏的方式复习旧知,学生的参与度高,复习效果好。

主题画导入:

教师: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小蜻蜓和小蜜蜂都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好热闹

呀,同学们想去看一看吗?

学生:想!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蜻蜓和小蜜蜂在花园里飞舞,最后定格为教科书第12页例

1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同学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图中有3只蜜蜂、只蜻蜓和3朵花。

教师:你知道这些花儿和小动物在花园里议论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们听听。

多媒体课件演示:

花儿说:“花比蜜蜂多。”蜜蜂说:“蜜蜂比蜻蜓多。”蜻蜓说:“错了,应该是蜻

蜓比蜜蜂多。”教师:知道它们在做什么了吗?

学生:它们在比多少。

教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它们比较。

板书课题:比较。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课件再造现实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

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讨。

 探求新知

1. 教学例1。

学习“同样多”。

教师:怎样比较呢?我们先来看蜜蜂和花儿是怎样比较的。

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是1只蜜蜂停在1朵花4上,然后蜜蜂飞走,像右图一样定

格。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对了。一个对着一个,刚好对完,我们就说两种东西同样多。

教师板书:同样多。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摆圆片,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摆。先请一个同学

把4个小圆片摆成一排,另一个同学在他摆的小圆片下面再摆小圆片,要求摆的

小圆片与前面那个同学摆的小圆片同样多。

学生摆小圆片后,集体订正。然后照这样多摆几次,加深对同样多的理解。

教师:你是怎样摆出同样多的小圆片的呢?指名回答。

教师:下面我拿小棒,要求同学们拿出的小棒与我拿的小棒同样多。教师拿出5

根小棒,学生也拿出5根小棒;教师拿出2根小棒,学生也拿出2根小棒,如此

反复几次。

教师:两边的东西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这个符号

叫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

板书:3=3。

教师:请同学们用等号表示4和4同样多,5和5同样多。学生写出4=4,5=5后,

引导学生读两遍。

【设计意图】用演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样多”。其

中演示应用了蜜蜂采蜜这个情境,生动地展现“一一对应”的关系,让学生初步

认识“同样多”,然后再通过学具操作进行强化,加深学生对“同样多”的理解。

学习“多些”、“少些”。

教师:刚才我们说1只蜜蜂对着1朵花,蜜蜂和花就同样多。如果飞走1只蜜蜂

或是飞来2只蜜蜂后,花和蜜蜂还是同样多吗?

(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师的语言出示“飞走”和“飞来”蜜蜂的图像。)指名学生

回答,师生评议。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花的朵数没有变,飞走1只蜜蜂,蜜蜂就比花要少些;如果

飞来2只蜜蜂,蜜蜂就比花要多些。

教师:好!我们下面就来研究多些、少些。

师进行多媒体演示:有3只蜜蜂和3只蜻蜓,1只蜜蜂对着1只蜻蜓。

教师:这时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同样多后。师继续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又飞来1只蜻蜓,排在原来的

3只蜻蜓的后面,让学生观察.

教师问:现在还是同样多吗?

学生:现在的蜻蜓比蜜蜂多1只。

教师:如果用蜜蜂的只数与蜻蜓比呢?

引导学生回答:蜜蜂比蜻蜓少1只。

师介绍:也就是用4与3比,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4比3大,3

比4小。教师介绍大于号:我们用4>3表示4比3大,“〉”是大于号,读作4

大于3;用3<4表示3比4小,“<”是小于号,读作3小于4”。引导学生读两遍。

2.教学例2

师引导回忆刚才学了哪些符号。(“>” “<” “=”)

师先示范这些符号的写法,然后指导学生书写这些符号.

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13页,在例2的“田”字格中写一写这些符号。

学生写符号,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完成后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评议。

3.教学例3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个小圆片摆成一排,再在这3个小圆片下摆小圆片,使下

排的小圆片比上排多2个。

学生摆小圆片,教师做必要的指导。教师:你们在下排摆了多少个小圆片?

学生:5个。

教师:你能用大于、小于说一说你摆的小圆片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5大于3,小于5。

师:请同学们在3和5之间填大于号或小于号。

学生写后,教师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3<5,5〉3,并请学生说

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特别突出在“同样多”的基础上探讨“多些”和

“少些”的问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比较的方法。

 巩固新知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第1题做游戏。

 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哪些新的符号?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

小?你掌握了哪些比较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说出来大家分享。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分享自己的收获。在分享中让孩子反思、提升,得到发展。

 布置作业

课本第14页,第3题;15页6、7题。

15页第6题:(1)> < = < (2)1 2 2 1

15页第7题: 小于5的数有 0 1 2 3 4 大于1的数有2 3 4 5 大于

1小于5的数有 2 3 4

 板书设计

比较

同样多:3=3 4=4 5=5

多些: 4>3 5>3

少些:3<4 3<5

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

较两种事物的多少时,我不是直接提出具体要求,而是问:你想拿哪两种比较?

这样给学生留出的是一个非常开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

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

“>”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

们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

理解大于、小于、等于号的含义。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我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

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有的学生说:“左边大,

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

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

数”。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

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更多推荐

学生,教师,符号,蜜蜂,多媒体